第10课 影响世界工业革命
1.德皇廉一世在1891年11月颁布的“皇帝谕告”中明确指出:工人因工伤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应得到生活保障,有权得到政府的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工人运动推动了民主改革 B.注意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C.工人阶级反抗政府的斗争激烈 D.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动摇
2.托拉斯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组织形式。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其中第二条规定:“凡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其他任何人联合或勾结,以垄断州际或对外贸易与商业的任何部分者,均作为刑事犯罪。”这表明
A.托拉斯不适应美国经济发展 B.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
C.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美国力图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3.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工厂建立在远离市镇的河谷旁,工人不愿去那里工作,结果除了童工外找不到其他劳动力。19世纪20年代以后,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工厂主有能力以高工资吸引越来越多的成年男子进入工业城市的工厂,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厂生产环境的改善 B.工业生产动力的改进
C.社会化大生产的确立 D.无产阶级地位的提高
4.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奴隶制在世界各地逐渐消失了,工业家们更倾向于使用自由劳动力,因为他们会花钱购买商品从而使工厂生生不息。由此可知工业化
A.改变传统社会结构 B.导致工厂制度产生
C.推动殖民体系瓦解 D.促进生活水平提高
5.“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出新能源的应用
A.改变了工业结构 B.直接促成经济垄断
C.推动重工业出现 D.导致国家垄断产生
6.俾斯麦认为,“个人确实能做很多好事,但只有国家才能解决社会问题。”为此,他于1871年创建了强制性的集中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使德意志帝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争得社会立法的第一个国家”。俾斯麦的举措
A.确保了广大工人的经济权益和生活水准
B.标志着德国的经济政策从放任转向干预
C.开启以立法形式缓和社会矛盾的新时代
D.推动工人运动从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
7.美国工业革命胜利时,尽管出口贸易增加了7倍,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对外贸易仅占10%左右,大部分工业品仍在国内销售。这说明当时美国
A.国内市场成为工业化的基础 B.具有经济孤立主义倾向
C.亟待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合理 D.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8.从中国的《时局图》,到英国的“2C”计划(企图建立从埃及开罗到南非开普敦的纵贯非洲大帝国),还是法国的“2S"计划(企图建立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横跨非洲的大帝国),无不体现了列强丑恶的嘴脸,这些行动表明
A.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形成
B.列强加快瓜分世界的脚步
C.世界无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反抗外来侵略
D.亚非拉开始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9.荷兰的银行家和商人们发现,在英格兰进行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直接贷款给英格兰工业家,如马修·博尔顿于1769年从阿姆斯特丹借了8000英镑。据此可知
A.英荷殖民竞争趋于缓和 B.国际资本推动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重商主义政策已经破产
10.1913年,在(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一书中逐一列出了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这本书的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A.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B.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
C.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 D.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11.19世纪20年代,英国与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了工业品的进口关税率,废除了机器的输出限制;1860年,英国同法国签订“科布登——薛瓦利”条约,规定了两国互相最惠国等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这反映出当时
A.自由主义贸易在世界范围推行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C.英国全面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 D.英国积极建构国际贸易体系
12.20世纪的一种生产组织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把持权力去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
A.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阻碍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C.直接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 D.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3.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能同时纺16—18个纱锭,但纺的纱易断;1769年钟表匠阿克莱特制造了水力纺纱机,使机器转动不再单纯用人力。1779年克隆普顿综合了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纺纱多,质量更高。材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完全依靠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B.全面引进了外来先进技术
C.重视科学研究和工业的结合 D.注重对新技术的吸收、创新
14.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1855年和1876年,《有害物质去除法》和《河流防污法》先后颁布。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环境问题 B.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带来新问题
C.新航路开辟带来航运中心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改善了英国形象
15.1785年,英国的一名纺织厂主被人起诉盗用专利技术。其律师辩护称,有用的发明来源于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工匠,而不是专务理论的哲学家。最终该厂主胜诉。这反映了当时
A.英国的专利法有名无实 B.工厂成为主要生产组织
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实践 D.科学理论指导技术革新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从纺织业起步向机器制造发展,并使铁路、航运等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厂制盛行,城市数目与城市人口迅猛增长。美国已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出现了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同步发展。因而这一时期是美国城市化在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代。此外,多数城市已成为近代工业基地,从而大大加强了城市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最大的城市纽约为首,初步形成了一个城市体系,它对周围的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城市体系的形成,也加速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欧阳世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城市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推动因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一般情况下,如熊彼特所言,“当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冲突时,它总得屈服。……在一定的时候所使用的每一种生产方法,都要服从经济上的恰当性”。没有其他要素的配合,技术进步本身并不能导致经济发展。这种情况,最清楚地表现在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方面。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蒸汽机并非18世纪的新发明。
--摘编自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1-5 BCBAA 6-10CABBD 11-15DDDAC
16.(1)特点: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城市化速度较快,大城市发挥辐射作用,初步形成体系。
(2)推动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工业的改进,农村人口与外来移民涌入城市,政府政策的推动。
17.示例一:论题:经济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要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蒸汽机并非是18世纪的新发明,但在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推广和改进。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急剧扩大,对工业生产能力要求提高,对动力的需求增强,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并很快应用于生产领域。
人类很早就认识了“电”,1831年法拉第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是在生产领域一直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技术革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动力的要求更高,促使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并迅速推广,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技术的进步和推广需要依赖经济的发展。
示例二:论题: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经济发展是多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结果,以近代英国经济的崛起为例。首先,英国较早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圈地运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在原有工场手工业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展开了工业革命,实现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英国经济快速的发展。
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发展,虽然关于蒸汽机的基本知识在18世纪以前已为欧洲人了解,但是只有到了18世纪,在各种因素比较齐备的英国,这项技术进步才逐渐发挥出其伟大的潜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因此,技术的进步需要其他要素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同时,技术进步的作用也并不能立刻显现。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配合的结果,技术进步必须在其他因素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示例三:论题:技术进步需符合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发挥作用。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相应的社会经济基础。如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普遍应用于航海。但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郑和下西洋之后再无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明清政府逐渐走上封闭保守之路,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反而落后于当时的西方。
13世纪初指南针传入欧洲。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西方由此开启了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西方的社会转型。指南针之所以在西方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西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为社会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
由此可见,技术进步需要符合经济发展阶段才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