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单选题
1.1934年震惊世界的国际恐怖主义事件——法国外交部长和南斯拉夫国王在马赛遇刺身亡发生后,国际联盟成立反恐怖主义委员会,负责起草反恐法案。1937年国际联盟通过了《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和《建立国际刑事法院公约》。这表明国际联盟
A.促成丫国际社会的有序发展 B.触及了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
C.消除了“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D.集体安全机制得到充分发挥
2.1921年中国参会代表提出在此会议上解决山东问题,反对与日本直接交涉该问题。在英美斡旋下,中日两国签署条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据此可知,山东问题取得成就的原因有
①英美对日本的压力②日本谋求在华机会均等
③中国坚持外交斗争④德国战败无力抵抗日本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一战期间,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接任了许多过去被认为只有男子才能承担的工作;在英国,妇女甚至组成了军队妇女政治团队;1918年,30岁以上的英国妇女获得了选举权。由此可知
A.战争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动力 B.英国政治生活中性别歧视消失
C.妇女解放是时势发展的结果 D.妇女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4.《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美国在签署条约时提出了各国自己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被大打折扣 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明确放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5.20世纪20年代,面对党内对经济政策的质疑,列宁解释道:“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的“退一步”是指
A.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
B.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实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基础
6.1922年,加米涅夫在全俄苏维埃大会上宣称:新经济政策可以简单地通过你们或者苏维埃政权的任何高级机关的命令予以废止,而不会引发任何政治震动。这体现了
A.政治改革助推了经济改革 B.行政命令是改革的指挥棒
C.苏俄经济政策具有随意性 D.对新经济政策定位不准确
7.面对国内形势,列宁说“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现在人民、全体劳动群众,对他们最重要的是切实帮助他们摆脱赤贫和饥饿,使他们看到情况确有改善,而且符合农民的需要和习惯,农民熟悉市场﹑熟悉商业。”为此苏俄
A.建立农业合作社 B.颁布《土地法令》
C.废除了余粮收集制 D.放弃向社会主义过渡
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很多时候不得不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A.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严峻 B.农民对政府的政策不满
C.经济措施与现实的脱节 D.工业化建设的求快求急
9.1918年,英属乌干达成立了“青年乌干达协会”,其组织者和领导者多为留学于国外的青年知识分子,它曾向殖民当局提出了改组政府和反对抢占非洲人土区的要求。这表明该协会成员
A.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开展 B.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
C.接受了先进政党的领导 D.具备了民族民主意识
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如国共两党领导的国民革命、摩洛哥酋长领导的独立运动、埃塞俄比亚皇帝领导的抗意斗争、卡德纳斯资产阶级改革等。这体现此时民族民主运动
A.斗争目标一致 B.领导阶层广泛 C.革命均获成功 D.都有政党领导
11.1946年,印度海军起义。英国首相艾德里对内阁成员讲:“把过去的公式用于(印度)目前形势是没有用处的,1946年的气温不是1920年、1930年”。这表明
A.英国要改变对印度的统治政策 B.印度自然气候变化
C.英国要放弃在印度的殖民利益 D.印度已经获得独立
12.1918年至1935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两次高潮,其中埃及等国家先后实现了民族独立。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十月革命的影响③一战导致欧洲列强的实力被削弱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1933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三只小猪》,该片获得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其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成为人人哼唱的流行曲。这部短片当时受到美国民众欢迎是因为
A.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创新 B.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士气
C.与其社会境遇产生共鸣 D.罗斯福新政使经济重现繁荣
14.美国钢铁业不熟练工人的小时工资从1936年的47美分上升到1937年的62.5美分,橡胶业从69.8美分上升到76.8美分,汽车业从80美分上升到93美分。这一现象
A.是计划经济实施的产物 B.体现了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C.得益于政府的计划指导 D.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范畴
15.“它永远地埋葬了法西斯宣传机关编造的苏军战略有所谓季节性,苏军只能在冬季进攻的神话,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根本转折,德国及其仆从国被迫在各战区转入了防御”。材料中的“它”是指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柏林战役 D.库尔斯克会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西、葡、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他们为大规模的航海提供了物质的可能。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与民族主义也有着一定的关联。19世纪中期之后,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起成为世界三大思想潮流。
——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材料二 民族主义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叶,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认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德国纳粹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植根于德国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历史原因,更是有着20世纪初期特殊的政治经济现实状况,使得这一理论得以社会化和公开化。它还与法西斯的专制、暴力、恐怖的国家机器和战争手段相结合,实施了反人类、反文明的罪恶行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
——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形成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由于是两个国际会议的内容共同构成了这个体系,所以用两个地名来命名。同其他几个国际体系相比较,这个体系只存活了不到20年.是个短命的体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在维护和平上非常失败。国际联盟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国联成立后,由于受孤立主义影响的美国未加入,德国和苏联在很长时间内也不是其成员,所以它实际上是在英法的操控之下,代表性大打折扣。此外,国联的制度设计也使得它难以约束日本等列强的侵略行为。尤其是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激起德国的强烈反弹,刺激了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在德国的泛滥,法西斯主义乘势而起,从而为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埋下种子。正因为如此,一战时的法军元帅福煦对这个体系作出这样的评价:“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摘编自刘建飞《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的原因。
1.B2.A3.C4.A5.A6.D7.C8.A9.D10.B11.A12.A13.C14.C15.D
16.(1)影响:促进了欧美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
(2)原因: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意识;凡尔赛体系的制裁与压制成为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催化剂;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推动;纳粹党的煽动。
17.(1)存在时间短;受大国(英法)操控;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制度设计约束力不强;体系具有不稳定性。
(2)对战败国过于苛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矛盾加剧;大国强权政治,引发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是战胜国的分赃会议,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种种矛盾;受到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