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5~91页。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结合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实物,从最常见的规律(颜色)引入,通过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的“核心”、创造规律等方式,理解规律的含义。通过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本单元为以后的第二学段的找规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复习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发现图形、数字和数组中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3.根据发现的规律,确定后续图形的排列方式。
4.在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难点:根据发现的规律,确定后续图形的排列方式。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找规律 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图形。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七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又学了哪些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要注意什么?最难的是什么?
(3)你能讲一讲认为自己学的最好的内容吗?
2.自己创作一组有规律的图案(或声音,或动作等等)。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同学们,第七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谁来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2.梳理知识点课前同学们已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课前预习任务一,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整理,然后进行展示。
展示小组作品,交流预习任务一的三个问题。
①认识简单的规律
师: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规律?请举例说明。
图形排列的规律:
图形与数字的规律:
等差数列:
1 3 5 7 9
1 2 4 7 11
18 15 12 9 6
②创作规律
活动1:在小组中说一说你创作的规律,并说出它们的规律是什么?
小结:规律是无处不在的,有规律的声音、有规律的图案、有规律的动作等等。
③规律的应用
师:老师的手链掉了2颗珠子,你能帮我补齐吗?
3.随堂小测
【知识点1】图形的规律
(1)
(2)
(3)
(4)
【答案】(1)
(2)
(3) 13 16
(4) 11 16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找图形排列规律的水平,第4题,难度较大,主要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
【知识点2】等差数列
(1)2,6,10,14,18,( ),26
(2)23,( ),15,11,7,3
(3)2,4,8,14,22,( ),44
【答案】(1) 22 (2)19 (3)32
【解析】考察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第3小题较难,了解学生理解规律的程度。
【知识点3】规律之间的对比
哪一组的规律和别的组不一样?
(1)10,11,12,13,14
(2)21,22,23,24,25
(3)47,49,51,53,55
(4)27,28,29,30,31
【答案】(3)
【解析】本题通过辨析,在对比中感受过了的同与不同,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规律。
(三)课后作业
1.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1)
(2)
【解析】开放性练习,学生自己创造规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同时有助于拓宽学生思路,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最后一幅图怎么画?
【答案】
解析: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思维,打开思路,规律不仅仅局限于单线规律。
找规律,填空。
(1)
(2)3 ,6 ,3 ,9 ,3 ( ),( )
(3)5 ,6 ,8 ,11 ,( ) ,( ),26
【答案】
(1)
(2)12 ,3
(3)15 ,20
解析:通过观察、推理、计算,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进一步巩固数列排列规律的变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