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7 认识时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7 认识时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09 07:3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
2、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接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 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小游戏,“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走不停,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一个好助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钟表)
教师:真聪明,答对了。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钟面与时间。
1、投影展示钟面。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钟面上有些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汇报。(生:时针、分针、秒针、点、数字等)把钟面等分成了几个大格?
2、认识时针的运行。
教师引导:钟面上12个数字,我们把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请小朋友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生:12大格,请4至5名学生说)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时针走一大格,就是过了()小时?时针走一圈就是走了()小时。
3、认识分针的运行。
教师:(教师边演示边说)这叫一大格,那这就叫 —小格(生齐说)
教师:一大格里面有几小格呢?生:5小格。
钟面上有12大格,一共有几个小格呢?请小朋友数数,并和同桌交流交流。(优化5格5格数的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演示一遍。
分针走1小格就是过了( )分钟,那分针走一圈就是过了( )分钟。
教师:(1)现在分针指向3,是几分?分针指向8,是几分?分针指向7,是几分?(2)随意指:分针在这儿是指几分?
4、探究时分的关系。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 时针和分针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教师不急于做评论)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这样吗?课件演示。你发现了吗?指名说并得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生:1时),师板书。分针走60小格,是几分(生:60分)师板书,那也就是说 1时=60分(师板书=)
教师:我们怎样来看钟面上的呢?(课件出示一个时间8时5分)请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认识时先看时针是几时或几时过一些,到底过了多少则要数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完了一大格,1时=60分。
5、读写
教师:现在你知道刚才这两个钟面上的是几时几分了吗?
你是怎样观察的? 生说。谁能到黑板上把这个记下来?指名板演。用两种方法表示,3时5分,10时28分。(课件出示:认识3个并说说认的方法)
三、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1、回顾钟面知识:说一说钟面上的大格与小格。
2、数学书第91页:独立完成后,集体对改订错。
四、总结:
你今天收获了那些知识?(让学生爱惜珍惜时间)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阴淑娜
认识时间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本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一年级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结合实际。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钟表,再画出自己喜欢的钟面。从观察到画,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再利用课前画好的钟面,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读、写钟面的时刻,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这个钟面的。
时与分的关系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认真观察多媒体演示的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把5时55分认成6时5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学生也受老师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因此在下一节练习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学完后把时针表示几时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这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分析原因:一、没有对旧知及时的复习,没有对旧的重点知识强化。二、对于“分”这块应该强调一一对应关系,如:2对应10,忽视这块知识。三、把学生看的太高,讲每一节课前,对学生实际接受情况。四、不要把课设计的太满,让学生消化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