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微观世界的量子化 课时提升过关练(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普朗克提出能量子的概念 B.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
C.伽利略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 D.库伦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2.如图所示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T2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C.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很好的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小孔就成了一个黑体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B.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不能产生磁场
C.焦耳最早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
D.黑体是一种理想模型,其辐射强度只与温度有关
4.假设一个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发生碰撞后,电子向某一方向运动,光子将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子的散射,散射后的光子跟原来相比
A.光子将从电子处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增大
B.散射后的光子运动方向将与电子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C.由于电子受到碰撞,散射光子的频率低于入射光子的频率
D.散射光子虽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频率不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演示实验中,弧光灯照射原本就带电的锌板,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说明锌板原来带负电
B.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能够解释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
C.车站、机场安检时,利用了α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去探测箱子内的危险物品
D.黑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6.关于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雷达的最大侦察距离等于电磁波在雷达发射相邻两个脉冲的时间间隔内传播的距离
B.黑体可以吸收一切光,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黑体的热辐射实质上是电磁辐射
C.红外线有很强的穿透本领,医学上常用于透视人体,过强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的皮肤健康
D.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一定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也一定能产生变化的电场
7.关于黑体与黑体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
B.黑体是黑色的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煤烟很接近黑体,如置于阳光下照射,煤烟温度会不断上升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B.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说”成功解释了磁化现象
C.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设
D.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场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9.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
A.维恩 B.瑞利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
B.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了磁场
C.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着的电磁场,光具有能量
D.微观世界的某些极少数带电微粒的能量的变化可以是连续的
11.下列物理学的发展史,表述正确的是( )
A.开普勒得出的开普勒第三定律中,其中是与中心天体质量无关的恒量
B.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中,引力常量是由牛顿测得
C.库仑发现的库仑定律,并测出了电子的电量
D.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中,普朗克常量的单位是J·s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是连续的
B.能量子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
C.红光的能量子比绿光大
D.电磁波波长越长,其能量子越大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由真空进入某种介质传播时,波长变小
B.电磁波是交替变化的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
C.麦克斯韦最早预言并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温度高的物体才会有热辐射
B.黑体只是从外界吸收能量,从不向外界辐射能量
C.黑体可以看起来很明亮,是因为黑体可以有较强的辐射
D.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和表面情况有关
15.如果给一个铁块不断加热,则( )
A.铁块依次呈现暗红、赤红、橘红、黄白色等颜色
B.铁块依次呈现暗红、橘红、赤红、黄白色等颜色
C.铁块辐射出的电磁波中长波成分越来越多
D.铁块辐射出的电磁波中短波成分越来越多
二、解答题
16.在网上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生平的小论文。
17.静止的钍(Th)核发生β衰变时放出一个β粒子而变成一个镤(Pa)核,同时产生了一个能量为ε的中微子.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求:
①该中微子的频率; ②衰变后β粒子和镤核的合动量的大小.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能量子的概念由普朗克提出的,故A正确;
B.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故B正确;
C.伽利略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故C正确;
D.静电力常量是一个无误差常数,既不是库仑通过扭秤测出来的,也不是后人通过库仑扭秤测出来的,而是通过麦克斯韦的相关理论算出来的,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项,故选D。
2.B
【详解】
A.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所以T1>T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外,与黑体的材料及表面状况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很好的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就相当于吸收了所有电磁波,这个小孔就可以近似为一个绝对黑体,故D正确。
故选B。
3.D
【详解】
A.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A错误;
B.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则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选项B错误;
C.普朗克最早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选项C错误;
D.黑体是一种理想模型,其辐射强度只与温度有关,选项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试题分析:由碰撞知识可得:光子与电子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所以光子能量减小,根据可得减小,即光子频率减小.所以散射后光子的频率小于入射光子的频率.故AD错误,C正确;光子与电子碰撞后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根据动量守恒知,散射后光子的运动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B错误.
考点:本题关键抓住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以及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求解.
5.D
【详解】
A.光照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电子从锌板上飞出,锌板带上正电,铝箔张角变大,说明其原来带正电,选项A错误;
B.玻尔的原子理论,只能够解释氢原子的光谱现象,选项B错误;
C.车站、机场安检时,利用了X-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去探测箱子内的危险物品,选项C错误;
D.黑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选项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雷达的最大侦察距离应等于电磁波在雷达发射相邻两个脉冲的时间间隔内传播距离的一半,A项错误;
B.黑体可以吸收一切光,黑体辐射本质上是电磁辐射,普朗克最早提出了能量子假说,他认为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是一个能量子,B项正确;
C.X射线有很高的穿透本领,医学上常用于透视人体,过强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的皮肤有害,C项错误;
D.变化的电场一定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能产生电场,但均匀变化的磁场只能产生恒定电场,D项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热辐射,选项A错误;
B.黑体可以辐射电磁波,不一定是黑色的,选项B错误;
C.黑体是一种理想模型,其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C正确;
D.煤烟的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因为能量不断被吸收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辐射,最终将趋于平衡,选项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说”成功解释了磁化现象,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设,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概念的科学家是普朗克,维恩和瑞利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爱因斯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相对论的提出,故选C。
10.D
【详解】
A.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故A不符题意;
B.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了磁场,故B不符题意;
C.赫兹最早用实验证实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着的电磁场,光具有能量,故C不符题意;
D.微观世界的某些极少数带电微粒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辐射或吸收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
A.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
变形得
所以,是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恒量,A错误;
B.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中,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测得的,B错误;
C.库仑通过库仑扭秤实验发现的库仑定律,并没有测出电子的电量,C错误;
D.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中,普朗克常量的单位是J·s,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
A.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是跳跃式的,故A错误;
B.由能量子的表达式可知,能量子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故B正确;
C.红光的频率比绿光小,由可知,红光的能量子比绿光小。故C错误;
D.电磁波波长越长,其频率越小,能量子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13.ABD
【详解】
A.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频率不变,电磁波由真空进入某种介质传播时,速度变小,由
可知传播速度变小时,波长变小,故A正确;
B.电磁波是交替变化的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故B正确;
C.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最早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C错误;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D正确。
故选ABD。
14.CD
【详解】
A.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存在辐射,温度越高辐射的能量越多,故A错误;
BC.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叫作黑体,黑体不反射电磁波,但可以向外辐射电磁波,有些黑体有较强的辐射,看起来也可以很明亮,故B错误,C正确;
D.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构成黑体的材料、形状无关,而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和表面情况有关,故D正确。
故选CD。
15.AD
【详解】
AB.由于不断加热,铁块依次呈现暗红、赤红、橘红等颜色,直至成为黄白色, B错误A正确;
C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出的电磁波能量越来越高,短波成分越来越多, 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6.见解析
【详解】
普朗克( Max Planck,18581947),近代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尔。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由于这一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他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他以个科学家对科学、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纳粹分子展开了为捍卫科学的尊严而斗争。1947年10月3日,普朗克在哥廷根病逝,终年89岁。普朗克的墓在哥廷根市公墓内,其标志是一块简单的矩形石碑,上面只刻着他的名字,下角写着:尔格·秒。
爱因斯坦在1879年3月出生于德国的小镇乌尔德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10岁时,他进入古典氛围很浓的路德中学,12岁时读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并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13岁时,他读了康德的哲学名著《纯粹理性批判》和《自然科学通俗读本》, 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17.① ②
【详解】
①根据
得
② 设粒子和镤核的合动量为P1,中微子的动量P2,根据动量守恒
P1+P2=0
由 得
所以粒子和镤核的合动量大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