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解度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各因素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质量 D.温度的变化
2.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几种溶质 B.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了
3.在温度不变化的条件下,将一瓶饱和食盐水蒸发掉少量水,有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剩余液体( )
A.为饱和溶液 B.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 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溶液最好是常温下的溶液
B.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用显微镜
C.实验主要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
D.滴到玻片上的溶液,一般需要10滴左右
5.在温度不变时,某固态物质的溶液X经如下变化:蒸发5g水,无晶体析出,得到Y溶液;把Y溶液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过滤,得到Z溶液.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Y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B.Z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Y和Z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将Z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2g
6.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花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有晶体析出
C.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D.t℃时配制了质量分数为50%的甲溶液,则t一定小于70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D.水中加蔗糖所得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8.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遇到热水复原——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洗涤剂可以除油污——乳化作用
C.真金不怕火炼——体现金化学性质稳定
D.打开汽水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9.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在t2℃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不可能得到相同浓度的三种物质的溶液
C.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80%
D.分别将t3℃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只有C物质的溶液的质量不变
10.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利用金属的年代∶ B.物质的溶解性∶
C.空气中物质含量 : D.氮元素化合价∶
1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0~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
D.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将20克丙物质溶于50克水中得到70克溶液
13.下列做法能使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加入铁
B.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
C.向一定质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D.向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
14.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汽油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B.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CO2气体显酸性
C.取等量瓶装矿泉水和某处的井水,分别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肥皂水,井水中形成大量浮渣,泡沫较少;瓶装矿泉水中没有浮渣,泡沫较多,说明此处井水是硬水,瓶装矿泉水是软水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5.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3℃时,将50gA物质溶于100g水中,刚好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3℃时,将30gB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0g。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1℃时,110gA的溶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是10g
C.B中混有少量A,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B
D.t3℃时,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最多的是C
二、综合题(共6题)
17.下表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部分溶解度(单位:g/100g水),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甲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乙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丙 0.182 0.165 0.160 0.141 x 0.121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100g水。
(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
(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与其溶解度(20℃)的关系示意图如下,则丙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是_____;
(4)30℃时,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列式即可,不要求计算)
(5)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6)向不同温度的100g水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乙物质,保持温度不变,溶解情况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溶液温度:Ⅰ>Ⅱ>Ⅲ>Ⅳ
b.溶液质量:Ⅰ=Ⅱ>Ⅲ>Ⅳ
c.溶液Ⅰ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使Ⅳ中的固体恰好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7)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t2对应温度为30℃,则t1对应的温度_____。
A小于30℃ B等于30℃ C大于30℃ D无法确定
(8)t℃时,某物质(固体)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n:m,则在 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
1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所使用的一些装置和仪器。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从残余物中提纯KCl,进行以下操作:
(提示:MnO2不溶于水,含钾化合物均可溶于水)
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在实验室中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在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19.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水。
(1)某自来水生产的一般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明矾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剂,其作用是_______。
②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③该生产过程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4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_______g甲。
②20℃时,将20g乙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只列式,不计算)。
③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20.Ⅰ.已知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取其中一种固体做了如下实验:
温度℃ 0℃ 20℃ 40℃ 80℃
溶解度/g NH4Cl 29.4 37.2 45.8 65.6
KNO3 13.3 31.6 63.9 169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幅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2)由②到③获得固体的的方法是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3)过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漏斗、烧杯;
(4)上图中的x是哪种固体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是否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填“是”或“否”)。
Ⅱ.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已知A、B是常见黑色固体;D、F为金属;x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y是蓝色溶液。
(1)A、F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反应⑤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5)列举E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1.(一)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涂油,能防止铁生锈,原理是_____;
(2)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是_____;
(3)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____作用。
(4)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
(二)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
(1)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实验丁,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写出一组即可)。
(2)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戊所示。①图戊中O-b段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②写出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
(3)将一定量金属M(M是Mg、Al、Zn、Fe中的一种)放入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产生。则金属M不可能是:____(填名称);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写出反应后能导致溶液质量增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三)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
(2)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____。
(3)t2℃时,60ga的饱和溶液中,含____g溶质a。
22.溶解度与速度、密度一样,都是控制某变量,度量另一变量,以表达事物固有属性。
(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_______。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填字母,下同)。
A.温度 B.压强 C.溶质、溶剂的种类
D.搅拌 E.颗粒大小 F.溶质、溶剂的质量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快慢的因素有 。
A.温度 B.搅拌 C.颗粒大小 D.振荡
(4)不同温度下,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5)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KNO3溶解度的测定实验。
步骤1:分别准确称取3.5g、1.5g、2.0gKNO3.加入药品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A.添加KNO3直至天平平衡 B.取出KNO3直至天平平衡
C.改变砝码、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D.重新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
步骤2:将3.5gKNO3放入大试管中,并用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于试管内。注意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液体_______保持水平。
步骤3:振荡大试管,发现有固体未溶解,于是用如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水浴加热,使固体全部溶解,则此加热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
步骤4:取出大试管,插入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1。
步骤5:此时在大试管中再加入1.5gKNO3,重复步骤3、4,记录温度为T2;
同样方法,再加入2.0gKNO3实验,记录温度为T3.则T3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g。
实验交流与反思:
交流1:判断溶液的饱和状态是溶解度测量的关键点。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是_______。
交流2:依据学生实验后绘制的下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
B.分别将b℃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a℃,KNO3溶液析出的晶体多
C.在a℃时若配制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KNO3所需的水量多
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中提纯KNO3,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解: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如蔗糖和氯化钠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就是因为蔗糖和氯化钠性质的不同;溶解度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如碘单质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这是因为水和酒精的性质的差异;同时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温度越高蔗糖的溶解度越大。固体的溶解度是对100g溶剂来说的,溶剂的量已经确定,故溶剂的多少不影响溶解度的大小。故选C。
2.D
【详解】
A. 溶液中可以含有几种溶质,正确;
B. 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正确;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D.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可以溶解其它的物质,错误。
故选D。
3.A
【详解】
A、在温度不变化的条件下,将一瓶饱和食盐水蒸发掉少量水,有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剩余液体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剩余液体为饱和溶液。故B不正确;
C、一定温度下,蒸发某溶液至有少量晶体析出时,由于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C不正确;
D、剩余液体为饱和溶液,能判断。故D不正确。
故选:A。
4.B
【详解】
A、由于硫酸铜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为了使硫酸铜晶体析出,实验时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溶液最好是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用显微镜,故B正确;
C、实验主要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故C错误;
D、为了使实验的效果更好,滴到玻片上的溶液,一般需要1滴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蒸发5g水,无晶体析出,得到Y溶液,所以Y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析出2g晶体,过滤,得到Z溶液,所以Z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如果Y溶液是饱和溶液,而Z溶液也是饱和溶液,且温度相同,所以Y和Z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C正确;
D、如果Y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将Z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大于2g,故D错误。
故选:D。
6.B
【详解】
A、在0℃-70℃,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大于70℃,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B、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有晶体析出正确,因为在大于70℃,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正确;C、20℃时,128.6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不是100g,故选项错误;D、t℃时配制了质量分数为50%的甲溶液,则t一定小于70错误,还可能大于70℃,故选项错误。故选B。
7.B
【详解】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确定具体溶液种类,故不能判断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中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没有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A
【详解】
A、变瘪的乒乓球遇到热水复原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A不正确;
B、洗涤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所以洗涤剂可以除油污,故B正确;
C、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的条件下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真金不怕火炼,故C正确;
D、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故D正确。故选A。
9.D
【详解】
A、A、B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P点表示在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说法错误;
B、t2℃时A、B溶解度相等,如果A、B是不饱和溶液,可以与C溶液浓度相同,说法错误;
C、t3℃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说法错误;
D、分别将t3℃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剂质量均不变,A、B溶液溶质析出部分,C溶解度随温度减小而增大,没有析出晶体,所以只有C的溶液质量不变,说法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
A、人类利用金属的先后顺序是铜、铁、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所以物质的溶解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碳酸钙、氢氧化钙、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是78%,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0.0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可知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二者在该温度下有交叉点; B.0~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在该范围内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乙物质的的下面; 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在该温度下甲物质得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 D.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选择C
12.B
【详解】
A、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仍然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正确;
C、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选项错误;
D、t1℃时丙溶解度是30g,将20g丙物质溶于5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15g,得到65g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
13.A
【详解】
A、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H2SO4 = FeSO4 + H2↑,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逸出气体的质量<铁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加,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生成64份质量的铜,所以置换出的铜的质量>参与反应铁的质量,故溶液的质量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质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 =CaCO3↓+ H2O,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可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溶液的质量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D、向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不再溶解,故溶液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C
【详解】
A、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功能,故错误;
B、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不显酸性,故错误;
C、检验软硬水用肥皂水,方法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反之是硬水,故正确;
D、当将溶液恒温蒸发时,有晶体析出,得到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选C。
15.C
【详解】
A、由图可知,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B、t3℃时,A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将50gA物质溶于100g水中,刚好得到A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将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升温后,A、B的溶解度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溶解度:B>A,该温度下,A、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A,故升温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B>A,符合题意;
D、t3℃时,B的溶解度为40g,将30gB物质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0g,所得溶液质量为50g+20g=70g,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D
【详解】
A. 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此选项错误;
B. t1℃时,A的溶解度是10g,即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A,则110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是10g,该题中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此选项错误;
C. 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一般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此选项错误;
D. 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则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最多的是C,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7.35.8 乙 微溶于水 ×100% 乙、甲、丙 bd A
【详解】
①从表中数据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是35.8g/100g水;
②从表中数据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③丙物质在20℃时,溶解度为0.165g,属于微溶于水;
④30℃时,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45.8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⑤从表中数据可知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37g、85g、0.141g与0.121之间,故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乙、甲、丙;
⑥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a、由于Ⅰ、Ⅱ的溶液均无固体,无法判断其温度情况,故a错误;
b、100g水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乙物质,由于Ⅰ、Ⅱ中均无固体,溶液的质量相同,Ⅲ中固体小于Ⅳ,所以溶液的质量Ⅲ>Ⅳ,所以溶液质量:Ⅰ=Ⅱ>Ⅲ>Ⅳ,故b正确;
c、由于不知道加入乙物质的质量,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故c错误;
d、使Ⅳ中的固体全部溶解,温度不变,加入适量水,恰好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答案选bd;
(7)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2对应的温度为30℃,则t1对应的温度小于30℃;
(8)根据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中,设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n:m,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等于溶解度与(100+溶解度)的比值,则,解得S=。
18.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过滤 漏斗 引流
【详解】
(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产物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性质,常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2)操作X实验固液分离,是过滤,过滤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19.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H2O 不能 63.9 降温结晶
【详解】
(1)①明矾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剂,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生成物中有4个氯原子,1个锰原子,所以X是H2O。
③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该生产过程不能减少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自来水到每家每户后,可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2)①40℃时,甲的溶解度为63.9g,故100g水最多能溶解63.9g甲。
②20℃时,乙的溶解度为36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乙,50g水最多能溶解18g乙,故将20g乙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③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20.硝酸钾(或KNO3) 降温结晶 玻璃棒 NH4Cl 否 C Fe C + 2CuO2Cu + CO2↑ 较活泼金属能把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或者Fe的金属活动性强于Cu,可从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置换出来) ①③(完全正确才给分)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详解】
I(1)分析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幅度较大的是硝酸钾(KNO3);
(2)分析图示可知,由②到③获得固体的的方法是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过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4)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5. 8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5. 6g,分析图示可知,加入60g固体,再蒸发掉100g水,有固体析出的是氯化铵,8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60g,则②是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
II(1)A、B是常见黑色固体,且反应条件为高温,则反应②为金属的冶炼,由于A可以通过点燃的方法生成C,则A为碳,C为二氧化碳,B为氧化铜,D为铜,x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为金属,则x为四氧化三铁,F为铁,E为还原剂一氧化碳,y为蓝色溶液,则y中含有铜离子,因此A为碳,化学式为:C,F为铁,化学式为:Fe;
(2)反应②为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能从铜的溶液中置换出铜的原因是:较活泼金属能把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4)反应①为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反应②为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③为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反应④为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⑤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①③;
(5)E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21.隔绝空气(或氧气)和水 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乳化 煮沸 Fe、CuSO4溶液(合理即可) Zn+2AgNO3=2Ag + Zn(NO3)2 AgNO3、Cu(NO3)2、Zn(NO3)2 铁 银和铜 Zn+ Cu(NO3)2=Cu+ Zn(NO3)2 减小 >t1℃ 20
【详解】
(一)(1)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涂油,能防止铁生锈,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和水,故填:隔绝空气(或氧气)和水;
(2)烟头的温度很高,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从而引燃其它的可燃物,故填: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3)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4)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能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故填:煮沸;
(二)(1)甲、乙、丙实验已经得出:锌>铁,铁>H,铜>银,丁实验只要得出铁和铜的活动性,故可用金属和盐溶液,即铁和硫酸铜溶液或金属与酸反应等,故填:Fe、CuSO4溶液(合理即可);
(2)由图戊可知,析出固体质量先增加的多,后增加的小,说明丙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和硝酸铜,由于锌>铜>银,故锌加入后先置换银,固体质量增加,然后置换铜,固体质量增加比银要小,待硝酸铜反应完后,固体质量不再增加,O-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AgNO3=2Ag + Zn(NO3)2;a点对应锌与部分硝酸银反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剩余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故填:Zn+2AgNO3=2Ag + Zn(NO3)2;AgNO3、Cu(NO3)2、Zn(NO3)2;
(3)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金属M不可能是铁,这是因为铁能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而硝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而硝酸银先于硝酸铜反应,因此硝酸银也已经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反应生成的银和铜;Mg、Al、Zn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比Ag小,与硝酸银反应后导致溶液质量都减少;Zn的相对原子质量比Cu大,与硝酸铜反应后能导致溶液质量增加,锌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Cu(NO3)2=Cu+ Zn(NO3)2,故填:铁;银和铜;Zn+ Cu(NO3)2=Cu+ Zn(NO3)2;
(三)(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减小;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大于t1℃时,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故填:>t1℃;
(3)t2℃时,a的溶解度为50g,6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60g××100%=20g,故填:20。
22
(1)20℃时,在100g水中溶解36gNaCl形成饱和溶液
(2)AC
(3)ABCD
(4)A
(5) A 凹液面最低处 温度可控、受热均匀 70 加入溶质硝酸钾、蒸发水、降低温度 CD
【解析】
(1)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20℃时,在100g水中溶解36gNaCl形成饱和溶液。
(2)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压强几乎不影响固体溶解度,搅拌、颗粒大小、溶质、溶剂质量都不会影响溶解度;
故选AC。
(3)
A. 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加快,可以加快物质溶解,正确;
B. 搅拌可以加快物质溶解,正确;
C. 颗粒越小,与溶剂接触面积越大,溶解越快,正确;
D. 振荡可以加速物质溶解,正确。
故选ABCD。
(4)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同压强下t2对应的溶解度更小,故温度大于40℃;
故选A。
(5)
步骤1:称取一定质量药品,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说明药品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是添加KNO3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A。
步骤2: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步骤3:水浴加热,使固体全部溶解,则此加热方法的优点是温度可控、受热均匀。
步骤5:由题意可知,水的质量为10mL,则水的质量为10g;T3时溶解溶质质量为3.5+1.5+2.0=7.0g,则T3时KNO3的溶解度为。
实验交流与反思:
交流1: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是加入溶质硝酸钾、蒸发水、降低温度。
交流2:
A.没有指明具体温度,不能判断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错误;
B.没有确定两种物质溶液质量大小,不能判断将b℃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a℃时KNO3溶液析出的晶体的多少,错误;
C.在a℃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若配制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则硝酸钾所需的水量多,正确;
D.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中提纯KNO3,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故选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