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敕 勒 歌
chì
lè
背景资料: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背景资料:
北朝民歌:就是这一时期的民歌,它也属于诗歌的一种,不过多为人民口头创作,具有豪放爽朗的特点,传世的约六十多首,以《敕勒歌》最为著名。这首诗歌主要描写了北方特有的风光。
1认识“庐、笼”等6个生字,会写“似、野、茫”等5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2、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自读古诗:
读古诗:
敕 勒 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chì
lè
sì
lú
lǒnɡ
cānɡ
mánɡ
ɡài
阴山 相似 苍茫
穹庐 笼盖 原野
词语过关:
学习生字
yīn sì lú lǒng gài
yě cāng máng
盖
笼
庐
野
苍
茫
茫
似
阴
敕 勒 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图文结合,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意思。
平地;这里指草原
敕勒川,阴山下,
笼罩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用毡布搭成的半球形帐幕
天苍苍,野茫茫,
青色 辽阔,看不到边际
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现
敕勒川,阴山下,
词句理解
地理位置
美丽的敕勒川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小朋友们,请在地图上找到敕勒川的位置。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词句理解
蒙古包的圆顶
比喻
天空
穹庐
广阔
天苍苍,
野茫茫,
野
yě
茫
máng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感悟诗意:
思考:诗中描写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天空——像个巨大的( )
草原——( )( )结合,美与广阔
牛羊——有风才能出现
蒙古包
动
静
敕勒川,( ),
天似( ),笼盖( )。
天( ),野( ),
风吹草低见( )。
填一填:
阴山下
穹庐
四野
苍苍
茫茫
牛羊
课后拓展:
《赋得古原草送》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课外作业
1、把诗中描写的草原变成一段语言写出来。
2、背诵并默写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