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
二
课
时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
世称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是苏轼好友。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写作背景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 桃花 三两枝,
春江 水暖 鸭先知。
蒌蒿 满地 芦芽短,
正是 河豚 欲上时。
请根据分隔符号的提示,试着读出诗的韵律
江岸
竹外桃花三两枝
竹外桃花三两枝
读一读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面
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 析
一群鸭子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解 析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读一读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读一读
解 析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
蒌蒿满地芦芽短
“艹”说明是植物
水边
蒌蒿满地芦芽短
读一读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读一读
水中
解 析
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来了。
正是河豚欲上时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读一读
读古诗,说说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根据提示,试着背一背。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岸
江面
水边
水中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的顺序
2.理解题目意思
1.了解作者
3.逐句学习,抓重点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练习朗读
4.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
5.练习背诵
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1.了解作者
2.理解题目意思
3.逐句学习,抓重点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练习朗读
4.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
5.练习背诵
仿照学习《惠崇春江晚景》的顺序,自学《三衢道中》
学习顺序:
作者:曾几
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
诗人曾几在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诗。
了解题意
三衢道中
路上。
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
[宋] 曾几
三衢道中
梅子 黄时 日日晴,
小溪 泛尽 却山行。
绿阴 不减 来时路,
添得 黄鹂 四五声。
请根据分隔符号的提示,试着读出诗的韵律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解 析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写出行时间:夏季
天天都很晴朗。
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读一读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解 析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树荫
游山归来的路,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读一读
读古诗,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背诵《三衢道中》
课后作业
1.《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
2.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2)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乐趣。
3.请在课下搜集一些其他带有动物的古诗,和爸爸妈妈交流分享。
参考答案:1.宋,苏轼。宋,曾几。 2.(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略)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