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学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有益的书籍中获得启迪。
2.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找准“感点”,写出的读后感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找准“感点”,写出的读后感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视频。
2.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下之意,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其实,读书还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的感悟,才能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我们成长旅途中的路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好读后感。
写作指导
活动一:认知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
明确: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自己写下的感想、启发。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活动二:把握写读后感的要求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
理解原文抓要领。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3.突出重点谈感受。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4.联系实际深开掘。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活动三:范文引领、掌握写法
大爱无言
——读《傅雷家书》有感①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一列驶往波兰的火车载着傅聪和满车的期盼祝愿出发了。自此,一封封家信穿过一道道国境线,传递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②直到其中一方的生命戛然而止……
静静地翻开《傅雷家书》,书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送别傅聪以后,傅雷写道:“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怎样的严肃,怎样的理智都在离别的一刻分崩离析。这是多么深沉的父爱啊!③一旦化冰为水,这父爱在一个日益独立的青年面前又显得有些缠绵:“想必不致嫌我烦琐”“饮食寒暖要极小心”这样的语句倒像是抢了母亲的位置。而像是“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这样的话语则如同巨浪般打来,浓烈而又温存地包裹着傅聪,激荡着读者。
厚厚的一沓家书,出自傅雷,却又让人觉得不是他写的:他几乎不提到自己的状况,身体、心情、趣事难以从家书中翻出一星半点。反观我的妈妈:美食、美景、经济状况等话题常在孩子面前谈及,这才像是一位家长在与自己的孩子聊的家常。相比之下,傅雷的信甚至显得有点回避自己,他是将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倾注于孩子身上,在孩子面前完全忘了自己。④
生活中,或许也有那么一类父亲。虽然手机电脑早已普及,惠及千家万户,电话那头的声音却急切地问着你:“考得怎么样?和同学相处得怎样?有什么想要的,下次我给你带来。”他们乐此不疲地了解着我们,仿佛从未和我们相见。⑤可当我们做子女的问起他们的情况时,他们先是短暂地沉默,随即回答“挺好的”“没什么”“还是说说你吧”,类似这些转移话题的应付辞令,其实包含着一种深沉的关爱,那是无言的父爱。
阅读《傅雷家书》,我为傅雷先生对人生如此认真的态度和对子女的成长如此深切的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艺术、人生、事业,小到到吃饭、穿衣、花钱,傅雷对孩子的关心事无巨细,关怀备至。⑥
点评:
①题目:采用主副标题形式,“大爱无言”高度概括《傅雷家书》给“我”的感受。
②点,提炼感点,开篇点题:开篇概述家书的内容,点出“深切的关爱”主题。
③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引用的原文,深沉而浓烈的爱渗透在字里行间。
④议,分析材料,发表议论:表达自己对傅雷的敬意,也是感想的一部分。
⑤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联系生活,谈论父爱的伟大。
⑥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结尾再次点题,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意蕴深长。
写作实践
文题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左右。
提示: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文题二: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文题三: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例文展示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讲述的是一个的摔跤手和他两个女儿的故事,他的梦想本是站到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却因生活所迫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他本想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世界冠军,但不想命运又阴差阳错地与他开了一个玩笑,生了四个女儿。然而,在他打算放弃自已梦想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于是,他开始训练自己的女儿。在男权社会的印度,所有人都在嘲笑他以及他的女儿,但主人公最终却排除万难,把自己的女儿吉塔培养成了摔跤世界冠军,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最使我敬佩的还是影片中的父亲,如果当初他没有坚持让自己的女儿训练,或因男权社会而放弃了对女儿的训练,也就不会成就最后站在世界领奖台上的吉塔。
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学习比我们好,比我们有天赋的人。但我们也只是看到了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知道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辛苦与汗水。就像影片结尾处,人们都在羡慕她站在了世界领奖台上,但却不知道她为此付出。
当然吉塔也有迷失的时候。她被送往国家体育学院学习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把父亲的教导牢记于心,最终在比赛中失败,但这使她明白了父亲,理解了父亲。
觉悟之后的吉塔再一次按照父亲的指导开始训练。她在训练场上的汗水最终变成了赢得冠军后激动的泪水。当她发现父亲没有在决赛的赛场时,她也有过一丝的慌乱,但她最终想起父亲的那句“我不可能永远都来救你”。的确,没有谁会在我们一遇到困难就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只能靠自己。
吉塔坚持初心,相信自己,即使全世界对说她不可能,她仍旧拼尽全力,在最后的22秒逆转夺冠,创造了奇迹,赢得了所有人掌声。
距离中考不到一个月,你是否还记得最初的梦想?吉塔能在最后22秒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改变了人生轨迹,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也许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会像刚开始练习摔跤的吉塔那样遭遇很多困难与挫折,但是只要我们全力出击,坚持到底,成功就一定属于我们!
读《骆驼祥子》有感
记得书的开头是这样:“我们所要介绍的不是骆驼而是祥子,因为骆驼只是一个外号。”当时我就在想,祥子大概就是拥有骆驼精神的人,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我的眼前瞬间浮现出广袤而无人烟的大沙漠,唯有骆驼驮着它们背上那两座峰峦行走在这风卷尘飞的世界里,沉默孤傲,似乎它们走的每一步都很认真,执着,每一步都用生命在行走。
主人公其实也就是一个高级车夫,被生活磨练出一种意志。他的生活时代是二十年代的老北京,人生异常的坎坷。那是的旧中国黑暗无比,他的身体里却住着一个不屈不饶的灵魂。
“只要他打定主意,他便随着心中所开的那条路二走;假若走不通,他能一两天不出声,咬着牙,好像咬着自己的心!”
他确实很努力,可生活总是亏待他。辛苦了三年买来的洋车,在他与命运相赌时,却输得一塌糊涂。他说过,他可以忘记这三年来受过的所有的苦,但无法忘记他的车。就像生活中的我们一样,总有一种可以忘掉所有痛苦的人,却怎么也无法忘掉所得来的幸福。他们都同样奋斗过,可他们总是那样失而复得,得而复失。
而祥子能生活在那样的黑暗年代,靠的不仅仅是坚韧的心,更多的,还是睿智的头脑。即使生活得非常心酸,也懂得为自己而活,淡淡地,平静的,有一个目标奋斗就好。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很勤劳或者聪慧,但他们总会丢失一件东西,那就是对生活的——热情!勤劳的人他不懂如何把握;聪慧的人,又会嫌许多麻烦。在这个开放式的社会,有很多蛀虫,他不是勤劳者,更不是智者,结果只会被社会腐蚀,不会有任何人来怜惜他们的残渣剩骨。
对待生活看法不同的我们,是否敢于挑战生活,突破生活的重围,以热情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