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0 20:03: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孙权劝学》
内容提要1:重点字词
(1)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 文言字词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一词多义
当:①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②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①见往事耳(了解)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古今异义词
辞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大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就 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出自本文的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例题
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 ②涉( ) ③邪( )
④孰( ) ⑤遂( ) ⑥岂(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权谓吕蒙曰
(2) 卿今当凃掌事
(3) 蒙辞以军中多务
(4)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 但当涉猎
(6) 见往事
(7) 孰若孤
(8) 蒙乃始就学
基础训练
L辨析古今异义。
(1)治:(古义) (今义)
(2)博士:(古义) (今义)
(3)但:(古义) (今义)
(4)往事:(古义) (今义)
2.根据课本,翻译下列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内容提要2:内容分析
(1) 关于作者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涼水乡人,《宋 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深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 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 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凍水记闻》《潜虚》等。
【注】《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2) 作品内容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 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 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 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 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 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 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 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3)问题探究
①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 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 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 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 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②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 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例题
1.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一部 ,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 (朝代)的 。
(2)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和器重的一句话是:
(3) 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是:
(4)《孙权劝学》并没有直接描写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话表现出来的,这两句话是: , 。
(5)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易》《 》《 》《礼》《 》 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当途掌事 蒙酷以军中多务 当涂(当道,当权) 辞(告辞)
蒙乃使就学 卿今者才略 就(靠近,开始) 才略(才干谋略)
(2)选择对下列加点字用法或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下面关于《孙权劝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C.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正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D.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课后强化训练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卿言多务敦若孤( )
及鲁肃过寻阳( )
翻译下列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互相打趣,尽显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也从正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成效。
“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于令仪诲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长厚:为人忠厚。 ④ 忤:触犯。 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如其欲与之 :
②既去 :
③乃邻舍子也 :
④恐为人所诘: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②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③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4分)


参考答案——孙权劝学
例题
① qīng ② shè ③yé ④ shú ⑤ suì ⑥ qǐ
(1)谓:对......说,告诉。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以:用。务:事务。
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罢了。
孰;谁,哪一个。若:比得上。
乃:于是,就。
解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基础训练题目
1. (1)研究;治理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一种学位
只,只是;表转折的连词
指历史;过去的事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单音节和双音节古今异义词的题目。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 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此题都古今异义词,如“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 古。古义要根据上下文去判断词义,今义要考查学生平时对现代汉语的积累。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2)①用;②了解;③事务;④于是,就;⑤到;⑥再;⑦ 重新;⑧于是,就;(4)语言(对话)。
例题
1.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 五代 北宋 司马光
2.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诗书春秋
3.“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 B (2) D (3) C
(4)①我哪里是要你研究经学做(成为)博士呢?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往事罢了。②你说事务
多,怎么能比得上我?
解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 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B项“辞”是推托的意思。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 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D项“但”都是只得意思。A项“以”分别是
“用”种,认为”的意思;B项“之”分别是“无意义”和“代词”的意思;C项“而”分别是“承接”和“转折”的意思。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 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 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 顺就可以拿满分了。“岂”是难道的意思,“博士”是官名,“见”是了解的意思,“孰”是谁,哪一个的意思, “若”是比得上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
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课后阅读训练
一、(1)①研究②谁③经过
(2)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推辞②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你不再是那个吴县时的阿蒙了。(3)B
二、《于令仪诲人》参考答案:
1.①给 ②离开 ③竟然或原来 ④追问
2.①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或不触犯法律),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
②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
③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意思对即可)
【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