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洨河(jiāo) 桥墩(dūn) 匀称(chèn)
B、双曲拱桥(qǔ) 河堤(dī) 记载(zài)
C、陡坡(dǒu) 悠久(yōu) 石砌(qì)
D、胜景(shèng) 倾听(qīn) 雕刻(diāo)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雄姿 杰出 巧妙绝仑 B、倾听 古朴 惟妙惟肖
C、优跃 推崇 交头接耳 D、横跨 残殒 就地取材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石拱桥》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文章通过对________和________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________。
(2)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________为顺序。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在江河上,发挥交通作用。(横跨、雄跨、横架)
(2)赵州桥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 。(姿态、规模、雄姿)
(3)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 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 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 ”。(称赞、推崇;欣赏、观赏;景色、奇观)
(4)石拱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 。(建筑、杰作、工程)
5、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 ( )
(5)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 )
6、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全桥只有一个大孔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7、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
8、根据你对第1段中画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
9、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将关键词语用曲线标示出来。
10、“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作者引用张鷟的话,既说明了赵州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突出了桥的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桥之美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口吻( ) 媒介( ) 煞风景( ) 颐( )和园
点缀( ) 摄( )影 孕( )育 瞻前( )顾后
2、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3、解释下列词语。
(1)美感:
(2)史诗:
(3)驻足:
(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 (摧毁 摧残 毁坏)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2)每当其间 (呈现 显现 出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 (奏出 唱出 谱出)形于色的乐曲。
(4)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 (左右 控制 制约)结构之美呢!
5、体味下列在内容和表达上都较具作者个性色彩的句子。
(1)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2)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6、能够表明作者爱桥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7、上述两段文字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8、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第一个例子是写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写出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________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________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9、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0、第2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简要概括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13.苏州园林
◎基础训练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池沼(zhāo) 嶙峋(xún) 砌砖(qì) 着眼(zhuó)
B、琢磨(zhuó) 邱壑(hè) 镂空(lóu) 蔷薇(qiáng)
C、轩榭(x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柏(bāi)
D、斟酌(zhēn) 一幅画(fù) 对称(chèn) 阑干(lán)
2、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是 ( )
(1)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
(3)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不同。
(4)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 )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A、欣赏 榜样 个各 插 B、赞赏 模范 个个 栽
C、观赏 代表 各个 种 D、鉴赏 标本 各各 补
3、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 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苏州园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现代________________,著名________________。
(2)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
5、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指出并改正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1)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要严肃处理商品乱涨价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想,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老师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7、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
A、①ㄧ②③ㄧ④⑤⑥ B、①ㄧ②③④‖⑤⑥
C、①ㄧ②③‖④ㄧ⑤⑥ D、①ㄧ②③‖④⑤⑥
9、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主要到次要 C、从概括到具体 D、从原因到结果
10、本段中“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这一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11、文中加点词“多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4.故宫博物院
◎基础训练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鳌头(áo) 雍正(yōng) 迥然(huí) 琉璃瓦(liú)
B、湛蓝(zhàn) 额枋(fāng) 矗立(zhù) 中轴线(zhóu)
C、蟠龙(pán) 鎏金(liú) 后妃(fēi) 紫禁城(jīn)
D、檀香(tán) 击磬(qìng) 藻井(zǎo) 金銮殿(luán)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
A、玲珑 奇巧 烟雾缭绕 池馆水榭B、龙凤 成祥 藤萝翠竹 点缀其间
C、迥然不同 横惯东西 和谐统一 D、大肆挥喝 错综相连 井然有序
3、填空题。
(1)故宫又称_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三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博物院》说明的重点是________。
(2)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中轴线。
4、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D、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柏,点缀其间。
5、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 ( )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是明清两代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7、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
8、“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_______。
9、两段文字分别先从_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再从_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11、第2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
13、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屏”
◎基础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屏( )风 流萤( ) 擅长( ) 帷( )幕
忒( )看 书斋( ) 伧( )俗 抱膝( )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2)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3)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4)“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3、填空。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代诗人杜牧《______》里的两句诗;《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______的代表作。
4、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1)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 )
(2)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 )
(3)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
(4)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 )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
6、本文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②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7、从置来看,屏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华丽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第①段的结构属于_______关系。
9、第①段使用的最主要的一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
10、室外屏有什么作用?(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11、第②段中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
1、C (A、洨xiáo B、曲qū 载zǎi D、倾qīng ) 2、B (A伦 C越 D损) 3、(1)事物 赵州桥 卢沟桥 特点及光辉成就 (2)一般 特殊 概括 具体 整体 局部 时间 4、(1)雄跨 (2)雄姿 (3)推崇、欣赏、奇观(4)杰作 5、(1)打比方 (2)列数字(3)引用(4)举例子 (5)作诠释 6、(1)“当时”限制了时间;“可算”表示不确定,因为作者并没有作过调查,不能肯定。(2)用“比较”可以限制“早”的程度。(3)用“几乎”表示程度范围广,但不排除有些地区没有石拱桥的可能。(4)用“完全”强调合乎科学原理的程度,表达了作者对其设计原理的高度赞叹。7、一个是独拱石桥,一个是联拱石桥。8、略 9、示例: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或“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10、外形 形式优美
12.桥之美
1、wěn méi shā yí zhuì shè yùn zhān 2、C(C.残、销;A.概;B.摧) 3、(1)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2)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3)停止脚步。(4)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毫、厘,计量的小单位。4、(1)摧毁(2)显现(3)谱出(4)左右5、(1)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2)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6、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7、总分8、石桥 密密的苇丛;石桥 细柳;长桥;风雨;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9、(1)用比喻句来形容观桥后的心旷神怡的感受,突出桥的开阔与宽广。(2)以画家和摄影师要展开搏斗来衬托此景致独特优美。 10、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 11、语言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13.苏州园林
1、C 2、D 3、⑴指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价值的样板。⑵这里指园林设计的缺欠。⑶这里是单调、冷清的意思。⑷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4、(1)叶圣陶 作家 教育家 (2)略 5、(1)“大多”说明很多,但不是全部,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极少”说明不是不用,只不过用得很少,体现语言的准确性。6、⑴主语“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说的是什么事,宾语“我们学习的榜样”说的是什么人学习的榜样,主语和宾语不能搭配。可以改为“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改为“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⑵动词“处理”和宾语中心语“现象”不能搭配,应把“现象”改为“问题”。⑶“手”的定语是“聪明能干”,其中“聪明”不能用来修饰“手”。(4)谓语中心语是“接待”,宾语中心语是“来访和来信”,只有“来访”能和谓语“接待”搭配。可以改为“我们老师工作很忙,常常会收到许多学生家长的来信,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7、① 8、D 9、C 10、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11、说明了苏州园林所栽种的花时不同的花树种类之多,这样才能收到“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效果。
14.故宫博物院
1、D 2、A 3、(1)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太和殿。(2)解说词 空间顺序 南 北 4、D 5、作诠释 列数字 打比方 6、不能。“现存”表明故宫是一直保存至今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已经被毁而消失的宫殿建筑群不在此列。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列数字 8、连环形花纹 9、外;太和殿的外观;内;内部装饰 10、最大;皇帝是龙的化身 11、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立足点: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12、描写13、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15.说“屏”
1、píng yíng shàn wéi tè zhāi cāng xī 2、(1)粗俗鄙陋。(2)恰当,恰如其分。(3)无益地耗费劳力。(4)休息,在此有让人觉得有趣、悠闲、似观光消遣的意思。3、秋夕 汤显祖 4、(1)引用(2)着重指出(3)特定称谓(4)引用 5、(1)作比较(2)作诠释 (3)分类别(4)引用 6、屏风在室内外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7、室内 室外;金屏 银屏 锦屏 画屏 石屏 木屏 竹屏8、总分 9、分类别 10、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11、(1)引出“屏”的另一种分类(2)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责任编辑:王艳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