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近年来,深圳市为了缓解住房短缺问题建造土楼公社,其特征是以环形排布的单元公寓为主,公共区城设置有商店、图书馆、篮球场等设施。下图为土楼公社景观图。读图,土楼公社( )
①外墙厚、窗户小,有利于抵御外敌入侵
②楼高层多,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③设置公共空间,有助于住户间沟通交流
④融入传统建筑元素,利于地域文化传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称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3.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源 B.土壤肥沃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下表是世界198个主要国家或地区的首都区位类型统计表。核心地域型的首都位于国家经济发达的核心区内,且多傍河而建,多见于历史比较悠久的国家。政治平衡型的首都位于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平衡点上,多见于一些由不同地区因某种原因而组成的联邦制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大洲 版图中央型 核心地域性 政治平衡型 沿海港口型 偏僻内陆型
亚洲 27 9 0 7 5
① 24 9 0 7 3
非洲 14 3 0 25 8
大洋洲 3 0 1 10 0
② 4 2 2 14 1
③ 5 1 0 6 0
4.非洲很多国家的首都位于沿海港口,主要是因为这些城市( )
A.历史比较悠久,周边有优越的物质基础
B.所在国国家内部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均衡
C.由外国殖民者重点经营的侵略据点畸形发展形成
D.为改善政治中心对外防卫态势或躲避自然灾害而迁移至此
5.加拿大的居民构成中,魁北克地区以法裔为主,安大略地区以英裔为主,该国首都位于两地区交界的渥太华,影响这一选择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历史因素 C.经济水平 D.军事防卫
6.①②③三个大洲依次是( )
A.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B.欧洲、南美洲、北美洲
C.北美洲、欧洲、南美洲 D.北美洲、南美洲、欧洲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M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洋 B.地形 C.运河 D.气候
8.N城市分布在山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 B.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C.位于国土中心,便于管理 D.陆路运输发达,国防安全需要
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导致该城市各方向发展均衡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交通便利
C.河网密布 D.土壤肥沃
10.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利物浦是英国传统工业城市,为改善卫生环境和营造公共空间,19世纪该城市陆续在城区分散布局多座城市公园。到20世纪,为提高公园之间的连通性,该城市将部分濒临废弃的建设用地置换成绿地,打造了一条与河岸带大致平行的“公园丝带”(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与集中连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城市公园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扩大休闲空间 B.利于营造不同特色
C.改善河岸环境 D.便于市民就近抵达
12.20世纪,该城市置换成绿地的用地类型最可能是( )
A.交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河滩荒地
四川攀枝花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工业型城市,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城市建设主要沿金沙江两侧布局。下图为攀枝花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扩展强度与GDP、工业增加值的关系示意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用于比较不同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的快慢,数值越大,表示扩展越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信息显示( )
A.1986~1994年城市用地结构趋于多样 B.1994~2000年工业用地面积逐渐减小
C.2000~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D.2006~2010年工业用地增大幅度最大
14.攀枝花市兴起的最有利条件是( )
A.工业基础雄厚 B.矿产资源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 D.河谷地势低平
15.2010~2016年,攀枝花市( )
A.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 B.第三产业成为主导
C.城市空间结构趋向集中 D.工业用地快速扩张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甲镇发展规模比乙村大的原因是该地( )
①地势平坦②气候湿热③资源丰富④靠近河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拟在甲镇与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为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1998年以来成都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并确立了建设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和博物馆之都的目标。截至2018年底,成都共登记备案博物馆150座,其中国有博物馆48家、民办博物馆102家。值得强调的是,成都民办博物馆数占同期全国民办博物馆总数的11%,国家级民办博物馆占全国国家级民办博物馆总数的42%,是中国博物馆总数和民办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成都能成为我国博物馆之都的先决条件是( )
①国家政策②多样环境③历史底蕴④经济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成都博物馆以民办博物馆增加最显著,博物馆类型日渐丰富,这些多样的民办博物馆一般具有( )
A.众多的古迹 B.雄厚的资金 C.便利的交通 D.独特的收藏
20.为了使博物馆得到更好的发展,成都的不少博物馆都进行了空间迁移与重组,一批博物馆迁移至洛带古镇、安仁古镇,这种迁移与重组更有利于( )
A.市场与资源的结合 B.经济与政策的结合
C.经济与资源的结合 D.市场与政策的结合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在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城市病”。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贫民窟问题。巴西许多大城市的内外有许多非法占地建造的、杂乱无序的居民区,被称为贫民窟。贫民窟内人口密集,房屋简陋,基础设施缺乏,垃圾成堆,社会秩序非常混乱。下表示意巴西近代城市化不同阶段的推动力,下图示意巴西近代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
近代城市化阶段 推动力
20世纪30年代之前 1888年,巴西废除奴隶制,先前的奴隶变为自由人进入城市;1851-1930年,约有400万欧洲移民涌入,大部分前往以出口为主的咖啡产区务农,小部分留在城市务工、经商和从事其他工作
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 实施重工抑农政策,工业化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今 产业结构调整
(1)概括巴西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简析1930年以前的近代人口迁移对巴西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3)从城市化角度分析巴西贫民窟规模化发展的原因。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中心区气温比周围的郊区高,因此把城市中心区称为“热岛”。“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绿地里气温比周边建筑聚集处下降0.5℃以上。下图示意城市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
(1)从大气受热原理和生产生活的角度分析城市中心区形成“热岛”的原因。
(2)指出图中市区大气的垂直运动方向,比较郊区与市区近地面气压高低,并说出近地面的风向。
(3)分析绿地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为山地,长约900千米,宽数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被称河西走廊。该地城市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冬末和春季沙尘暴多发,影响该区域发展。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主要聚落分布。
(1)指出河西走廊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2)简述河西走廊沙尘暴形成的条件。
(3)分析河西走廊地区冬末和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4)分析河西走廊沙尘天气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B 6.A 7.C 8.B 9.A 10.D 11.D 12.B 13.C 14.B 15.A 16.D 17.C 18.C 19.D 20.A
21.
(1)1930年以前巴西城市化发展缓慢,1930年至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之后速度放缓;目前过度城市化问题突出。
(2)自由人和欧洲移民进入城市,城市劳动力数量增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带动了交通、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迁移人口大量集聚在地租便宜的郊区,扩大了城市的范围。
(3)重工抑农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量缺乏知识技能的农民进入城市;工业化发展滞后,就业机会少,迁入城市的人口大量失业;城市经济发展慢,民众收入和消费水平低,导致贫民窟日益扩大。
22.
(1)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为硬化路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递的热量也多;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多,人们生产生活向大气释放的废热较多。
(2)市区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上升。市区近地面气压较郊区低(或郊区近地面气压较市区高)。近地面风向:郊区吹向市区。
(3)绿地(树木和草坪庞大的叶面积)可以遮阳,减少太阳对地面的直接辐射;绿地附近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气温低;绿地叶面蒸腾吸收大气热量,导致绿地上空气温较低。
23.
(1)水源;地形。
(2)降水稀少,地面多沙尘物质;风力大;大气不稳定。
(3)冬末和春季积雪融化,地表裸露;春季农业生产,土地开垦,土壤疏松;冬末和春季风力大。
(4)污染大气,降低大气能见度;沙尘呈碱性,中和大气中酸性物质,降低酸雨程度;沙尘颗粒利于成云致雨,增加城市降水量;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城市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