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课题2 溶解度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那么,它们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方案
4.进行实验
5.现象与结论
6.反思与评价
回顾: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什么?
食盐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假设1 :食盐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假设2:食盐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设计实验
取一定量水于烧杯中,往烧杯中不断添加食盐,观察食盐是否会一直溶解于水中。
作出猜想
提出问题
实验9-5
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9—5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烧杯中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加15mL水,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20mL水能完全溶解5g氯化钠
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g氯化钠
增加水的量,可溶解更多的氯化钠
氯化钠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水的量越多,所能溶解的氯化钠的量越多。
溶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剂的量越多,所能溶解的溶质的量越多。
结论1:
实验9-6
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9—6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加热 未溶解的固体溶解了,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冷却 固体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20mL水能完全溶解5g硝酸钾
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g硝酸钾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能力增强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能力增强
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能力降低
不同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所能溶解的硝酸钾的量是不同的。
不同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所能溶解的溶质的量是不同的。
结论2:
思考:
由实验9-5和实验9-6可以发现,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量和什么因素有关?
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和温度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判断下列问号烧杯中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加入的氯化钠部分溶解
加入的氯化钠全部溶解
饱和溶液
无法判断
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1. 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2.往溶液中添加少量溶质,溶质能溶解,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否则为饱和溶液。
思考
不饱和溶液
加入的氯化钠全部溶解
再加
入水
加入的氯化钠全部溶解
加入的氯化钠部分溶解
加入的氯化钠全部溶解
加入的氯化钠没有溶解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 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 如能转化,怎样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
在实验9-6中还可以看到,当热的硝酸钾溶液冷却以后,烧杯底部出现了固体。
这是因为在冷却过程中,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温度继续降低,过多的硝酸钾会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通过结晶,可以从溶液中提取出溶质。
1、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结晶
蒸发结晶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2、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加入适量的硝酸钾固体 B.蒸发掉一部分水
C.降温至有固体析出 D.升高温度
D
D
3.要使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
有:
(1)_________。 (2)_________。
4、向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将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添加溶剂
升高温度
C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
概念: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二、溶解度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的含义是什么?
①在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②在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达到饱和。
试一试:
30℃时,KCl的溶解度是37g的含义是什么?
①在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7g氯化钾;
②在30℃时,100g水中溶解37g氯化钾恰好达到饱和。
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1、20℃时,把( )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20℃时,把( )g氯化钠加入2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20℃时,把18g氯化钠加入( )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6
72
50
4、20℃时,把40g氯化钾放入100g水中,有6g未溶解,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
34g
4、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那么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多少?
36g :100g = 9:25
某温度时,某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等于
溶解度:100g
(二)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表格法
2、溶解度曲线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
.
.
硝酸钾
溶解度/g
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曲线,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
3、固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信息
(1)点的意义: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 、两条曲线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A点表示: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点表示:60℃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2)变化规律
① 、物质的溶解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②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溶解度(克)
温度(t)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1
2
3
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碳酸氢钠
0.05
0.10
0.15
0.20
90
70
40
0
10
20
50
60
80
100
30
溶解度/
g
0.05
0.10
0.15
0.20
90
0
10
温度/℃
100
温度/℃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4、溶解度与结晶的关系
(1).降温结晶
(2).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如:KNO3
溶解度(克)
温度( ℃ )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硝酸钾
氯化钠
固体溶解度曲线
1.降温结晶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如:KNO3
(二)气体的溶解度
由于称量气体的质量比较困难,所以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通常用的气体的溶解,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思考: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少,气体溶解度减少,汽水会喷出。
喝过汽水后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
40
不饱和
10
练习与应用
1、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
2、
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 60℃时,100g水中溶解110g硝酸钾恰好达到饱和。
交点越高溶解度越大
4、
(1)甲>丙>乙
(2)甲 丙
(3)甲 乙 丙
5、C
7、汗水中含有一些盐分,因此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水分蒸发了,但盐分仍留在衣服上,就形成白色斑奇。
8、把一滴试样滴在玻璃片上,晾干或烘干后,有白色痕迹出现的,原试样是氯化钾溶液。蒸馏水是纯水,晾干后没有痕迹。
6、(1)蒸发 (2)A、C
9、在水中总是溶解有一些空气等,冷水受热时,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即使尚未达到沸点,也常有气泡冒出。天气闷热时,水温高,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变小,溶解的氧气少了,而水面与空气接触,溶解的氧气相对多些,因此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根据右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3)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 ℃降温到t1 ℃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
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丙
C.溶液的质量:甲>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t2
乙
D
C
B
A
t1
c
d
e
(2)、固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信息
①点的意义:
a、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b、两条曲线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②变化规律
a、物质的溶解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2)变化规律
① 、物质的溶解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②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