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素材(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教案+素材(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9 09:26:40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2课时
勤劳天真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自读古诗,要求:字音读准确、声音读响亮。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图
牧童弄笛图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请认真读全诗,圈出诗中表示颜色、声音、动作的词语。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欢快、高兴
懊恼、失望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不惧严寒
天真淘气
聪明
很会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 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 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 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 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请同学们快速找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请同学们快速找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
不同之处?
项目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稚子弄冰》 《村晚》
活动内容
活动季节
活动地点
描写的动词
儿童心情
还写了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项目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稚子弄冰》 《村晚》
活动内容 学种瓜 弄冰 横牛背、信口吹短笛
活动季节 夏季农忙时节 寒冷的冬天 春夏之交
活动地点 树荫下 村庄 夕阳下的池塘边
描写的动词 未解、学 脱、穿、敲 横、信口
儿童心情 欢喜 由得意到懊恼 悠闲自在
还写了什么 大人辛勤劳作 —— 绿草、碧水、青山、落日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儿童的童真童趣。
三首诗中描绘的儿童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童趣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小儿专注垂钓图
两童张伞行船图
牧童晚归休憩图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小儿专注垂钓图
两童张伞行船图
牧童晚归休憩图
边读边思考,你觉得画中的孩子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小儿专注垂钓图
两童张伞行船图
牧童晚归休憩图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小儿专注垂钓图
两童张伞行船图
牧童晚归休憩图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小儿专注垂钓图
两童张伞行船图
牧童晚归休憩图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小儿专注垂钓图
两童张伞行船图
牧童晚归休憩图
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尝试改写成短文。(注意:凸显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写出童趣。)
同学们再见!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读诗句,想画面,悟童趣,写童心。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稚子弄冰》、《村晚》。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中顽皮天真的儿童形象,体会诗中的童真童趣。
3、拓展其它与儿童有关的诗句,感受不同的儿童形象,品味不同的童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定格稚子牧童之趣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古诗学习之旅,追寻千百年前定格古诗词里的童真童趣!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要求:字音读准确、声音读响亮。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三)定格画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朗读古诗,在你眼前分别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给这两幅画面各取一个名字。
领悟稚子弄冰之乐
请认真读全诗,圈出诗中表示颜色、声音、动作的词语。
相机指导学生领会诗中稚子的童真童趣。
师小结:忽喜忽悲,率性而为,这就是童真。孩子表现出的童趣其实就是诗人童心犹在的写照,杨万里也可谓童心未泯!
领会牧童弄笛之趣
1.这幅画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
3.他在做什么?从哪里看出来随意?
4.那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
5.朗读全诗。
板块二 对比品味儿童之趣
(一)相同点
1.快速找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
2.你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二)不同点
思考:这三首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用表格进行三首诗歌比较)
师小结:虽然三位诗人所写的事情不同,但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儿童的童真童趣。
3.三首诗中描绘的儿童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板块三 拓展表达追寻童趣
(一)拓展古诗,追寻童趣
永远的童年,永远的童趣!千百年前的诗人,用他们的童心,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描述古代儿童真童趣的古诗,拓展三首。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舟过安仁》杨万里 《牧童》吕岩
1.给这三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命名。
2.一首诗,一幅画面。画中的孩子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
师小结:无论是遥招手的小儿,亦或是张伞当帆的渔童,还是晚归休憩的牧童,透过诗人的描绘,他们的童真童趣跃然纸上,这些儿童,就这样鲜活在古诗里。
(二)展开想象,手写童趣
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尝试改写成短文。
注意:凸显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写出童趣。
四、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将改写成的短文编辑成《拾童趣集》,可在班级内分享、展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