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生产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生石灰 B.海水晒盐 C.煤的干馏 D.海水制镁
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B.利用向海水或卤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
C.海水“制碱”是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过滤,加热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得到纯碱
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以它为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B.粗盐提纯实验中,共四次用到了玻璃棒
C.复分解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发生改变
D.若20℃时,10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36gA物质,则20℃时A的溶解度为36g
4.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5.“粗盐提纯”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加热至高温时的溶解度
B.操作Ⅲ中,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的产率将偏低
C.操作Ⅳ中,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Ⅴ中,需加热至液体中有大量固体出现为止
6.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应用②在制备烧碱的过程中,水参与了反应
C.应用③反应中加入熟石灰以提高生成HCl的质量
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需要加入过量NaOH溶液以除尽MgCl2
7.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杂质CaCl2和Na2SO4依次通过以下操作将其除去: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②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③过滤;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则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①和②的顺序可以颠倒 B.操作②只除去了Ca2+
C.操作③和④的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④只除去了CO32-
8.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③加入适量的盐酸;④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②④⑤①③ B.②⑤④①③ C.⑤④②③① D.②⑤④③①
9.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与熟石灰混合后一起研磨,闻气味
B 提纯粗盐(含少量泥沙) 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分离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将滤渣溶于稀硫酸
A.A B.B C.C D.D
10.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③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低;⑤除去烧碱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蒸发结晶;⑥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1.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离子K+、Mg2+、Cl-、Ba2+、SO42-、CO32-中的几种,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一份废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无变化;
②另取一份废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
分析上面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只含有Mg2+、SO42- B.一定含有K+、Mg2+、Cl-、SO42-
C.一定含有Mg2+、SO42-,可能含有Cl-、K+ D.一定含有Cl-、K+,可能含有Mg2+、SO42-
12.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HCl、Na2SO4 B.NaCl、HNO3
C.HNO3、Ba(NO3)2 D.NaCl、NaOH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①粗盐中泥沙的去除可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②只用酚酞试液鉴别出NaOH、HCl和NaCl三种无色溶液;③用Fe(NO3)2溶液、Cu和Ag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④可用Ca(OH)2溶液来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下表中的步骤连续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资料:Ⅰ.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Ⅱ.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通过炽热的木炭,恢复到原温度 气体体积不变
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固体变为红色
③通过白色的硫酸铜粉末 粉末变为蓝色
④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关于该气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O2、CO和 H2 B.一定含有H2,一定不含CO2和CO
C.一定含有CO2和 H2,可能含有CO D.一定含有CO和 H2,一定不含CO2
二、填空题
15.化学知识无处不在。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晒盐”。日晒、风吹等自然条件都有利于盐田法提取粗盐,这种使物质结晶的方法属于______。
(2)电池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更是以其高效、清洁、环保等优点日益得到人们的青睐,氢氧燃料电池的主要能量转换是______。
(3)调味品“加铁酱油”中铁元素一般以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亚铁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是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的,将汽油喷成雾状的理由是______。
16.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SO4杂质得到NaCl晶体的操作有:①加过量Ba(OH)2溶液;②加过量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稀盐酸;⑤蒸发结晶。
(1)操作③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
(2)写出加入Ba(OH)2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什么?______
17.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需要使用纯净的氯化钠。为了除去粗盐中的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需要进行下列操作(未排序):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盐酸;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⑥蒸发、结晶。【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
(1)过滤用到了相关物质的哪种性质将它们分离开?______。
(2)写出一种能达到目的的操作顺序(注: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______。
(3)与原粗盐中氯化钠相比,写出一个能引起氯化钠质量增加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实验室对含有MgCl2的粗盐进行提纯,步骤如图:
(1)步骤①中,用托盘天平称量5.0g粗盐。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步骤③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C12,如何判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______。
(4)步骤⑤中,为中和过量的NaOH,应滴加的“试剂a”是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氯化钠溶液
(5)步骤⑥的操作名称是______,当______时,停止加热。
19.根据以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1进行粗盐提纯的蒸发操作时,发现液滴飞溅,是缺少了仪器______。
(2)实验2通过实验现象对比可知,铁生锈与______有关。
(3)实验3是验证燃烧条件的环保装置,通入O2后,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4)实验4探究Cu和Z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无色溶液可能是______(填编号)。
①稀H2SO4 ②FeCl2溶液 ③CuCl2溶液 ④ZnSO4溶液
20.食盐是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需品,也是工业上制造烧碱、氯气、盐酸和纯碱等的基本原料。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常含多种杂质,必须对其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1)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三步中都用到了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在第二步中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
(2)在蒸发结晶时,待蒸发皿中_______,即停止加热。
(3)若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少量MgCl2,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溶液完全除去该杂质(填化学式)。
(4)用氯化钠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取20g该样品放入洁净的烧杯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稀盐酸溶液180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稀盐酸溶液200g时(即图中B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三、简答题
21.在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阶段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结晶得到的固体是否为纯净的NaCl,为什么?
22.小明同学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用到了如图所示装置
(1)请指出该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
(2)改进装置后过滤,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经初步提纯所得精盐是否为纯净物?请写出你的判断和理由。____________
23.为了除去粗盐水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MgSO4等杂质,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等,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1)加入足量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什么____________?
(2)写出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4.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B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_______(填序号),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体积___(水的密度为1g/mL)。若某同学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序号)。
A称量时,砝码生锈 B氯化钠固体不纯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四、综合应用题
25.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主要流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⑴氨碱法生产所得产品为纯碱,向纯碱水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 ________ 色。
⑵从步骤①提取粗盐常用 ___________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方法。
⑶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步骤④中通入氨气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步骤⑤所得的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______ 。
⑸步骤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类型属于 ________ 反应。
⑹工业产品中往往含有一些杂质,用“氨碱法”制得的纯碱含有少量氯化钠。为了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纯度,进行以下实验:取16.5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再把150g稀盐酸(足量)加入样品中,观察读数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s 0 5 10 15
读数/g 215.2 211.4 208.6 208.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①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 ;
②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A 6.C 7.D 8.B 9.D 10.A 11.C 12.A 13.B 14.D
15.(1)蒸发结晶(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Fe2+(4)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16.(1)玻璃棒(2)(3)除去OH-和(或除去NaOH和Na2CO3)
17. 溶解性 ③⑤①②④⑥(或⑤①③②④⑥或⑤③①②④⑥)
18. 搅拌,加速溶解 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A 蒸发 较多固体出现时
19. 玻璃棒 水 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④
20. 玻璃棒 引流 有较多量固体析出时 NaOH NaCl、Na2CO3 8.8g
所以滴入稀盐酸溶液200g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20g+200g-8.8g=211.2g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211.2g
21.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不一定,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
22. 缺少玻璃棒引流 滤纸破损(或过滤器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不是纯净物,精盐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
23.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Na2CO3+ CaCl2═CaCO3↓+2NaCl; Na2CO3+ BaCl2═BaCO3↓+2NaCl
24. ②③①④⑤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2mL AC
25. (1) 红色 (2) 蒸发结晶 (3) 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4)治疗胃酸分泌过多(其它合理也可) (5) 2NaHCO3 △ Na2CO3+H2O+CO2↑ 分解 (6) 6.6g ②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