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导入新课
据说,公元618年的一天,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行宫对着铜镜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么好的一颗头颅,将来会由谁来砍下呢!”此时,中国的大地上烽烟四起,反隋的浪潮席卷全国,隋炀帝完全束手无策。不就,隋炀帝果然被杀。
大门
全景
墓碑
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西
晋
南方:
北方:
三
国
东晋
十六国并存
宋
齐
梁
陈
581年
(鲜卑族)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隋
589年
南朝
西魏
魏
蜀
吴
北朝
西晋统一全国:263年魏灭蜀;266年曹魏大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北朝:316年,西晋灭亡,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后北周又灭掉了北齐。对这些王朝,历史上称之为北朝。
南朝: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刘裕手中,420年,东晋灭亡,宋朝建立,刘裕就是宋武帝。420年-589年,相继出现宋、齐、梁、陈4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定都,史称“南朝”。
隋的建立与统一:北朝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朝,统一全国。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的史实。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学习目标
——隋的统一
第一部分
隋文帝(581─604年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人物春秋
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元开皇,
定都长安 。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
2、隋朝的统一 589年
隋灭陈,南北统一 。
客
观
上
主观上
2.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统一的条件)
北方民族大融合
2.江南经济发展
3.长期的分裂动荡,人民渴望统一
4.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国力强盛;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阅读材料,总结隋文帝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材料1:隋朝实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增加政府的税赋收入,健全
仓廪制度,稳定经济秩序。 ——《蒙曼说隋》
材料2:隋文帝统一度量衡面对的是南北朝两种不同的制度。北朝
度量衡混乱,约相当于南方的一尺二寸。——《中国度量衡史上的三次大统一》
材料3:隋朝在中央开创了三省六部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中期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材料:
开皇之治
表1:隋朝户籍、人口表
时 间
户 数
人口表
隋文帝即位(581年)
500万
3000万
隋炀帝即位(604年)
800万
5500万
人口激增
时 间
垦田数额
隋初
1900多万顷
隋盛时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表2:隋朝垦田表
仓名
所在地(今)
设置时间
太仓
陕西西安
黎阳仓
河南浚县
583年
常平仓
河南三门峡市
583年
广通仓
陕西华县
583年
河阳仓
河南孟县
583年
含嘉仓
河南洛阳
606年
兴洛仓
河南巩县
606年
粮仓丰实
表3:隋朝官仓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
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含嘉仓示意图
4.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隋炀帝像 (569-618)
杨广,隋文帝与独孤伽罗的次子。史书称其“美姿仪,少聪慧”。
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
第二部分
——隋朝大运河
1.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604~618年在位)
2.时间:
公元605年
二、开通大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有哪些重要河段?连接了哪些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浙江,即钱塘江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涿郡(今北京)
洛阳
余杭(今杭州)
一条
中心--洛阳
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两千
三点
四段
五河
隋朝大运河
全长2000多千米
永济渠 通济渠邗 沟 江南河
海 河 黄 河 淮 河 长 江
钱塘江
3.概况:
610年通航
全长2000多千米
1869年通航
全长190多千米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1915年通航
全长约82千米
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思考
答:1、隋文帝在为20多年里,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思考:你认为开凿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否定
肯定
评价原则:用辨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方法。
4.影 响:①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总的来看,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第三部分
——科举制的创立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提示一:金榜题名;
提示二:名落孙山;
提示三:十年寒窗;
提示四:连中三元;
提示五:一举成名。
猜猜猜
以上图片和这些成语和什么制度有关?
科举制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
vs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由此可见,科举制创立前,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这种选官制度有何弊端?
条件: 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②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弊端:①任人惟门第,缺乏公平性,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学的人无法担任高官; ②选官的权力集中在地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隋文帝——
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拨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只注重门第
凭才学做官
初步创立
正式确立
科举制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考试科目;举——选拔人才
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诞生:
孝悌有闻、德行敦厚
结义可称、操履清洁
强毅正直、执宪不饶
学业优敏、文才秀美
才堪将略、膂力骄壮
个人品德:
官员操守:
文章词赋:
将士选拔: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孔颖达
房玄龄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长达1300年,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四部分
——隋朝的灭亡
四、隋的灭亡
暴政的表现: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1、原因:
2、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
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启示
启示:以民为本,爱惜民力。
成由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隋朝的两位皇帝功与过
隋文帝
1.581年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统一全国。
2.开皇之治。
3.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1.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
2.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大兴土木,多次巡游,三征辽东)
3.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比较“秦”与“隋”朝的共同点
难点突破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15年 38年
统一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符合各族人民的意愿,结束了奴隶时代,开创了封建时代。 结束了自西晋以后的分裂状态,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伟大工程 长城 运河
灭亡原因 暴政 暴政
对后朝影响 汉承秦制;汉接受秦亡教训,休养生息 唐承隋制,唐接受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隋炀帝:正式建立科举制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
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时间:605年起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繁盛一时的隋朝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隋朝的灭亡
时间:618年
结果:唐朝建立
特点:繁荣而短暂
五、一站到底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 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 )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赞颂中国古代哪项伟大工程?(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7.隋朝的建立者是( )。
8.隋朝的建立时间是( )。
9.( )年,隋朝结束长达370年分裂完成南北统一
581年
589
杨坚
10.隋朝末年,走水路由余杭到长安,依次要经过的几人工河是( )
①广通渠 ②永济渠 ③通济渠 ④白渠
⑤江南河 ⑥邗沟
A.②③⑤⑥ B.④③②①
C.⑥④①⑤ D.⑤⑥③①
D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
材料二 北通涿君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
材料三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材料四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诞生。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河?它开凿于哪一年?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凿的?(3分)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开通此河的意义是什么?(2分)
(3)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世人对此河的开凿还有什么不同的评价?(4分)
(4)试结合材料四,分析科举制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答案】
(1)大运河。605年。隋炀帝。
(2)加强南北地区经济交流。
(3)一方面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加大了人民的负担,为隋朝灭亡埋下隐患;另一方面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4)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