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溶解与乳化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1溶解与乳化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3 15: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溶解与乳化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矿泉水 B.牛奶 C.碘酒 D.白糖水
2.下列各种“水”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自来水 B.生理盐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3.可以作为溶质的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4.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和水 B.粉笔灰和水 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汽油
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又含有分子的是(  )
A.碘酒 B.医用酒精 C.生理盐水 D.不锈钢
6.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氯化钠 C.汽油 D.植物油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
C.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质只能是固体和气体
8.加入一定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猪油 C.白糖 D.泥沙
9.若要增加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增加水量 B.持续通二氧化碳 C.升温 D.加压
10.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11.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表中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生活常识: 洗涤剂洗油污——乳化作用 B.物质鉴别: 氯化钠和硫酸铜两种白色粉末——溶于水可区分
C.环境保护: 减少酸雨污染——不再使用化石燃料 D.安全常识: 油锅不慎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A.A B.B C.C D.D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液体温度升高 说明该反应放热
B 向装有适量水样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后静置 有大量泡沫产生 该水样属于硬水
C 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 将用水润湿一半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广口瓶中 紫色石蕊纸花干燥的一半不变红,湿润的一半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1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
目的 验证铁钉锈蚀需要与水接触 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 与氧气接触 探究溶剂种类对 溶解的影响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A.A B.B C.C D.D
14.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有关水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连接橡胶管和导管的操作中水的作用是润滑减小摩擦
B.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是试管洗净的标志
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瓶底的水可以换成细沙
D.水是重要的溶剂,但不是唯一溶剂
15.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汽油洗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食物残渣
C.用洗衣粉洗衣服
D.用盐酸洗水垢
1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将泥土放入水中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C.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二、综合题(共6题)
1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在水中加入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___________。
(4)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5)车架表面喷漆可以有效防止铁与___________接触而生锈。
(6)铝有“自我保护”的原因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生活中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洗洁精对油污有___________作用。
(8)学校需配制100g6%的过氧化氢溶液用于实验室制氧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需加水___________mL。
18.(1)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请你一同完成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固体
NH4NO3固体
NaOH固体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20
20
20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温度无明显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结论(“放热”或“吸热”)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_____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
(2)下图“→”表示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A、B、C、D各是一氧化碳、木炭粉、氧化铜、氧气中的某一种物质,请你推断(用化学式表示):
B是________,D是________。
19.水是常用溶剂,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
(1)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现象是______。
(2)实验可知,溶质状态可以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______。
(4)C、D试管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产生了黄绿色气体,查阅资料可知: ,X的化学式为______。
(5)询问老师得知用可处理Cl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处理0.142gCl2至少需NaOH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20.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
a.植物油   b.蔗糖   c.粉笔灰
(2)NaCl能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NaCl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大。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3)净化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起到过滤和______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21.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的20% 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已知:Na2CO3 + CaCl2 = 2NaCl + CaCO3↓)。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的混合物过滤,所得滤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_____。
22.走进生活,走进化学
(1)周末小雅妈妈用“加铁酱油”做了“红烧肉”,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饭后她用洗洁精清洗了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作用;
(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3)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洗漱时发现卫生间内铁质的置物架生锈了,铁生锈与______________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牛奶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是溶液,符合题意;
C、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白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自来水、生理盐水、矿泉水都是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C。
3.D
【详解】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份溶液中可有多种溶质,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体(如溶于水的糖或食盐),可以是液体(如溶于水的酒精),也可以是气体(如溶于水的氯化氢气体、氨气等),所以只有D正确;
故答案为D。
4.B
【详解】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形式与分散在溶剂的分子间。蔗糖以分子分散在水分子间,碘以分子分散在酒精分子间,植物油能以分子分散在汽油分子间。所以蔗糖和水 、 碘和酒精、植物油和汽油形成的都是溶液。粉笔灰以固体颗粒分散在水分子间,形成的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是溶液。选B
5.C
【详解】
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和酒精均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医用酒精中含有酒精、水,酒精和水均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含有铁和碳等物质,铁属于金属单质,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碳属于固态非金属,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面粉是固体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得到溶液;汽油和植物油是液体也不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得到溶液;氯化钠易溶于水,能和水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B。
7.A
【详解】
A、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隔,体积不能相加,故错误;
C、澄清、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就不是溶液,故错误;
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错误.答案:A.
8.C
【详解】
A、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猪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白糖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D、泥沙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解析】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⑵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要增加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操作可行的是加压或降温。故选D。
10.D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故B错;C、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密度相同,故C错;D、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性质相同,故D正确,故选D。
11.C
【解析】
A、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可以用来清洗油污,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无色,硫酸铜溶于水呈蓝色可区分.正确;
C、不使用化石燃料在当前情况下是不现实的.C错误;
D、油锅不慎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目的;.正确.
故选C.
12.D
【分析】
A.注意固体氢氧化钠遇水会放出大量热,干扰检验;
B.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无法验证铜和银的金属的活动性;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
【详解】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故A错误;
B.肥皂水在软水中产生的泡沫较多,故B错误;
C.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只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铁大于铜、铁大于银,但是不知道铜和银的金属的活动性,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可以证明CO2与H2O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13.C
【详解】
A、 验证铁钉锈蚀需要与水接触,右边的实验,铁钉要只与空气接触,试管口要塞塞子,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要将热水中的红磷换为白磷,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该实验溶质种类相同,溶剂的种类不相同,可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的影响,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可能会带出水蒸气,导致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也会变红,造成干扰。要让二氧化碳气体先经过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再经过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详解】
A、因为水具有润滑作用,所以在连接橡胶管和导管的操作中,通常先把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把导管插入橡胶管,选项A正确;
B、洗涤干净的试管内壁均匀的附着有一薄层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选项B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因此实验时集气瓶瓶底要预留少量的水来吸收二氧化硫,但水不能换成细沙,因为细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选项C不正确;
D、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但酒精、汽油等也可以做溶剂,因此水不是唯一的溶剂,选项D正确。
故选C。
15.C
【详解】
A、用汽油洗油污利用的是溶解,错误。
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食物残渣,食物残渣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错误
C、用洗衣粉洗衣服,能将大的污渍分散成细小的污渍随水冲走,属于乳化作用。正确。
D、水垢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盐,发生化学变化,不属于乳化作用。错误。
故选C。
16.D
【详解】
A.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此选项错误;
B. 泥土难溶于水,将泥土放入水中搅拌,得到的是悬浊液,此选项错误;
C.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此选项错误;
D.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7.(1)
【分析】
(1)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设计利用的方法是过滤,故填:过滤。
(2)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以可在水中加入活性炭,故填:活性炭。
(3)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填:煮沸(或加热煮沸)。
(4)
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故填:隔绝氧气(或空气)。
(5)
铁必须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才能生锈,车架表面喷漆可以有效防止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而生锈,故填:水和氧气。
(6)
铝有“自我保护”的原因是铝在常温下,就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7)
生活中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洗洁精是乳化剂,是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8)
根据稀释前后过氧化氢的质量前后保持不变,设需要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x,依据计算公式可得:100g×6%=x×30%,则x=20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20g=80g即80mL,故填:20;80。
18.吸热 放热 > CO CuO
【详解】
(1)硝酸铵溶解于水温度降低,所以可以知道硝酸铵溶解时表现出来的是吸收热量,同时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所以氢氧化钠表现出来的是放出热量;
(2)根据图示可知AD、BC不反应,但是A能够生成B,所以A是碳或者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C和D分别可以和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则可以判断A为氧气,那么B为就是CO,所以C为碳,而D为CuO;
19.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 气态、液态、固态 乳化作用 MnCl2 解:设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x
x=0.16g
答: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16g。
【详解】
(1)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故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一定时间后,乙醇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最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故现象为: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
(2)酒精溶于水,溶质是酒精,酒精是液态,高锰酸钾溶于水,溶质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固态,氯化氢溶于水,溶质是氯化氢,氯化氢是气态,故溶质状态可以是:气态、液态、固态;
(3)用洗涤剂清洗B试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作用;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K、Mn、O、H、Cl的个数分别是2、2、8、16、16,生成物中含K、Mn、O、H、Cl的个数分别是2、0、8、16、1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Mn、4个Cl,故X的化学式为:MnCl2;
(5)见答案。
20.b a 溶剂种类 温度 吸附 蒸馏
【解析】
(1)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2)水和植物油属于溶剂种类不同,热水和冷水温度不同,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种类和温度有关;(3)活性炭的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能起到过滤和吸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蒸馏。
21.B中溶液倒吸进入A中,且出现浑浊 NaCl、NaOH
【解析】
(1)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左边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后,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化学式为:NaOH、 NaCl。
22.元素 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乳化 吸附 煮沸 水和氧气 刷油漆或制成不锈钢等
【解析】
(1) “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元素;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使用洗洁精轻松除去了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2)活性炭能吸附颜色和异味,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3)硬水有很多危害,生活中常用通过加热煮沸可以使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发生反应以水垢的形式析出,形成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软水; (4)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可以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制成不锈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