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正脚背踢球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题目是《足球正脚背踢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二、说教材
踢球是足球运动的主要特征,是足球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是队员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途径,是整体技战术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对正脚背踢球的学习,还能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本课教材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上册,是七年级第三单元教学的第2课时,课型为新授课。
三、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水平四(七年级)学生,通过了解,大部分男生对球类运动有广泛的兴趣,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女生的基础相对比较差,不太爱运动。但是球运动具有精彩性,趣味性,能够吸引众多青少年的参与,并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说教学目标
1.让90%以上的学生能了解正脚背踢球技术在足球运动中的作用,知道足球正脚背踢球的动作方法。
2.学生能做出正脚背踢球的动作,80%以上的学生能做到站准、摆准、击准,并连贯地完成动作;发展速度、灵敏等体能。
3.两人一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相互配合,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支撑脚的位置、踢球的部位;难点是踢球时全身的协调配合
五、说教法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采用的教法为:图示法、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展示评价法等。学生的学法为:观察法,尝试法,合作法,竞赛法,展示法,互评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科学合理的确定,为教师有的放矢实施教学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说学法
我将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
七、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准备了教学挂图、足球小视频,以及爱好足球的学生展示足球技术,分享足球运动的快乐。
八、说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这部分教学用时约8-10分钟。
1. 设疑、激趣。
在课的开始,我以“同学们,您知道哪些足球明星?”、“中国足球队首次参加世界杯是在哪一年?”导入、设疑,并以《中国梦,足球梦》为题,激发学生为中国足球的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2. 展趣(自主耍球练习+活动性游戏)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安排了学生“自主耍球练习”和听老师的指令,统一做踢球、运球,颠球。
组织形式1:规定区域内,学生每人一球,做自主的踢、运、传、颠、抢、顶球等耍球练习。
组织形式2:在规定场地上,学生二人一组一球,集体同步练习。
通过自主练习、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表现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遵守规则意识。
3.球性练习
为了进一步明确球性练习对提高踢球技术的重要性,接下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做原地前后脚底拖球,拖起球后做颠球练习
组织形式:在规定区域内,学生每人一球,做颠球练习。
通过热身练习和球性练习,增强了学生球感,学生身体的各部位得到锻炼。同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身心愉快的教学环境。
(二)基本部分。这一部分教学用时约30分钟。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较好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这一部分分解成以下6个层次推进教学。
1.看图模仿,探究释疑:(2分钟)
①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尝试、模仿练习、通过模仿练习解释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你知道足球踢球的方式有哪几种?正脚背踢球动作要点是什么?
②组织形式:双圆形,两人一组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挂图,先进行尝试、模仿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逐渐总结出其动作要领。
③要求:小组协作、积极探究,正确总结。
2.归纳总结,讲解示范:(3分钟)
①教师根据学生学练情况,有针对性选择1-2组学生模仿动作做法并总结动作要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必要的补充,并讲解、示范完整技术。
②组织形式:男女生面对面站立,老师站中间。
3.分步推进,逐层练习:(6分钟)
①无球练习:徒脚动作体会触球时脚型。
②有球模仿:两人一球,一人踩住球,另一人助跑模仿踢球。体会支撑脚的站位和击球部位。为了更好地体会脚触球部位,两人一球,相距3-5米脚做对踢地滚球。
4.在全班分步练习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分层教学(8分钟)
①教师设置不同的练习站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练习一:有球模仿:两人一球,一人踩住球,另一人助跑模仿踢球,继续体会击球部位练习;
练习二:两人一组相距3-5米,原地体会摆腿踢球的脚型和击球部位。
练习三:两人一组相距5-6米,助跑击球,体会支撑腿位置、击球脚型和击球部位。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练习步骤,尝试练习,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③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对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应集中讲解。
5.汇报交流,成果展示(2分钟)
通过分层教学,留心发现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让他们进行大胆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在展示中感知进步的快乐和喜悦。
6.课课练,增强体能:( 8-9分钟)
练习一:30秒往返跑
①组织形式:相距30米的距离做往返跑,学生分组练习。
②要求:计算各组30秒往返跑的次数;面对面站立二组学生进行PK。
练习二:Z形跑——“比谁绕点最快跑完一圈”
教师讲解游戏练习方法和规则,组织学生练习。
组织形式:双半形,足球为标志。
通过30秒往返跑、Z形跑跑练习,满足了水平四学段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挑战的特点,同时对主要教材的运动负荷给予一定的补偿。
②要求:语言激励并评价。
(三)结束部分:这部分教学用时约5分钟。
师生在舒缓的乐曲声中进行放松练习;进行“每课一知”的知识学习;对课堂学练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布置课后练习的内容。
以上是我对本次课教学设计全过程的一种理性认识,为了使我的课堂总体设计真正能付诸于实践,我另制定了两个规划:
一是根据人体机能活动的特点,我规划了这堂课学生出现的二个生理高峰指标。游戏、球性练习(准备活动)生理运动曲线逐渐上升,进入分层教学后出现第一生理高峰;增强体能阶段进入第二生理高峰。最后,随着放松活动,学生的心率逐渐回复近似运动前水平。所以,整节课预计密度约35-38%,平均心率120-140次/分。
二是根据课的要求,对课的硬件进行了规划:自主耍球练习,原则上在以10-15米为半径的圆周内进行活动;活动性游戏、主教材的学练以及体能练习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诸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