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弹力
一、单选题
1.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 )
A.天平 B.杆秤 C.弹簧测力计 D.磅秤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B.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C.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所受弹力大小和方向,则( )
A.从A运动到O,弹力方向向右,弹力逐渐增大
B.从A运动到O,弹力方向向左,弹力逐渐减小
C.从O运动到B,弹力方向向左,弹力逐渐增大
D.从O运动到B,弹力方向向右,弹力逐渐减小
4.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感到越费力。这是因为( )
A.弹簧受到拉力会发生弹性形变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C.物体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
B.用力捏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用手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D.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6. 下列现象中发生的是弹性形变的是( )
A.将一张纸撕成碎片 B.撑竿跳运动员将竿压弯
C.粉笔掉地上摔断 D.橡皮泥上留下指印
7.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3N C.6N D.12N
8.关于物体是否有弹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拉长橡皮筋,松手后橡皮筋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橡皮筋具有弹性
B.压缩弹簧,松手后弹簧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弹簧具有弹性
C.双手抓住单杠,单杠略有弯曲,撤去力后单杠又恢复原状,表明单杠具有弹性
D.缝衣服的棉线一拉就断,无法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棉线没有弹性
9.测一个6.2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 )
A.量程0—15N,分度值0.5N B.量程0—5N,分度值0.1N
C.量程0—10N,分度值0.2N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均可用
10.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实验中,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逐次增挂钩码使弹簧伸长,分别测出钩码的重力和弹簧对应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则需从表中提取的信息是( )
拉力F/N 0 1 2 3 4 5 6 7 8
弹簧长度L/cm 6.0 6.5 7.0 7.5 8.0 8.5 9.0 9.1 9.2
弹簧伸长ΔL/cm 0 0.5 1.0 1.5 2.0 2.5 3.0 3.1 3.2
A.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和拉力的比值是定值
C.在弹性限度内拉力变化,弹簧伸长量变化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和拉力的比值是定值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向下压跳板时,使跳板发生了________,所以跳板对运动员有向________的弹力,跳板弯曲的程度越大,这个弹力就越________.
12.每个弹簧秤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超过这范围.超过这范围,弹簧的就不再与成正比,弹簧不再恢复到原来的
1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应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_______对齐,若没有对齐,要进行_______或记下___________.
14.弹簧拉力器的说明书上写着,把每一根弹簧拉长10cm需要10N的力,小王把图中的拉力器拉长20cm,他的拉力是________N。
15.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按吹起的气球,气球发生(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这时手会感觉到气球对手有一个往外鼓的作用。以上事例还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16.某同学用一根弹簧制作的测力计进行实验,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的数据见下表:
(1)该同学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N;弹簧的原长是________cm。
(2)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某小组同学想研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根弹簧进行实验。他们把弹簧的上端固定,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量△L(△L=L﹣L0),并把实验数据填在了下表中。
表一
钩码重力(牛) 0 1 2 3 4
弹簧的长度L(厘米) 4.2 5.0 5.8 6.6 7.4
弹簧的伸长量△L(厘米) 0 0.80 1.6 2.4 3.2
表二
钩码重力(牛) 0 1 2 3 4
弹簧的长度L(厘米) 2.1 2.5 2.9 3.3 3.7
弹簧的伸长量△L(厘米) 0 0.4 0.8 1.2 1.6
①详解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②详解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③请进一步综合详解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a)详解比较表一(或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b)详解比较表一和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④该小组同学想继续探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是否与弹簧的材料有关,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
18.小刚同学通过查材料知道: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x成正比,其大小表示为: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其大小等于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比值。他马上对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弹簧进行研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弹簧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为5N的物体时,弹簧A的伸长量为______cm;
(2)分别用这两根弹簧制成的弹簧测力计,则用弹簧______(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用弹簧______(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更大。
(3)有实验测得的数据可得,在弹性限度以内,本实验中B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______N/m。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B
6.B
7.C
8.D
9.C
10.D
11.弹性形变 上 大
12. 伸长 拉力 长度
13.零刻线 调零 零点误差
14.80
15. 弹性 相互
16.0~10 3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17. 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材料和横截面相同长度不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长度越长的伸长量越大 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见详解
18.10 A B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