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季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1、 积累与运用(18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天罡( gāng ) 戏谑 ( nūè ) 滑稽( jī ) 猝然( cù )
B、 寂寥( līáo ) 嘈杂( zāo ) 陶冶(yě ) 伶仃( dīng )
C、 瑟缩( sé ) 虐杀( nǖè ) 衙门(yá ) 妯娌( l ǐ )
D、 匿笑(yì ) 荤菜(hūn ) 揶揄(yú ) 憧憬(chóng )
2、 选出下列字形正确的一项( ) (2分)
A、 风花雪月 若有所失 猝不及坊 乳臭未干
B、 言简意赅 趾高气扬 俗不可耐 煞费苦心
C、 萍水相逢 怨天尤人 望洋兴叹 乐以教和
D、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截衣缩食 名正言顺
3、下列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展开了眼。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B、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C、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清净透明。
D、妈妈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仿佛在等待。
憧憬:幻想、想象。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2分)
A、张明同学又去请教老师了,他的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C、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的笑。
D、刻苦与否直接决定他学习成绩的高低。
5、默写填空。(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花愁杀渡江人。
(2)问君归期未有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2分)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口语交际与名著阅读。(4分)
学校开展题为“走进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是:从《西游记》中推荐一位熟悉的人物,用一段简洁流畅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该人物的一个故事情节,并说出该情节中体现他哪方面的性格特征。假如你面对同学,应该怎样介绍?(100字以内)
2、 古诗文阅读:(18分)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木兰诗》是北朝________民歌,是一首________诗,故事的主人公__________,千百年来,她成了家喻户晓的________________英雄形象。(2分)
9、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词。(3分)
(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2)万里赴戎机( )
(3)朔气传金柝( )
(4)关山度若飞( )
(5)归来见天子( )
(6)木兰不用尚书郎( )
10、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1分)
11、诗句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1分)
12、第段二、三两句描写什么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划线句描写什么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将军有一百人战死了,壮士征战十年胜利归来了。
B、 将军经历百次战斗死去了,壮士征战十年凯旋归来了。
C、 壮士们从军多年,经历了上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去了,有的胜利归来。
D、 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百次残酷的战斗,将军悲壮死去,壮士胜利归来。
15、这三段文字的正确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1分)
16、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六个字)(2分)
17、木兰为什么辞官不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18、用“‖”把第一段划分为两层,并说说这两层分别勾画了两幅什么图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句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的________特征;“ 像花针”写出了雨_______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______特征。(3分)
20、“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__________的特点。“逼”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分)
21、在第一段中摘录有关词句填空。(3分)
(1)最能表现景物色泽清亮晶莹的一个动词是__________。
(2)运用拟人传达出春雨中的乡村宁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_________。
(3)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_________。
22、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23、选文最后连用了三个比喻句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的含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①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②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文∕江湖一刀 选自2008年第1期《读者》有改动 )
24、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25、文中对母亲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两个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3分)
第( )句赏析:
26、文中多处使用修辞方法,请你用“﹏﹏﹏”线在原文上画出两处,并在其右侧空白处写出对应的修辞方法。(2分)
27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8、学习本文,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举一例说说父母(或亲人)怎样关爱你,你将如何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
3、 作文(50分)
29、有句歌词唱到:“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扩而广之,以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我们每个人都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家庭的成员。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七年级语文答案
1、 B 2、B 3、D 4、D 5(1)扬子江头杨柳春 (2)天涯若比邻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思而不学则殆 6、(示例)一支歌,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7示例:同学们,大家好 。我给大家介绍孙悟空。他在取经路上,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可见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介绍完毕。谢谢!(唐僧:诚实善良,是非不分,一心向佛。沙僧(沙无净):个性忠厚,态度随和,恪尽职守。猪八戒:好吃懒做,个性诚实。评分标准:称呼与结语各0.5,引出介绍对象1分,故事情节给1分,人物性格给1分。)8、乐府 叙事 木兰 巾帼 9、(1)、只 (2)、奔赴 (3)、打更时敲打出声的器具 (4)、越过 (5)、拜见(6)不愿作 10、排比 11、对偶 12、木兰奔赴战场的紧迫和急切,离家愈来愈远。13、行军的匆忙迅速和生活的艰苦。14、C 15②③① 16、木兰还朝辞官
17、木木兰的一个普通的耕织女郎,她热爱耕织的生活。她代父从军,驰骋沙场,是出自对亲人和国家的热爱,她不图功名利禄,因此木兰虽然功劳很大,受天子的赏赐,却辞官不做,说明她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以及对和平劳动的渴望。18……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白天细密的雨景,傍晚宁静的雨景 19、密 亮 细 20、绿
写出草被雨冲过后鲜艳的颜色。21、(1)逼 (2)静默 (3)披着蓑戴着笠 22、C
23、这三句话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特点,拟人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态,写得生动活波,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节奏感强,一气呵成,概括并开掘出春天的深刻内涵,用美好的形象感染读者,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
2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以一缕炊烟为线索,生动记叙了母亲一生为儿女们的“吃”的忧与乐,表现了母亲无私、善良、仁爱的优秀质量。(评分标准:线索、内容、质量各给1分;)
25、①句赏析:本句是对母亲动作(细节)描写(给1分),“慢腾腾”并非母亲天性动作缓慢,“似乎品尝”、“难以下咽”也是母亲并非挑吃、不想吃,而是在生活困难的时期想让给儿女吃,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无私与慈爱、隐忍,也反映出当时农村生活困难,给母亲带来的一份忧伤。(给1分)②句赏析:本句是对母亲神态的细节描写(给1分),物质丰富了,生活富裕了,母亲的脸上本应挂满笑容,但她脸上依就“黯淡和讪然”,传神地展现出我们远离父母之后,母亲对我们生活牵挂和对儿女的思念,更加突出母亲伟大、无私。(给1分)
26、划对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准确地写出其修辞格,每处1分。
27作用是:是全文的主旨句(给1分),起到总结全文(给1分),深化主题的作用(给1分)。
28开放性答题,能用具体的事例,写出父母的关爱(给2分),能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表达流畅,(给2分)。
2010------2011学年度上学年
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答题卡
七年级语文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4、 积累与运用(18分)
1、_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
5(1)___________________,杨花愁杀渡江人。
(2)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口语交际与名著阅读。(4分)
学校开展题为“走进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是:从《西游记》中推荐一位熟悉的人物,用一段简洁流畅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该人物的一个故事情节,并说出该情节中体现他哪方面的性格特征。假如你面对同学,应该怎样介绍?(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木兰诗》是北朝________民歌,是一首________诗,故事的主人是__________,千百年来,她成了家喻户晓的________________英雄形象。(2分)
9、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词。(3分)
(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万里赴戎机( )
(3)朔气传金柝( )(4)关山度若飞( )
(5)归来见天子( )(6)木兰不用尚书郎( )
10、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1分)
11、诗句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1分)
12、第段二、三两句描写什么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划线句描写什么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
15、这三段文字的正确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1分)
16、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六个字)(2分)
17、木兰为什么辞官不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把第一段划分为两层,并说说这两层分别勾画了两幅什么图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句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的________特征;“ 像花针”写出了雨_______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______特征。(3分)
20、“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__________的特点。“逼”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分)
21、在第一段中摘录有关词句填空。(3分)
(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
22、( )(2分)
23、选文最后连用了三个比喻句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的含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25、文中对母亲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两个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3分)
第( )句赏析:
26、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