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文档属性

名称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11-27 07:4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二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孟德尔在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现象中,对F2的性状分离现象提出了5点假设,其中,第一点是什么?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即: 基因)控制的,那么:
基因到底是什么?细胞内的哪种结构与基因对应?
这些问题,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一、萨顿及其假说 1902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认识到豌豆产生配子时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的一种物质的行为有着精确的平行关系。 于是,萨顿在他的《遗传和染色体》一文中发表了他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推理萨顿经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
——基因在染色体上究竟是否正确?由于缺少实验证据,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等对此持怀疑态度任务1:分析孟德尔的假说中(等位)基因(遗传因子)的行为(P6~P7,P16)
任务2: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什么物质也有相似行为(以精子的形成为例,P30)孟德尔对基因的存在和行为的假设:(P6~P7,P16)① 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来自父本
② 基因在杂交实验中始终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
③ 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④ F1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表现出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存在和行为与以上基因的存在和行为有一致现象,具体表现为:(以精子的形成为例,P30)① 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② 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③ 在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配子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
④ 在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配子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表现出自由组合尝试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成对成对成单成单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保持稳定性类比方法推理: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平行关系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Aa对此现象,你可能作出怎样的推测?可能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思考:缺乏让人信服的实验根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略)摩尔根人的体细胞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3~3.5万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可能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思考?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结论:既然基因是在染色体上,我们能否从细胞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分析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原因呢?思考: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实验解释验证结论×PF1紫花白花紫花×F21 :2:1 测交本世纪初,遗传试验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紫花白花PF1 紫花×F2减数分裂受精等位基因配子减数分裂F1配子① 时间:减数Ⅰ后期② 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③ 实质:等位基因的分离纯合体中含有等位基因吗?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一)、对分离定律的解释: 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表现出分离。
等位分离的原因:

等位基因分离的时间:

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
F2出现3∶1比例的原因: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减数分裂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P35)。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形成含D或d基因的两种类型的配子,并且比例为1∶1。
F1 产生D、d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在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出现二种表现型比例为3∶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abab或者
F1(二)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YYRRyyrrYRyr
YyRr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F1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组合一组合二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组合一分裂情况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组合二分裂情况F1配子比例1 : 1 : 1 : 1 F2结合方式有16种
基因型9种
表现型4种9黄圆: 1YYRR
2YyRR
2YYRr
4 YyRr3黄皱:1YYrr
2 Yyrr3绿圆: 1yyRR
2yyRr1绿皱:1yyrr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表现出自由组合
非等位自由组合的原因: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时间: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F2出现9∶ 3∶ 3∶1比例的原因: 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上,减数分裂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形成含YR、Yr、yR、yr基因的四种类型的配子,并且比例为1∶1∶1∶1。
F1 产生YR、Yr、yR、yr四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在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