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春江花月夜
课前自主学习
请通过网络搜索及结合《春江花月夜》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背诵文章,读准字音。
自主学习反馈
张若虚(660—约720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张若虚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一生只留下两首诗歌,除《春江花月夜》外,另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而《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孤篇压倒全唐”的唐代绝响。
自主学习反馈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中的《吴声歌》。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他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因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有“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自主学习反馈
写作背景
此时,张若虚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了,于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自主学习反馈
读准字音:
滟滟( yàn ) 霰( xiàn ) 扁舟( piān )
砧石( zhēn ) 芳甸( diàn ) 拂去( fú )
江畔( pàn ) 纤尘( xiā ) 碣石( jié )
徘徊( pái huái ) 南浦( pǔ )
情境导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无尽的遐想。
一段春江,一处风月,静静的躺在璀璨的诗河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聆听。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夜》 。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的完美融合。
课文解读
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
水绕芳甸
月照花林
流霜不飞
白沙不见
开头八句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春江花月图----
幽美、恬静
----画面美。
课文解读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人生、明月共存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月有恨
流水无情
月下沉思图----
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9---16句:诗人感受美景,引发了怎样的情感和思考?
课文解读
思念追随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鱼龙潜跃水成文”开始写情,分析写了什么情?
思妇怀远图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惆怅迷惘
音讯相隔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课文解读
游子思归图
分析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写了什么情?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游子思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岁月逝去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见归程
本诗情思动人,哀而不伤。最能体现哀而不伤的诗句?请加以分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课文解读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面对浩瀚宇宙和永恒自然,我们除了感叹人类的渺小与人生短暂,也可以看到,人类其实也是无穷的,人类是时空洪流的一朵朵浪花,这样就有了一种乐观情绪,激起一种与历史洪流相融,在短暂人生中奋力有为的斗志。——哀而不伤的盛唐气象
课文解读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流转、春花飘落引发我们的流逝之伤,带给我们无穷思念,但诗中月华引发的遐想更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真情的美好动人,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与情感——哀而不伤的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课文解读
重点点拨
分组讨论:赏析诗句。
分
务
组
任
诗题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重点是“月”字。春、江、花、夜,都是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重点点拨
重点点拨
“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中的“生”可不可以换成“升”?为什么?
不能。因为“生”字有强烈的表达效果: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恢宏。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使春潮涌动的景象更加壮观。而“升”字只是写出了月初升的状态,无任何情味。
重点点拨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衬托出人物怎样的心灵?
写江水绕着长满芳草野花的江边小洲流过,月亮的清辉洒满散发着幽香的花林,
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气不易被人觉察,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像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了。这里既描绘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洁净,景致的宁谧,同时也衬托出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
重点点拨
从修辞角度分析“月照花林皆似霰”的效果。
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 (借喻),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
重点点拨
分析诗歌中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将明月拟人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人多情而物无情,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的感情移植到物身上,使物也饱含深情。
重点点拨
分析文中暗示手法的作用。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人 、 物、情 、 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月”这一意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在文中起了线索的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
诗歌借月描绘了春江花月、月下沉思、游子思妇两地相思三幅图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以及对人们向往爱情和憧憬幸福的讴歌之情。
重点点拨
分析“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寓意。
明月: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渺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人们和历史洪流相融、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重点点拨
江水: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最终归结于尘土流水。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借“江”表现了那种人生空漠之感,这使诗人的思考与情感更显深沉悠远。
重点点拨
落花: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时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段: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美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落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和对红颜衰老的恐慌。
重点点拨
月下沉思图
思妇怀远图
游子思归图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图
春江花月(景)
思妇游子(情)
宇宙人生(理)
完 美 融 合
课堂小结
同学们认真作答哟
随堂检测
随堂检测
下列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花丛
B.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细小的灰尘
C.皎皎空中孤月轮 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
D.昨夜闲潭梦落花 闲潭:安静的水潭
答案:A。
解析: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随堂检测
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答案:A
解析:A项使用了比喻手法,B、C、D三项均使用了对偶手法。
随堂检测
补写出下列语句空缺部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皎皎空中孤月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
(5)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海上明月共潮生 (2)月照花林皆似霰
(3)江天一色无纤尘 (4)江畔何人初见月 (5)青枫浦上不胜愁
考点聚焦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①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 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注】 ①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__________》。
(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考点聚焦
【答案】
(1)春江花月夜
(2)“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