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文档属性

名称 醉翁亭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7 08:0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醉翁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欧阳修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简介作者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写作背景李 白
杜 甫
苏 轼
王安石
李清照
辛弃疾青莲居士
杜陵野老
东坡居士
半山老人
易安居士
稼轩太白
子美
子瞻
介甫
幼安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复习导入1、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2、卖油翁
——揭示了熟能生巧的生活哲理。3、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本文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云归而岩穴暝(暮——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明)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琅琊山春时美景“野芳发而幽香”琅琊山夏时美景“佳木秀而繁阴” 琅琊山秋时美景“风霜高洁”琅琊山冬时美景“水落而石出”图片欣赏⑨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醉翁亭记》碑刻醉翁亭记拍摄地点拍什么怎么拍拍特点解


:滁州城中远景山环滁群山西南诸峰琅琊山尤美蔚然深秀多水水声潺潺近景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近景拍摄地点拍什么怎么拍拍特点解


:醉翁亭朝暮景明
晦远景四时景春花幽香夏木繁阴秋霜高洁冬泉枯竭特写自然美(风景美)拍摄地点拍什么怎么拍拍特点解


:醉翁亭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往来而不绝杂然而前陈起坐而喧哗颓然乎其间远景近景近景特写人情美拍摄地点拍什么解


:太守归
宾客从夕阳
散乱全景禽鸟乐阴翳
鸣声特写醉翁亭 乐其乐:山水之乐、与民同乐怎么拍拍特点1亭周边
环境:琅琊山醉翁亭酿泉环滁皆山1亭名
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2写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无穷
(作结)3游、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归去:太守归而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4点题:太守之乐其乐乐-醉(与民同乐)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归纳: (l)写亭的环境:
(2)写山间之朝暮:
(3)写山间之四时: (4)写宴饮场面: 从远到近 从早到晚 从春到冬从百姓到众宾到太守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
是什么? “乐”

文章点名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话?醉能同其乐。 本文以“乐”为线索
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
“与民同乐”的 主旨的?山水之乐四时之乐滁人游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山林之乐太守之乐(游宴之乐) 滁人欢乐情形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他们生活安定富足,这是与 有直接关系的。太守是为此而乐。,也是他的政治理想。太守的励精图治能与民同乐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中心思想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联二:琅琊山幽深秀丽

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醉翁亭里欧阳修即景抒怀洞庭湖壮阔浩淼 // 岳阳楼壮美雄奇欧阳修与吏民同游共饮(同醉)比较:对联 面对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水,唐代诗人杜甫吟诵着“吴
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慨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范仲淹身在河南,仅凭一幅《洞庭晚秋图》,结合故乡太湖的风光,
就写出了与之气势相近的文句: ,由此也可见
诗人的旷达胸襟。
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
想一起付之东流,从而为国为民,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
献。就像杜甫,身处陋室,喊出的却是“ , ”;
就像范仲淹,被贬邓州,胸怀的却是“ , ”之心;
就像龚自珍,辞官归隐,虽载“浩荡离愁”,吟诵的却是“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欢 颜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落 红 不 是 无 情 物 化 作 春 泥 更 护 花 文中“迁客”指 “骚人”指 。这两文的作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因为同一政治事件,一贬邓州,一贬滁州,可说都是“迁客骚人”,但他们有没有“以物喜,以己悲”呢?从他们的身上,你能吸取一些怎样的精神力量?拓展迁移:提问1 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哪些“迁客骚人” ?你能举例谈谈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吗?韩愈 左迁南关 《左迁南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马说》)
柳宗元 被贬永州 《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凄苦)
苏 轼 被贬黄州 《记承天寺夜游》“闲人”(忘情自然的恬适旷达和贬谪的苦闷)
滕子京 被贬岳州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励精图治)拓展迁移:提问2 古人早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说,“兼济天下”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人民疾苦,爱国爱民;“独善其身”者,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或安贫乐道、随缘自适,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请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迁移:提问3提示: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独善其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
龚自珍《己亥杂诗》——“兼济天下”(古仁人之心)成语出处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语出《醉翁亭记》。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语出《醉翁亭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你会做吗? 1、本文选自《??? 》,作者 ????? ,他是 ??时著名的??? ? 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能力反馈1、下面句中的“而”字与“而乐亦无穷也”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归而岩穴暝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D、而不知人之乐也2、本文点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D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