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推却、妒忌、都督、惩罚、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2. 理解课文内容,教会方法,联系前后文,理解借箭过程及成功原因,从而深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分角色朗读课文。4.理解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扣住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领悟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同时,感悟诸葛亮的顾全大局,受到情感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这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啊,谁能说说你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学生交流。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看出来大家对《三国演义》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记黄盖受刑》的故事改写的。上课!起立!请坐。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首诗。(出示)这首诗写的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改写的课文——《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了刘备,又要起兵进攻孙权,于是孙权和刘备就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的进攻。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导入的同时,播放图片三张)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仔细看老师写题目。(故意写错,写成《草船借剑》)
[设计意图:以此引起学生注意,区分“箭”与“剑”。“箭”是远距离作战用的一种兵器,而“剑”是近距离作战用的兵器]
2.你从文章的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质疑,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也便于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去学习课文,增加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二)交流预习
1. 学习生字词,正音。
2. 全班交流,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借机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重点深究
1.研读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什么是神机妙算?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交流体会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咱们就这样,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抓住以下几处重点深究:让我们先回到故事的起因,看看周瑜和诸葛亮的帐中对话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1)“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同学们,你们知道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什么?(完不成任务就要杀头。)对呀,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的话,脑袋就要搬家。这些诸葛亮一定清楚,那他为什么还要立军令状,当时他脑子里想了些什么?到底想到了一些什么?他到底想好了一些什么?咱们是不是这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这个问题咱们读读课文,再来研究研究,行吗?(学生讨论、研究)你们说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他肯定想了什么?肯定算好了什么?(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诸葛亮的顾全大局,以及诸葛亮肯定想到了第三天必有大雾,想好了受箭的方法,也算好了人。)看来,诸葛亮已是成竹在胸,真是神机妙算。谁能体会着读一读。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课文中写到雾的地方还有几处,都找出来,联系起来分析分析,感受雾在草船借箭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学生最容易发现的一处,教师要以此为突破口,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有关语句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么大的雾,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老师觉得光抓住这几句话,还不能够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啥?因为光凭这几句话,还不知道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雾呢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准了大雾呢。所以,你还得往前面找,你得往前面找前面有一句话,能够说明其是这场大雾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往前面找,把它找出来,读这句话,放开声音把它读出来。谁找出来了? “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谁来读读这句话? 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写它干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是不是啊?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加上这两句话,能体现诸葛亮预测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的,如果直接说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也许碰巧第三天四更时候来了大雾了,他一看,噢,来了大雾了,就今天了。能看出诸葛亮在立军令状的时候非常有把握,体现他神机妙算。)同学们,刚才咱们用了前后联系的方法,(板书:前后联系)前面一句后面一句把它们联系起来,是不是?前面那句话是反映诸葛亮的预测,后面那句话是反映事实的,这样一联系,就能体现他的神机妙算。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找一找前后那句话联在一起能够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注意,是前后两句话,前面是诸葛亮想的、预测的,后面是事实上发生的,这个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指导学法)(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操在营寨里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一开始诸葛亮就预测到在大雾的时候,曹操不敢把他的兵派出来,到后来又写曹操在营寨里听到诸葛亮他们的鼓声和呐喊声,就让弓弩手向他们射箭,从这里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啊,诸葛亮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是不是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引读)诸葛亮笑着说——学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同学们,课文中写到诸葛亮说有十一处,只有这一处写到“葛亮笑着说”,我们一齐再来读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吧!(一二组学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老师小结:这是轻蔑的笑,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三四组学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老师小结:这是这是宽厚的笑,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五六组学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老师小结:这是胜利的笑,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预测:学生可能还会说到以下句子:
(4)从七八自然段两句话“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就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就从诸葛亮把船一字儿摆开,这个就能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假如船是竖过来的话,一条船就不可能受箭五六千支,横的一字儿摆开,才能受箭那么多。第八自然段“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也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仔细读读,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画出诸葛亮调度船只的示意图,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画,一边画一边讲解,画对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七八自然段的意思。
(四)小结
师:这篇文章当中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难怪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先生真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诸葛亮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