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0 20:20: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宰割(zǎi) 筹划(chóu) 鞠躬尽瘁(cuì)
B.难堪(k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元勋(xún) 呼啸(xiào) 热泪盈眶(kuānɡ)
D.燕然(yàn) 彷徨(huánɡ) 至死不懈(x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谣言 诞生 选骋 死而后已
B.挚友 戈璧 仰慕 层出不穷
C.癌症 决胜 胆识 妇儒皆知
D.睿智 叱咤 氢弹 锋芒毕露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4.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 )
A.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
B.寄托作者对邓稼先的怀念。
C.对当年在昆明的生活的怀念。
D.烘托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
5.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6.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⑥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A.①⑤②③④⑥ B.④①⑥②⑤③
C.④⑥①②⑤③ D.⑤②③④⑥①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二、语言表达
8.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9.请仿照前面的句式,续写句子,使之构成一组完整的排比句。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0.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水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2)(在线交流)
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1.这是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人物传记,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12.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13.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14.邓稼先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5.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所蕴含的感情。
课外拓展。
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
2017年9月25日是中国“天眼”竣工一周年的日子。已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的南仁东,却没等到这一天。
“咱们也建一个吧”
“咱们也建一个吧。”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
从这句话开始,南仁东就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这二十几年,南老师没干别的。”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这些年,南仁东的努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
“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甘恒谦说,南仁东爬的山路连那里的农民看了都摇头。
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然后,他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他担心因为一丁点儿意外而迟到。那段时间,经常需要写个三五千字的项目介绍,要得很急。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酌,常常弄到凌晨。他怕稍有疏漏,影响项目的进程。
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夜以继日的付出,让这个恢宏的望远镜工程在南仁东的头脑中逐渐成形。
2007年,FAST终于正式立项。南仁东更拼命了。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攻克太多难关,南仁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他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遇到特别有难度的事,南仁东会长时间沉默不语。FAST开始建造时,大家发现,南仁东总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南老师对FAST是如此了解,从最初讨论到每一个细节设计,所有关键技术他都了如指掌。”岳友岭说。
岳友岭参与了FAST工程钢索设计部分。FAST上的钢索需要伸缩变形,这就需要计算钢索的耐疲劳程度。岳友岭记得,刚开始大家根据FAST30年的寿命初步预估,钢索需要承受约600万次拉伸。南仁东却算出了另一个答案:200万次。后来大家经过多次计算模拟,发现南仁东是对的,600万次的估计远远超出寿命所需,是不合理的。
“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钢,钢索接头部分用什么技术解决,用什么样的工艺支撑FAST的外形,南老师都一清二楚。”岳友岭回忆。在设计FAST馈源舱时,最初有4个塔和6个塔等多种设想,但馈源舱的姿态调整一直不能满足科研需求。南仁东曾提出,设计一个带有流体配重的馈源舱。“这是个非常好的构想,需要极有创造力才行。很难有人想到,用这么简单的设计来应对如此复杂的难题。”甘恒谦说,虽然南仁东的提议因为过于超前而最终未被采用,但这件事让他对南老师在工程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
青丝熬成白发
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项目每个工程难题,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学生们知道,巨大的“天眼”里,熔铸了南仁东的心血,更熔铸了他的感情。
在2016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到有的历程。岳友岭从视频中看到了南仁东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感慨万千:“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也许,他只是太累了。也许,他只想化作星辰,与“天眼”长伴!
16.细阅读文章,将建成“天眼”经历的过程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立项→建造→________
17.文中引用甘恒谦、岳友岭的话,有什么作用?
1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 选址时,头发和 胡子还是黑的。
1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州丹霞瀑布奇观
吴维伦
①赤水,我做梦都神往的地方!“百闻终不如一见”,最近终于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圆了多年的夙愿。
②贵州省西北部赤水市,拥有1300平方千米丹霞奇观,是全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壮观的丹霞地貌。这片由红色丹霞构造的地理奇观,最高1730米、最低221米,如此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这一带峡谷密布,沟壑纵横,拥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峡谷奇观。3000多个大小瀑布分布在区域境内,形态各异,一步一景,美不胜收,闻名遐迩。
③听当地人介绍,这些数不胜数的峡谷中,要数风溪河尽头的赤水大瀑布峡谷第一。驱车前往,很远就能听到大瀑布先声夺人的雄浑轰鸣声。瀑声震彻山谷,如千人擂鼓,似万马捣蹄;像冲天爆竹,类拍岸浪涛。
④沿石径向瀑布移步,穿行遮天蔽日的林荫道,心襟震颤摇荡,胸怀竞广豪放。在峡谷深处,一年四季,不分寒暑;一天到晚,不论白昼,每分每秒都飘洒着漫天的雨雾。如此神奇的峡谷,在赤水数千大小的峡谷中绝无仅有,让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深谷,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⑤而峡谷中无时无刻都好像在降雨的现象,更是引起众多专家的好奇,成了无数人难以解开的“谜团”。
⑥在峡谷中行进不久,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就会变得云雾缭绕,水汽弥漫,也许是空气比较潮湿,峡谷好似下雨,其实不然,这源于水汽饱和,然后凝结成了水滴降落。
⑦这样的雨,像牛毛,像花针,让人肉眼难以观测,却切身体感。穿行峡谷,总会被淅淅沥沥的小雨笼罩,但前后左右,始终见不到明显雨水。好像人们行走的声响,谈话时发出的声音,都能够引发空气中水分子的震动。
⑧临近谷底,气流突然变得更加强烈,冰冷的水雾,被大风裹挟着,拂过树林、冲过乱石,向人迎面扑来,瞬间就会让人衣服湿透。
⑨欣赏着沿途壮景,迎着风雨前行,终于走到峡谷尽头,一道白色的水墙,赫然横旦在人们眼前。仰望从天倾泻的大瀑布,水柱腾空从高近百米的岩石陡坎上倾泻而下,拍击在悬崖的石头上,破碎成水珠,震耳欲聋。气浪翻腾,似银河携风扶雪飞流九天;俯视碧潭银浪滚滚,似蛟龙倒海翻江喷洒百米水雾。轰鸣的水声,四散的水雾,瞬间让人惊叹大自然拥有这样磅礴的气概,多么神奇的力量。
⑩瀑布流经的岩石十分坚硬,水流不断拍击坚硬的凸出的叠岩,让水珠不断地向瀑布外飞溅,晶莹剔透的水珠,吸收大量的热量,让瀑布周围气温迅速下降,哪怕是夏日炎炎,艳阳高照,人到此一会就感到寒气逼人,观瀑台、浪琴湾、龙女潭、飞虹桥、三圣殿、暗瀑、灵龟石、人妖岩、擦耳隙等景观映衬壮景,杜鹃林、茶花林、桫椤、鹅掌楸、桢楠树等植物景观呼应绚染,更显大瀑布的磅礴风姿。环顾四周冉冉升腾的水雾,在阳光下变幻出五彩斑斓的“佛光环”,飞架起通天彩虹桥,环护着八方来客,一人一环,人动环随,美妙绝伦,如置身仙境,令人叹为观止。
山谷独特的形貌,为瀑布带来极其罕见的稳定性上升气流。气流从山谷外进入,流经峡谷速度就马上变快,进入瀑布突然被陡崖阻隔,让气流平行难有出路,唯一只能往上行进,加上瀑布裹挟的气流,共同形成了高压快速上升,从岩石长久相互挤压的痕迹,可以想象得到千万年前经过岩体构造的抬升,使高山隆起,加之这个地区常年雨量充沛,大自然神奇造就了丹霞第一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记录着云贵高原隆升的过程,佐证着地球演变的历史与沧桑!
有人歌为:“疑似银河天上落,蓬莱仙景降尘寰。”有人唱为:“生不逢地无限恨,能有几人识壮观?”不少文人墨客为这一瀑布奇观写秃了笔头、唱哑了嗓子!
(选自《散文》)
20.用简洁的语言补全表格内容。
作者游踪 所写内容
驱车前往途中 ①
② 云雾缭绕,水汽弥漫
临近谷底 ③
④ 感受大瀑布的磅礴气势
21.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以②③两个自然段为例,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22.文章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来表现神州丹霞瀑布奇观,试对此做具体分析。
23.文章第 段引用诗句,并以“不少文人墨客为这一瀑布奇观写秃了笔头、唱哑了嗓子”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B.“鲜”的正确读音为xiǎn;
C.“勋”的正确读音为xūn;
D.“燕”的正确读音为yān。
故答案为:A
2.D
A.“骋”应为“聘”;
B.“璧”应为“壁”;
C.“儒”应为“孺”;
故选D。
3.A
句中的冒号应为破折号。
4.D
解答此题需要根据文章主旨和《吊古战场文》的内容分析。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作者引用它的目的是说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恶劣。烘托邓稼先身先士卒的精神。故选D。
5.B
B.作者与邓稼先有50年的友谊,却分隔大洋20余年,对邓稼先的情况不甚了解,所以扬长避短,不写细节;而且邓稼先的事迹因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属于国家机密,很难为外界所熟知。故B错误。
6.B
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第④句首先交代邓稼先的工作环境;①句由④引出,因为环境恶劣,故“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⑥句点出本段的主要人物,承上说明对稼先来讲,“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②⑤③三句是围绕⑥句中邓稼先的“意外”按时间顺序展开的。故排序为:④①⑥②⑤③,故选B。
7.A
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生命财产”后加上“的安全”;C项,搭配不当,“减少”“下降”“贬值”都不能与“一倍”搭配,可将“一倍”改为“一半”或“50%”;D项,否定不当,应改为“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故答案为A。
8.(示例):求索 磨难 长河 跋涉
9.如果困难是无法愈越的沙漠, 那么信念则是那仅有的一滴水。
10.(1)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3)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11.对比,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的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2.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13.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
14.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15.邓稼先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源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16. 提议; 选址; 竣工
17.甘恒谦是南仁东的学生,岳友岭是南仁东的同事,他们更熟悉南仁东的生活、工作状况,引用他们的话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南仁东制造“天眼”的不易和他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可贵精神。
18.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岳友岭的感慨侧面表现了南仁东为造“天眼”付出的艰辛之大。
19.①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南仁东就提议“咱们也建一个吧”,体现了他胸怀祖国、敢为人先、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品质。②不辞辛苦,亲自到贵州大山勘察;为了节省时间,中午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体现了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③汇报项目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对细节了如指掌,多次计算模拟,体现了他鞠躬尽瘁、科学严谨的优秀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20.①听瀑声震彻山谷;②穿行峡谷深处;③冰冷的水雾湿透衣服;④走到峡谷尽头。
21.示例:说明,第②段“贵州省西北部赤水市,拥有1300平方千米丹霞奇观,是全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壮观的丹霞地貌”;记叙,第③段“听当地人介绍,这些数不胜数的峡谷中,要数风溪河尽头的赤水大瀑布峡谷第一”;描写,第③段“瀑声震彻山谷,如千人擂鼓,似万马捣蹄;像冲天爆竹,类拍岸浪涛”。(答出三种表达方式并举例)
22.文章第②段从面(整体)上描述了赤水的瀑布数量多的特点,从第③段开始从点上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了赤水大瀑布的美妙绝伦和磅礴气势,点面结合,既给读者以赤水丹霞瀑布的整体感,又让读者真切了解了这一奇观的具体特点。
23.引用简洁凝练的诗句再次强调赤水瀑布的仙境般的绝美景象,富有感染力,又增添了文章的意蕴,并以夸张手法突出赤水大瀑布广泛的影响力,增强形象性。(意近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