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2〗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高效作业本: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卷02〗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高效作业本: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9 17:5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2课时)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1)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于制作照明弹。
(2)铁、铜在温度较高时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
(4)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知识点2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2.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直接生成的是 ( )
A.ZnCl2 B.MgSO4 C.FeCl2 D.Fe2(SO4)3
3.如图是几种金属与相同盐酸反应情况的形象示意图。
(1)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上述金属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你认为选________(填名称)最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能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
知识点3 置换反应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Cl2+2NaBr=2NaCl+Br2 B.2Mg+CO22MgO+C C.2Na+2H2O=2NaOH+H2↑ D.2Na2O2+2H2O=4NaOH+O2↑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填出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1)木炭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 ( )
(2)镁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 )。
(3)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 )。
(4)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 )
重点提升练
6.下列常见金属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水银填充体温计 B.用铝制包装食品的铝箔
C.用钨制灯泡中的灯丝 D.用铁粉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吸氧剂
7.金俗称“黄金”。2021年,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一副体量巨大的黄金面具,虽然只有半张,但足以令考古人员震撼,它反映出古蜀人高超的金属冶炼技术和加工水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黄色、有金属光泽属于金的物理性质 B.将黄金敲打成面具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颜色与黄金高度相似的黄铜富含黄金 D.金较活泼,黄金面具出土后易被氧化
8.以下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 ( )
9.如图,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形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
A.右边试管中溶液为浅绿色 B.充分反应后两试管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C.U形管中液面左升右降 D.U形管中液面仍相平
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11.取一定质量的锌粒和铜片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 )
12.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A与稀硫酸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有5g铁和铜的混合物样品,为了测定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将15L稀盐酸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1g。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铁和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核心素养练
14.小明选择“铝丝和稀盐酸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开展探究,下表是他分别用相同质量的铝丝(已打磨过)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的三组实验数据:(已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越大,浓度越大)
(1)写出铝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和③表明该反应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3)能表明稀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快慢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该实验用铝丝消失的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请你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衡量该反应的快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错小贴士★
铁和稀盐酸、稀硫酸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是+2价铁的化合物溶液。(详见第2、12题)
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1 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 )
A.铝 B.铁 C.铜 D.银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知识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3.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铜与硝酸镁溶液 B.汞与硝酸银溶液 C.铁与硫酸锌溶液 D.铝与氯化银
4.如图是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的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铁丝需用砂纸打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金属活动性:Fe>Cu D.溶液质量减小
5.下列事实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或铜强的是 ( )
A.铝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铁的高 B.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
C.空气中铁比铝更容易被腐蚀 D.铝丝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铜树”
6.有X、Y、Z三种金属,X+H2SO4=XSO4+H2↑,Y与H2SO4不反应,Y+AgNO3=YNO3+Ag,Z与AgNO3不反应。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
A.X7.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AgNO3=3Ag+X(NO3)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X可能是铁 C.金属活动性:X>Ag D.X表面有固体析出
重点提升练
8.锡是我国古代五金之一,从周朝开始就使用锡器,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一般为+2价,不易被空气氧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定错误的是 ( )
A.Zn+Sn(NO3)2=Zn(NO3)2+Sn B.Sn+MgSO4=SnSO4+Mg
C.Sn+H2SO4=SnSO4+H2↑ D.Sn+2AgNO3=Sn(NO3)2+2Ag
9.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B.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 D.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10.将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它们在化合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时间为t1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Z>Y B.金属活动性:X>Z>Y
C.相对原子质量:X>Y>Z D.X、Y和Z可能分别是常见金属中的Mg、Fe、Zn
11.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
A.滤液只有硫酸铜,滤出固体只有铁 B.滤液只有硫酸亚铁,滤出固体为铁、铜
C.滤液只有硫酸铜,滤出固体只有铜 D.滤液有硫酸亚铁、硫酸铜,滤出固体为铁
12.除去括号中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Cu(Z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nSO4(CuS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带回地球。
(1)地球和月球上都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金、银,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球上存在天然的铁、铝等金属颗粒,而地球上没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金、银、铁、铝混合金属中回收金、银。将混合金属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
②硝酸银溶液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晋同学为了探究金属锰的一些性质,做了如下探究:
(1)将金属锰投入稀盐酸中,锰表面有无色气泡冒出。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_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2)为了比较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3)根据上述信息,在下图中标出Fe、Mn、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应位置。
15.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工业中常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的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过程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金属A是________,金属B是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
(3)写出实验步骤②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限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验证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试剂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镁溶液 B.稀硫酸 C.氯化亚铁溶液 D.硫酸铜溶液
16.我国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其中蕴含的湿法冶铜原理是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得铜。
(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计算冶炼32kg的铜需要铁的质量是多少?
核心素养练
17.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a.Al>Cr>Cu;b.Cr>Al>Cu;c.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同温度时,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
象,记录如下表:
【控制实验条件】打磨三种金属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上述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除水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错小贴士★
1.金属化合物必须溶于水,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才能发生。(详见第3题)
2.描述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现象时注意两点:一是置换出的金属附着在原金属的表面,二是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详见第16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Mg+O22MgO 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2)3Fe+202Fe3O4 2Cu+O22CuO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3)稳定(或不活泼)
(4)4Al+3O2=2Al2O3
【解析】(1)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于制作照明弹。
(2)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铁在空气中不燃烧。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2.D
【解析】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
3.(1)Mg Mg+2HCl=MgCl2+H2↑
(2)锌 反应速率适中
(3)向下排空气或排水
【解析】(1)由金属表面产生的气泡可知,镁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铜不与盐酸反应。
(2)锌与盐酸反应的速率适中,实验室能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
4.D【解析】置换反应的特征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D中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
5.(1)C+2CuO2Cu+CO2↑ 置换反应
(2)H2SO4+Mg=MgSO4+H2↑ 置换反应
(3)2KMnO4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4)3Fe+202=Fe3O4 化合反应
【解析】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换单”
6.D【解析】汞的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可用于填充体温计;铝具有延展性,能加工成铝箔,用于包装食品;钨的熔点高,可用于制灯泡中的灯丝;用铁粉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吸氧剂利用了铁的缓慢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故选D。
7.A【解析】黄色、有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金的物理性质,故A正确;将黄金敲打成面具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黄铜是铜锌合金,不含黄金,故C错误;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被氧化,故D错误。
8.B【解析】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换单”,即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题意。
9.C 【解析】右边试管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A正确;锌、铁均有剩余,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完全反应,说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反应均放热,则U形管中液面仍相平,故C错误、D正确。
10.C 【解析】生铁是铁的合金,含有碳等不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加入足量稀盐酸,有固体剩余的是生铁,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黄铜是铜的合金,硬度比铜的大,相互刻画,表面有明显划痕的是铜,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氧化铜、四氧化三铁均呈黑色,不能通过观察颜色鉴别,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铁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能用磁铁鉴别铁和铝,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11.D 【解析】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铜片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锌粒的质量不断减小至,硫酸锌和氢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当锌完全消耗,硫酸锌和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故B、C错误,D正确。
12.(1)Fe FeSO4
(2)置换
(3)2H2+O22H2O
【解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所以D是水。C是单质且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所以C是氢气。B为浅绿色溶液,所以是硫酸亚铁溶液,A为铁。
13.(1)观察颜色,铜是紫红色,铁是银白色
(2)解: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0.1g
= x=2.8g
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100%=56%
答: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56%。
【解析】(1)铜和铁的颜色不同,铜是紫红色的金属,铁是银白色的金属,所以可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铜和铁。
(2)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生成的氢气质量可计算出铁的质量,然后再求出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14.(1)2Al+6HCl=2AlCl3+3H2↑
(2)反应温度
(3)① ②
(4)生成等体积的一瓶氢气所需的时间(或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的量等)
【解析】(1)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2)实验②和③中稀盐酸的质量分数相同,反应温度不同,结果铝丝消失的时间不同,表明反应的快慢与反应温度有关。
(3)能表明稀盐酸浓度对反应快慢有影响的实验,反应温度应相同,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应不同,实验①和②符合。
(4)本实验用铝丝消失的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还可以用生成氢气的速率衡量,即测定生成等体积的一瓶氢气所需的时间或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的量。
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
1.C
[解析]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金属银,故C正确。
2.不能 Fe+CuSO4=FeSO4+Cu
[解析]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若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会因为反应消耗硫酸铜而降低药效,同时铁制容器也会被硫酸铜溶液腐蚀。
3.B ,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镁的后面,铜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汞排在银的前面,汞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铁排在锌的后面,铁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铝排在银的前面,但氯化银难溶于水,所以铝与氯化银不反应.故选。
4.B
[解析]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B错误。
5.D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铝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或熔点无关;铝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氧化。
6.D
[解析]X能与稀硫酸反应,Y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X>Y;Y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Z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Y>Ag>Z。所以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Z7.B
[解析]铁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产物是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而X(NO3)3中X的化合价为+3价,故B错误。
8.B
[解析]锡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铁和铜之间,位于镁后面,不如镁活泼,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
9.D
[解析]A.铁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但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无法比较,方案不合理;B.铁与盐酸能反应,铜和银不与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和银,但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无法比较,方案不合理;C.铁与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均反应,故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和银,但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无法比较,方案不合理: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银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故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方案合理.故选D。
10.C
[解析]由图像可知,t1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Z>Y,故A正确;图中曲线倾斜程度X>Z>Y,则金属活动性X>Z>Y,故B正确;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且金属在化合物中均显+2价,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所以相对原子质量Z>Y>X,故C错误;综合上述分析,X、Y和Z可能分别是常见金属中的Mg、Fe、Zn,故D正确。
11.B
[解析]本题需要从铁足量和不足量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位于铜的前面,故铁可以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同时生成硫酸亚铁。若滤出固体中有铁,则铁和硫酸铜溶液会继续反应,滤液中不可能有硫酸铜,A、D情况不可能出现,B情况可能出现;无论铁是否过量,滤液中一定有生成的硫酸亚铁,C情况不可能出现。
12.(1)Zn+H2SO4=ZnSO4+H2↑(或Zn+2HCl=ZnCl2+H2↑)
(2)CuSO4+Zn=ZnSO4+Cu
[解析]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锌与酸反应,铜不与酸反应,可以利用稀硫酸或稀盐酸除去铜中的锌。
(2)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既能除去杂质又能增加被提纯物质。
13.(1)非常稳定
(2)月球上没有氧气
(3)①Au、Ag、Fe ②2AgNO3+Fe=Fe(NO3)2+2Ag
[解析]
(2)月球上存在天然的铁、铝等金属颗粒,而地球上没有,原因是月球上没有氧气,铁、铝等金属不能与氧气反应形成化合物。
(3)由于金属活动性铝>铁>银>金,将混合金属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铝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铝反应完后,铁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金、银不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参加了反应,一定有剩余的铁,没有剩余的铝。①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u、Ag、Fe。
14.(1)前面
(2)强 硫酸亚铁(合理即可)
(3)Mn Fe Cu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15.(1)铁(或Fe) 铜(或Cu)
(2)过滤
(3)Mg+H2SO4=MgSO4+H2↑ 置换反应 硫酸铜溶液
(4)BC
[解析]
(1)镁、铁、铜三种金属中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故金属A为铁。镁和铜中加入稀硫酸,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即可得到铜(金属B)。
(2)操作a的目的是将液体与固体分离,所以为过滤。
(3)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镁,且不会引入杂质。
(4)铁、铜均不与氯化镁溶液反应,A不符合题意。镁、铁和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及产生气泡的速率可以验证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镁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无色;铜不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可以验证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根据实验现象可以验证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但不能验证镁、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不符合题意。
16.(1)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铁的表面析出一层红色物质
(2)解:设需要铁的质量为x。
Fe+CuSO=Cu+FeSO4
56 64
x 32kg
= x=28kg
答:冶炼32kg的铜需要铁的质量是28kg
[解析]
(1)注意现象的回答要全面。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及铜的质量即可列比例关系式,得出铁的质量。
17.【提出假设】Al>Cu>Cr
【控制实验条件】物理 盐酸的浓度不同,会影响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
【得出结论】a Cr+2HCl=CrCl2+H2↑
【结论应用】AlCl3、CrCl2
[解析] 【提出假设】根据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则铬的金属活动性可能比铝的强,可能比铝弱比铜强,也可能比铜弱。
【控制实验条件】打磨金属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盐酸的浓度不同会影响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
【得出结论】由实验记录的现象可知,铝与酸反应最剧烈,铬次之,铜无现象,所以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为Al>Cr>Cu。
【结论应用】铬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弱,因此不能和氯化铝溶液反应,故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铝;铬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铬,因此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铬;滤渣中加人盐酸无现象,说明无铬剩余,可能恰好与氯化铜反应完,也可能氯化铜过量,因此滤液中可能有氯化铜。故滤液中一定有AlCl3、CrCl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