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5〗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高效作业本:第十单元 实验活动6、7(含解析r)

文档属性

名称 〖卷15〗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高效作业本:第十单元 实验活动6、7(含解析r)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0 09:3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关于氢氧化钠性质的系列探究活动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色,实验②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______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2)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稀盐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④与实验⑤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________________(填“NaOH溶液”或“蒸馏水”)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⑥证明盐酸与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6支试管分别用①~⑥编号后做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试管是________,有沉淀产生的试管是________
(2)③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无色溶液,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红和小明用不同方法鉴定。
实验一:(已知小红和小明操作均无误)
【提出问题】该溶液到底是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铝、氧化铝均能与酸反应,铝可与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氧化铝与氢
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氧化
物。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NaAIO2与铝、
氧化铝均不反应。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该溶液为________溶液。
【交流反思】实验一中,小红所做实验开始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粉末。工作原理: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并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他按照使用说明从左端管口加入管道疏通剂,并用胶塞堵住弯管左端上口,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产生大量气体
B.弯管内温度升高
C.堵塞物变软被气体赶出,落入烧杯中
实验三:为了证明烧杯中的废液里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小红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红把酚酞改为________(填药品名称)进行实验,得出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在做实验“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时,下列实验仪器或药品一定不会用到的是 ( )
A.集气瓶 B.玻璃棒 C.土壤样品 D.石蕊溶液
2.以下是某同学在“测定土壤酸碱性”实验中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
3.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①~⑥号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⑥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钠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___________。
4.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甲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①图甲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作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_______色。
(2)用pH试纸测定图甲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的pH________(填“>”“<”或“=”)7,属于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
(3)图乙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盐酸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所测溶液pH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如果测定的是石灰水,按这种错误操作测得的pH将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简述正确测定溶液pH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的一家小型化工厂排出的无色废水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无色废水的酸碱性。
【作出猜想】无色废水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设计实验】
【建议与反思】经探究知该废水呈酸性,则使废水呈酸性的离子是________(填粒子符号)。为防止造成水污染,同学们向厂家建议,应将废水治理达标后再排放。你认为治理该酸性废水时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种)。若此酸性废水中的酸是盐酸,写出用你所选的试剂处理废水的相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后废水的pH将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参考答案及解析》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1)蓝 红
(2)有蓝色沉淀产生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NaOH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4)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
(1)紫色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软塑料瓶变瘪更明显。
(4)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显红色,然后逐渐滴加稀盐酸,溶液红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2.(1)② ⑥
(2)红棕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Ca(OH)2+2HCl=CaCl2+2H2O
[解析]
(1)稀盐酸与Fe等活泼金属反应能生成氢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显黄色。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3.实验一:气泡,固体逐渐溶解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
【交流反思】Al2O3+2NaOH=2NaAlO2+H2O
实验二:ABC
实验三: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硫酸铜(合理即可)
[解析]实验一: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酸,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铝片逐渐溶解。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小明用pH试纸测定其pH=l3,说明该溶液呈碱性,是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反思】没有打磨的铝片表面会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小红所做实验开始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化物是水。
实验二:根据管道疏通剂的工作原理可知,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会升高,并且会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堵塞物变软,同时会产生氢气,可增大管道内的气压,把变软的堵塞物赶出,落入烧杯中。
实验三: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所以NaAlO2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把酚酞换成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有氢氧化钠存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A
[解析]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若使用的是pH试纸,需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若使用酸碱指示剂,可使用石蕊溶液。若测定土壤浸出液的酸碱性,会用到土壤样品。故A不符合题意。
2.C
[解析]溶解操作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A所示操作正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B所示操作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图C所示操作错误;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张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图D所示操作正确。
3.(1)碱性 (2)②⑤ (3)③
[解析]
(1)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2)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稀盐酸、稀硫酸呈酸性。
(3)水不含有溶质,因此作为空白对照实验。
4.(1)①滴瓶 ②红
(2)> 碱性
(3)B C 偏小 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张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解析]
(3)A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溶液中,会污染待测溶液。C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溶液,若待测溶液呈碱性,则所测pH会偏小。
5.【作出猜想】中 碱
【设计实验】
(1)碱 中或酸
(2)溶液变为红色
【建议与反思】H+ 石灰石(或熟石灰或废铁等) CaCO3+2HCl=CaCl2+H2O+CO2↑(与前一空对应) 升高
[解析]
【设计实验】酸性或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建议与反思】处理废水中的酸至废水呈中性,可根据酸的性质选择能与酸反应的物质,但要注意考虑成本。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