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的
操作是 (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2.在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3.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多加水,让粗盐加速溶解 B.玻璃棒用了4次,但作用各不相同
C.用热水溶解,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D.把粗盐磨细,精盐的产率不变
4.下列情况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低的是 ( )
①溶解时加入的水过少导致粗盐未溶解完 ②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③蒸发时有液体飞溅 ④所得精盐中含有少量水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过程中错误的是 ( )
A.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B.配制需用的仪器是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
C.过滤时搅拌漏斗中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率
D.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6.结合如图所示仪器,完成粗盐提纯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在过滤粗盐水时,除用到⑤⑥⑧,还需要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名称)。
(2)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①②⑧⑨,还需要用到图中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有关蒸发结晶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当加热至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B.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当水分完全蒸干时,即停止加热 D.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防止破损
7.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少量泥沙,为了除去泥沙等不溶物,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粗盐提纯的操作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A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不断搅拌外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该操作中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若在实验B过程中发现速率较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 B.滤纸有破损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8.如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A.称取5.0g粗盐 B.量取10mL水 C.过滤 D.蒸发
⑴粗盐提纯得到的精盐属于________(填物质类别)。
⑵操作A中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⑶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⑷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过滤速率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⑸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会导致精盐的产率明显偏低的操作编号是________,引起产率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如图所示操作流程。
⑴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⑵操作④所获得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⑶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0.同学按照课本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月所得的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甲是同学们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粗盐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
(3)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④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正确方法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24%的氯化钠溶液。
(1)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则他的错误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配制时,除图甲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镊子、量筒和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
(3)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4%。
(4)某同学想将正确配制的200g24%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6%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实验三:提纯后得到的“精盐”中除了NaCl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小青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方案来除去可溶性杂质。
(1)写出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得到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③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①CaCl2 ②MgCl2 ③NaOH ④Na2CO3
《参考答案及解析》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D
[解析]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无需进行蒸馏.故选D。
2.D
[解析]取用粗盐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A操作错误;溶解粗盐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操作错误;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且要用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蒸发滤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D操作正确。
3.A
[解析]A.粗盐溶解,应加适量的水,并不是水越多越好,加太多的水会导致蒸发时间较长,故错误。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共用了次,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玻璃棒的作用各不相同,溶解时起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过滤时起引流的作用;蒸发时起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的作用;计算产率时起转移固体的作用。故正确。C.升高温度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故正确。D.把粗盐磨细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但不能提高精盐的产率,故正确。
4.A
[解析]1①溶解时加入的水过少,粗盐未溶解完,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精盐的产率偏低;②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会造成泥沙等进入得到的精盐中,称得的精盐质量偏大,从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③蒸发时有液体飞溅,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精盐的产率偏低;④所得精盐中含有少量水分,会造成称得的精盐质量偏大,从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故选A。
5.C
[解析]过滤时不能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防损坏滤纸,故C错误。
6.(1)漏斗 (2)⑥ (3)B
[解析]
(1)过滤操作的装置由漏斗(4)、烧杯(5)、玻璃棒(⑥)、铁架台(⑧)四种仪器组成。
(2)蒸发结晶食盐,需用到酒精灯(1)、坩埚钳(2)、玻璃棒(⑥)、铁架台(⑧)、蒸发皿(⑨)。
(3)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故选B。
7.(1)CBA
(2)蒸发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过滤 ④
(4)AC
[解析]
(1)粗盐提纯操作中,需要先将粗盐溶解,然后通过过滤除去难溶性的固体杂质,最后将滤液蒸发,得到精盐。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A。
(2)A操作的名称是蒸发,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3)B操作的名称是过滤,需要将滤纸折叠成一面三层,一面一层的形状,故不会出现情形④。
(4)过滤操作中需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A.过滤过程中,滤纸中固体颗粒逐渐增多,会阻碍液体通过滤纸孔隙,使速率减慢;B.滤纸破损,滤液会直接流入烧杯,使速率加快;C.滤纸应该紧贴漏斗内壁,目的是加快过滤速率。
8.(1)混合物
(2)防止药品受到污染,使称量更准确(或防止腐蚀托盘)
(3)胶头滴管
(4)C
(5)D 未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
(1)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3)操作B中还需要用到胶头滴管,用于添加少量液体。
(4)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5)图中B的读数方法不正确,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少;D中的蒸发方法不正确,蒸发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中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的操作编号是D,因为未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液滴飞溅,精盐减少,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
9.(1)A
(2)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蒸发结晶
(3)①②③
[解析]
(1)把大颗粒的粗盐变为较细的粗盐需要在研钵中用研杵研碎。
(3)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实际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导致实际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①②③。
10.实验一:
(1)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2)AB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实验二:
(1)偏大。 (2)胶头滴管 (3)继续添加氯化钠,小于 (4)600
实验三:
(1)MgCl2+2NaOH=Mg(OH)2↓+2NaCl (2)CaCO3 (3)③④
[解析]实验一: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粗盐的溶解。
(2)粗盐倒入水中立即过滤,有来不及溶解的氯化钠被过滤掉了,所以所得精盐少了;蒸发时固体溅出,会导致氯化钠减少;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导致称得精盐的质量偏多。
实验二:
(1)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偏少,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配制时,除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盛装试剂)、镊子(夹取砝码和移动游码)、量筒(量取水)和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3)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氯化钠质量偏小,应继续添加氯化钠;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24%,则需要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是200g×24%=48g,需要用到游码。若称量时氯化钠与砝码位置颠倒了,则实际所取氯化钠质量偏小,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4)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200g×24%=(200g+x)×6%,解得x=600g。
实验三:
(1)步骤①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2)步骤②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是CaCO3。
(3)步骤③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步骤①②中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