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9 23:2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下面不是画作中出现的景物是(  )
A.桃花 B.鸭子 C.芦芽 D.河豚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对这句诗理解错误的是( )
A.写燕子和鸳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B.描写燕子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给人一种动态的美。
C.描写鸳鸯在沙滩上相互依偎着睡着了,给人一种静态的美。
D.句中“飞”、“睡”两个动词描写了燕子和鸳鸯动态画面。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C.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迟日江山丽”句中“迟日”的意思是( )
A.落山的太阳 B.迟到的太阳
C.春天白日渐长 D.早晨的太阳
5.下列诗句中,描写春江晚景的一项是( )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D.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二、填空题
6.品读诗句,理解分析。
迟日江山丽,_____________。泥融_____燕子,沙暖______鸳鸯。
(1)把诗句补充完整。结合诗句意思可知,“迟日”的意思是______ (A.春日 B.晚出的太阳);联系生活实际可知,“________”一词指天气暖和后,泥土变得湿软了。
(2)诗的前两句用粗线条勾勒出春日景色,“丽”和“______”两个字,从视觉和嗅觉方面突出了春日的美好;后两句以工笔描绘了特写画面,燕子“______”、鸳鸯“______”,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构成了一幅明丽和谐的立体春景图。
7.春天来了,小明一家到郊外游玩。闻到田野里花草的香气,看到忙着筑巢(cháo)的小燕子,小明不由得想起了杜甫那首著名的《绝句》。请你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江山丽,_____________花草香。
____________飞燕子,沙暖睡_____________。
8.选字填空。
芽 牙
发(________) 树(_________) 刷(________) (________)齿
惠 思
(________)想 (________)念 贤(_______) 实(________)
梅 海
大(_______) 腊(________) 杨(________) (_________)水
9.翻译诗句意思。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________________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______
(3)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拼音写汉字。
yàn zi róng huà xī shuǐ
(______) (______) (______)
méi huā jiǎn shǎo yuān yāng
(______) (______) (______)
1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惠崇(_____) 蒌蒿(_____) 芦芽(_____) 河豚(_____)
三衢道中(_____) 泛尽(_____) 黄鹂(_____)
12.比一比,再组词。
芽(________) 融(_______) 泛(_______) 减(_______)
牙(________) 隔(______) 乏(_______) 喊(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小练笔。
小朋友,你也试着来写写诗歌,让春天在你的笔下变得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吧!可以照样子仿写下面的诗句,也可以写其他描写春天的小诗,还可以抄写自己积累的春天的诗。
春天到底有多小
问问小花朵,也许会知道
花朵说:它常站在我的花瓣上跳舞
跳完舞,又钻进小小的花苞里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古诗配画
《惠崇春江晚景》中,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把这些景色画下来吧。还可以诗配画,也可以把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积累,做成积累卡。
15.妙笔生花。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小燕子多么活泼可爱。春天还有哪些你特别熟悉而又喜欢的小动物?它长什么样?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绝句
两个黄鹂 , 白鹭 。
千秋雪, 万里船。
16.把诗句补充完整。
17.“千秋雪”指的是____________;“万里船”指的是____________。
18.诗中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首古诗朴实自然,一句一景,为我们展现出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1.把诗中描绘的画面补充完整。
绿色的________掩映着几枝粉红的________。江上春水荡漾,一群________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江水已经变______。岸边长满初生的________和刚刚发出嫩芽的________。这正是________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
2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写的都是诗人从画中观察到的,是真实存在的。
B.第四句是诗人的联想,画中并没有真正出现,这样写是不合理的。
C.诗人按“江岸—江面—江边—水中”的顺序呈现出了一幅春江美景图。
D.“暖”“欲”两个字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写出了画家的难画之意和未画之意。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3.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出游的天气——______(A.小雨 B.晴天),以及出游的路线——从______(A.山路 B.水路)到______(A.山路 B.水路)。其中,“却”是__________的意思,表现了诗人高涨的游兴。
24.诗的后两句写了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绿阴不减来时路”是______(A.所见 B.所闻),“添得黄鹂四五声”是______(A.所见 B.所闻),动静结合,以有声衬无声,更加表现出了深山的______ (A.喧闹 B.寂静)。
25.读了后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B
6.春风花草香 飞 睡 B 泥融 香 飞 睡
7.迟日 春风 泥融 鸳鸯
8.芽 芽 牙 牙 思 思 惠 惠 海 梅 梅 海
9.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知道初春江水的回暖。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10.燕子 融化 溪水 梅花 减少 鸳鸯
11.chóng hāo lú tún qú fàn lí
12.芦芽 融化 广泛 减少 牙齿 隔开 缺乏 叫喊
13.春天到底有多小 问问小燕子,也许会知道 燕子说:我衔着它从南方飞到北方 它嘛,同一粒小豌豆差不了多少
14.
15.示例:
我喜欢的小动物
我非常喜欢小白兔,因为它的样子很可爱。放暑假了,爸爸就从花鸟市场给我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我真是太高兴了。
  小白兔的嘴是“丫”字形的,好像合不拢,眼睛是红色的,好像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它的耳朵又大又长,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地一下竖起来,但它的尾巴却很短,可有意思了。
  傍晚,我带着小白兔到草坪上去玩。小朋友们看见了,纷纷跑过来争着为小兔喂青草,小兔子却吓得直往后退。我想把小白兔从兔笼里放出来,可小兔就是不肯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拎起它的耳朵,把它拉了出来。刚开始,小兔还小心翼翼地吃草,过了一会,看到满地都是碧绿碧绿的小草,小白兔才大胆地吃了起来。我想这样吃下去,小白兔肯定会变成一只大肥兔了。
  等小兔吃饱后,我就带着它玩起了“跷跷板”和“太空漫步”。小兔子咧了咧嘴,好像玩得很开心呢!
这一天,小兔子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我越来越喜欢这只可爱的小白兔了!
16.鸣翠柳 一行 上青天 窗含西岭门泊东吴
17. 终年不化的积雪 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18. 黄、翠、白、青 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19.愉悦
20.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一行白鹭飞向高远的蓝天。透过窗户看见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1. 竹林 桃花 鸭子 暖 蒌蒿 芦节 河豚
22.B
23. B B A 再、又
24. A B B
25.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的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