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对应的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不相符合
A.火碱 氢氧化钠 NaOH B.纯碱 碳酸钠 Na2CO3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2.M是一种金属元素,M2+与其它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表,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反应肯定不能发生的是
O2- OH- Cl-
M2+ 难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A.MCl2+NaOH B.MSO4+Ba(NO3)2
C.M(NO3)2+ NaCl D.MO+H2SO4
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4.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合金都是混合物,所以生铁和钢也都是混合物
B.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5.“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武冈”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秸秆露天焚烧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6.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为讲卫生,将废弃口罩放入专用垃圾桶回收 B.回收利用废弃重金属,防止污染
C.节能减排,减少私家车出行 D.为促进庄稼生长,大量施用化肥
7.学习化学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B.绿色化学使生产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C.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D.化学能创造出农药和化肥,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8.下列除杂(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括号中为杂质)
选项 物质 方法或试剂
A 稀硫酸(HCl) 足量锌粉,过滤
B MnO2(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C) 空气中灼烧
D CO2(O2) 通过高温炭层
A.A B.B C.C D.D
9.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和微粒个数比是4:3
C.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3:20
D.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10.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水鉴别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
C.用Ba(OH)2溶液鉴别KCl、K2SO4、KNO3三种溶液
D.用CO2鉴别NaOH、KOH、Ca(OH)2三种溶液
11.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 目的 方法
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
D 鉴别CO和H2气体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2.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Mg2+、Na+、Cl﹣、OH﹣ B.H+、K+、、
C.Na+、、、OH﹣ D.Ag+、Ba2+、、Cl﹣
13.下列各图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
C.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14.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N2 B.KClO3 C.KOH D.H2SO4
15.下列关系曲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
B.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C.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D.将等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则a为Mg,b为Al
二、填空题
16.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A.干冰 B.活性炭 C.氧气 D.食盐 E.镁 F.氦气 G.明矾 H.红磷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
(2)可用于工业炼钢的是____;
(3)可以用作照明弹的是____;
(4)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
(5)可用作探空气球的是____;
(6)可作厨房调味品的是____。
17.有下列两组物质,甲组:稀H2SO4、Na2CO3溶液、CuCl2溶液;乙组:CaCl2溶液、稀盐酸、Ca(OH)2溶液。其中甲组中的______能与乙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乙组中的______能够与甲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18.从CuSO4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稀H2SO4、Na2CO3溶液中,选出两种溶液,按题目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1)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____________;
(2)酸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_____;
(3)有气体产生的反应____________;
(4)盐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_____。
19.下列物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请选择相应的编号填空。
A.CH4 B.NaHCO3 C.Na2CO3 D.NaCI
(1)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
(2)用于生产发酵粉的是______。
(3)用于生产洗涤剂的是______。
(4)“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三、推断题
20.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D为氧化物且D为气体。实验室常用C的溶液检验D.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一”表示能反应,“→”表示能转化)。
(1)A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B与D的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利用物质B转化为C的反应过程中会_____,常用于自热食品的发热。
(4)既能与B反应,又能与D反应的单质有_____。(填一种)
21.A~F是初中常见的化合物,有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是大 理石的主要成分,C可用于灭火,F俗名纯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E的俗名为_______,E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四、实验题
22.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设计如下过程除去杂质:
步骤Ⅰ:加足量的水溶解。
步骤Ⅱ: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X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Ⅲ: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步骤Ⅳ:蒸发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和______。
(2)步骤Ⅱ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物质X是______溶液。
(3)步骤Ⅱ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______。步骤Ⅱ中可以用过量的______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实验目的。
(4)步骤Ⅲ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
五、计算题
23.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根据如图所示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②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2)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4.为测定氯化钠和氯化镁混合物的组成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求解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
(3)混合物中氯化钠和氯化镁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
(4)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A 6.D 7.D 8.B 9.C 10.A 11.C 12.B 13.B 14.C 15.D 16.(1)A(2)C(3)E(4)B(5)F(6)D
17.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18.(1)
(2)
(3)
(4)
19.(1)D(2)B(3)C(4)A
20.(1) (或 )
(2)化合反应
(3)放出热量
(4)C##碳
21.(1) CaO NaOH
(2)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2HCl=CaCl2+2H2O 复分解
22.(1) 烧杯 玻璃棒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碳酸钠##Na2CO3
(3) 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 氢氧化钡##Ba(OH)2
(4)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3.(1)复分解反应
(2)53%
解:设碳酸钠质量为x。
x=5.3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3%。
24.(1)
(2)
(3)203:95
(4)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z=8.0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