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提高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提高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3 21: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提高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实验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g,配制溶液时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D.俯视读数,这样配得的溶液浓度会偏高
2.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温度的高低 D.溶质、溶剂量的多少
3.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代替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 B.B C.C D.D
4.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5℃100g水①②③④⑤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5.如图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B.将 50℃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C.50℃时,把 50gA 放入 50g 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 1:3
D.20℃时,可以配制质量分数相等的 A、B、C 溶液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升高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
7.某温度下MgCl2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在足量此溶液中加入4.6克无水MgCl2,最终析出水合晶体40.6克,则该水合晶体的化学式为(  )
A.MgCl2.2H2O B.MgCl2.5H2O
C.MgCl2.6H2O D.MgCl2.10H2O
8.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 g、b g、c 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  )
A.c═a+b B.c═2b﹣a C.c═a+2b D.c═2a﹣b
9.t℃时,将100g和50g饱和食盐水各蒸发掉10g水,降温至t℃,分别析出ag和bg食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10.已知T℃时CuSO4的溶解度为25g。现向盛有32g CuSO4粉末的烧杯中加水m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及质量分数不可能的一组是(  )
A B C D
溶液质量/g 0 180 m+32
质量分数 无溶液形成 20% 20% ×100%
A.A B.B C.C D.D
11.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50克某溶液分别做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1.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15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2.4克。若两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50克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1% B.17.4% C.22.2% D.36.1%
12.某CuSO4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该CuSO4溶液中Cu2+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
A.1:9 B.1:25 C.1:40 D.1:80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23~25题。40℃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13.上述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C.所有的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浓
D.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
15.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g硝酸钾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g硝酸钾晶体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   (填步骤名称)④装瓶存放.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它的作用是   .
(3)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   g.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   (填序号).
(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将面粉、食盐、食用油3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   .汽油能洗去油污是因为   .
(2)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
18.从宏观组成的角度看:溶液由   和   组成;从微观构成的角度看:溶液由   和   (如:蔗糖溶液)或   构成.(如:食盐水)
19.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①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②铁粉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
③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
20.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   ,粉笔粉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   ,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   ,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   .
21.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3)若要除去硝酸钾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应采用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
(4)某实验小组用15%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偏大的是    。
A.量取15%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
B.向烧杯内加入液体时有液体溅出
C.混匀过程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未干燥的细口瓶
22.t2℃时,向盛有10mL水的A、B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使其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一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t2℃时,试管    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t2℃时,将80g乙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10%的溶液,需加水    g。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3.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在实验室,若要配制150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固体    克。
(2)若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6%,可能是哪些错误实验操作导致的?(写出两条即可)
24.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洗涤,若在水中加入洗涤剂,也会有很好的洗涤效果.请你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
25.欲配制18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铵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50mL”、“100mL”或“200mL”)量筒。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酸铵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选填序号)。
A.增加适量硝酸铵固体 B.减少适量硝酸铵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硝酸铵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5)在做⑤操作时,烧杯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
第九单元溶液提高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实验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g,配制溶液时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D.俯视读数,这样配得的溶液浓度会偏高
【分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由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由实验步骤分析解答需要的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解答】解:
A、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故对;
B、配制5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溶质:50g×10%=5g,需水的质量为50g﹣5g=45g;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选用50mL量筒量取45mL的水是正确的;故对;
C、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选项说法错误;
D、俯视读数,所取水少,这样配得的溶液浓度会偏大,故对。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温度的高低 D.溶质、溶剂量的多少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分析.
【解答】解:固体的溶解度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所以固体的溶解度和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有关;和溶质、溶剂量的多少无关。
故选:D。
【点评】影响固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种类、溶剂种类和温度.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的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极小,极少数的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代替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一般用量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并不是为了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而是因为避免污染天平,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更加简便,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食盐的溶解速率,而不是食盐的溶解能力,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5℃100g水①②③④⑤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分析】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25℃A物质的溶解度要大于37.2g小于41.4g,再分析出①和②溶液的饱和性,再根据50℃、60℃A的溶解度考虑A的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解:A、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25℃A物质的溶解度要大于37.2g小于41.4g,所以②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该溶液应该是该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没有温度限制是错误的,③④⑤溶液溶进去的溶质都比②多,质量分数大,故A错;
B、③中溶进去的溶质质量为41.4g,⑤中溶进去的溶质质量为50.4g,所以二者质量分数不同,故B错;
C、④溶液中溶进去溶质质量为50.4g,④溶液的温度为60℃,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5.2g,所以④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C错;
D、①中加入溶质37.2g,25℃A物质的溶解度要大于37.2g小于41.4g,所以该温度下①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③中溶进去的溶质质量为41.4g,③溶液的温度为60℃,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5.2g,所以③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④溶液的温度为60℃,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5.2g,所以④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⑤中溶进去的溶质为50.4g,⑤溶液的温度是50℃,50℃A物质的溶解度为50.4g,所以溶液刚好饱和,也没有固体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掌握三点:温度是多少,该温度下A物质溶解度是多少,该温度下到底溶进去的溶质质量是多少
5.如图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B.将 50℃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C.50℃时,把 50gA 放入 50g 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 1:3
D.20℃时,可以配制质量分数相等的 A、B、C 溶液
【分析】A、观察溶解度曲线可分析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
C、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D、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可配制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等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溶液,或等质量分数的AC的饱和溶液、B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A、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
B、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AB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C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错误;
C、50℃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A,则50g水最多溶解25gA,得到饱和溶液75g,则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25g:75g=1:3,正确;
D、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AC的溶解度相同,则可配制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等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溶液,或等质量分数的AC的饱和溶液、B的不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较好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溶解度曲线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较好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升高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
【分析】A、据溶解度概念分析解答;
B、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D、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
【解答】解:A、溶解度是某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某物质的质量,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不是溶液的溶解度,故错误;
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的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7.某温度下MgCl2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在足量此溶液中加入4.6克无水MgCl2,最终析出水合晶体40.6克,则该水合晶体的化学式为(  )
A.MgCl2.2H2O B.MgCl2.5H2O
C.MgCl2.6H2O D.MgCl2.10H2O
【分析】根据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加入4.6g无水MgCl2,最终析出水合晶体40.6g,可知从饱和溶液中出来的质量为(40.6﹣4.6)g=36g,即该36g溶液为饱和溶液,根据质量分数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利用水合晶体40.6g中MgCl2和水的质量来确定化学式.
【解答】解:因向饱和溶液中加入4.6g无水MgCl2,最终析出水合晶体40.6g,可知从饱和溶液中出来的质量为(40.6﹣4.6)g=36g,36g溶液中溶质MgCl2的质量为36g×40%=14.4g,水的质量为36g﹣14.4g=21.6g,则40.6g晶体中MgCl2的质量为4.6g+14.4g=19g,水的质量为21.6g,
Mg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5,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
:=1:6,即化学式为MgCl2 ,6H2O。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水合晶体化学式的确定,习题较难,学生应正确分析从饱和溶液中出来的组成仍然是饱和的组成,然后利用定组成的方法来确定化学式.
8.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 g、b g、c 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  )
A.c═a+b B.c═2b﹣a C.c═a+2b D.c═2a﹣b
【分析】根据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溶剂,恢复到原温度,析出晶体,得到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溶剂,恢复到原温度,析出晶体;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对应溶解度的比,为一定值.先根据蒸发5g水析出ag,10g水析出bg,可知5g水中溶解了(b﹣a)g溶质,那么10g水中溶解的溶质是2(b﹣a)g,10g水中溶解的溶质还可表示为(c﹣a)g,列成等式,化简即可求解.
【解答】解:第一份溶液蒸发溶剂5g,析出a g晶体后,得到饱和溶液,设为A。
第二份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分解为第一步:先蒸发溶剂5g,析出a g晶体,得到A(同于甲的析晶过程);
第二步:对饱和溶液A继续处理,再蒸发溶剂5g,再析出晶体(b﹣a)g,仍得到饱和溶液,设为B.由此可知此温度下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为 ;
第三份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分解为第一步:先蒸发溶剂10g,析出bg晶体,得到B(同于乙的析晶过程);第二步:对饱和溶液B继续处理,再蒸发溶剂5g,再析出晶体(c﹣b)g,仍得到饱和溶液;
由此可知此温度下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为 。
因为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为一定值,则有 则c=2b﹣a,
(或利用10g水中所含溶质的量作为相等关系得:c﹣a=2(b﹣a),整理可得c=2b﹣a)
故选:B。
【点评】解此类题只要善于分解全过程,创设可比中间态,就可以快速求解,大大节约做题时间.当然,只有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使用过程分解法,才能熟练地掌握这种解题技巧.
9.t℃时,将100g和50g饱和食盐水各蒸发掉10g水,降温至t℃,分别析出ag和bg食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蒸发水,析出晶体的原因推出析出晶体的质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再进一步进行分析。
【解答】解:饱和溶液蒸发水析出晶体的原因是:被蒸发的水中原来溶解的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只与蒸发水的质量有关,与原来溶液质量的大小无关,因为t℃时,将100g和50g饱和食盐水各蒸发掉10g水,蒸发水的质量相等,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相等。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饱和溶液蒸发水析出晶体质量,只与蒸发水的质量有关,与原来溶液质量的大小无关。
10.已知T℃时CuSO4的溶解度为25g。现向盛有32g CuSO4粉末的烧杯中加水m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及质量分数不可能的一组是(  )
A B C D
溶液质量/g 0 180 m+32
质量分数 无溶液形成 20% 20% ×100%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来分析。
【解答】解: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若溶液的质量为零,则没有溶液形成,说法正确,选项A不合题意;
B、设mg水最多溶解硫酸铜质量为x,,x=,而若形成饱和溶液,最大质量分数=,而此时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液质量=mg+=,部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都可以达到20%,此时溶液小于,都可以满足此条件,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此时也是20%质量分数,32g硫酸铜全部溶解,需要最少水的质量为y,,y=128g,此时溶液质量=128+32g=160g,选项C不可能实现,选项C符合题意;
D、若m=125g,则此时正好满足溶液质量=m+32g,溶质质量分数=,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1.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50克某溶液分别做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1.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15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2.4克。若两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50克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1% B.17.4% C.22.2% D.36.1%
【分析】可以把乙同学的蒸发溶液的过程分为两部分:先蒸发掉10g水,再蒸发掉5g水,由于两同学所用溶液是同样的溶液,则先蒸发掉10g水时也应该析出1.2g晶体,溶液达到饱和,再蒸发掉5g水时即蒸发饱和溶液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为1.2g,即1.2g溶质溶解在5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说明原溶液是多了5g水的饱和溶液。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可以将乙同学蒸发的过程表示为:50g溶液析出1.2g晶体析出1.2g晶体,说明原溶液中多了5g水,若蒸发掉这5g水,则剩余的45g溶液应为饱和溶液,有图示不难看出,1.2g溶质溶解在5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形成6.2g溶液,则设原溶液中即45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 x==8.7g
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7.4%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简单的计算,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2.某CuSO4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该CuSO4溶液中Cu2+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
A.1:9 B.1:25 C.1:40 D.1:80
【分析】根据CuSO4溶液中Cu2+与水分子的个数比=:,由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数值含义确定溶液中硫酸铜与水的质量关系,完成个数比的计算.
【解答】解:CuSO4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则100g该溶液中含硫酸铜的质量为10g,则溶剂水的质量为90g;
该溶液中Cu2+与水分子的个数比=:=1:80
故选:D。
【点评】根据元素(物质)质量=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原子(分子)个数,可得知一定元素(或物质)中原子(或分子)个数为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比或一定量物质中分子个数为物质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比.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23~25题。40℃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13.上述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到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解答】解:在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约为39g,所以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9g氯化钾,①中加入30g氯化钾,未达到饱和溶液,②加入40g氯化钾,超过该温度下最大溶解量39g,达到饱和状态,③加入50g氯化钾,也超过39g,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只有①未达到饱和;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抓住温度和溶剂质量是影响溶解度主要因素分析回答此类问题。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C.所有的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浓
D.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B、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考虑;C、根据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考虑;D、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考虑。
【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故B说法正确;
C、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关系,故C说法错误;
D、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特点,知道溶质的种类,饱和溶液的特点。
15.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g硝酸钾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g硝酸钾晶体
【分析】A、根据硝酸钾50℃下的溶解度分析回答此题;
B、根据溶质质量是否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C、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回答此题;
D、根据溶液溶解度的变化计算此题。
【解答】解:A、在5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85.5g,所以此时100g水最多溶解85.5g硝酸钾,此时总共加入硝酸钾质量为80g,之后又加入4.5g,此时硝酸钾质量为84.5g,未达到85.5g,所以此时没有达到饱和状态,选项A错误;
B、②中温度为20℃,此时硝酸钾最多溶解31.6g,而此时加入50g硝酸钾,所以溶解硝酸钾为31.6g,③温度升高至50℃,此时溶解硝酸钾最多为85.5g,加入硝酸钾一共50g,全部溶解,⑤又降温至20℃,此时最多溶解硝酸钾为31.6g,所以②和⑤溶质质量一样多,③的质量为50g,选项B错误;
C、①最多溶解硝酸钾为31.6g,此时为20g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③温度为50℃,最多溶解硝酸钾为85.5g,加入硝酸钾一共为50g,未到达饱和溶液,④此时温度为50℃,加入硝酸钾质量为80g,未达到85.5g,形成不饱和溶液,选项C正确;
D、⑤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最大溶解硝酸钾为31.6g,原先溶解硝酸钾为80g,此时析出硝酸钾质量=80g﹣31.6g=48.4g,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 溶解 (填步骤名称)④装瓶存放.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它的作用是 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
(3)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 3 g.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 胶头滴管 (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 A (填序号).
(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偏大 .
【分析】玻璃棒的用途有搅拌、引流、转移物质等;
利用胶头滴管可以向容器中滴加液体;
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和液体凹液面水平.
【解答】解:(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④装瓶存放.
故填:溶解.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玻璃棒,它的作用是通过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故填: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3)所需NaCl的质量为:60g×5%=3g.
故填:3.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A.
故填:胶头滴管;A.(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少,从而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填:偏大.
【点评】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将面粉、食盐、食用油3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食盐 ,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 食用油 .汽油能洗去油污是因为 汽油能溶解油污 .
(2)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氢氧化钙 ..
【分析】(1)根据物质是否能溶解于水考虑;洗洁精洗食用油属于乳化原理,汽油能溶解油污;(2)根据固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解答】解:(1)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洗洁精洗食用油属于乳化原理,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汽油能洗去油污;
(2)固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所以石灰水中溶质是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1)食盐;食用油;汽油能溶解油污;(2)氢氧化钙.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8.从宏观组成的角度看: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从微观构成的角度看:溶液由 蔗糖分子 和 水分子 (如:蔗糖溶液)或 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构成.(如:食盐水)
【分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从微观粒子考虑,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在溶液中.
【解答】解:从宏观组成的角度看: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从微观构成的角度看:蔗糖溶液由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构成;食盐水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构成.
故答案为:溶质;溶剂;蔗糖分子;水分子;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组成,微观粒子构成.
19.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①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ZnSO4 .②铁粉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FeSO4 .
③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CaCl2 .
【分析】根据各种化学反应的生成物考虑,恰好完全反应说明反应物都已经被反应完了,要从生成物中找溶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①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锌,化学式是ZnSO4;
②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溶质是硫酸亚铁,化学式是FeSO4;
③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所以溶质是氯化钙,化学式是CaCl2.
故答案为:①ZnSO4;②FeSO4;③CaCl2.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说明反应物不再存在,溶质从生成物中找.
20.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 a ,粉笔粉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 b ,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 c ,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 a .
【分析】利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来解答此题.
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溶于液体的液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味精溶于水,所以得到溶液;粉笔末不溶于水,是固态,所以形成悬浊液;油不容与水,是液态,所以形成乳浊液;石灰浆静止后上面的澄清液体是氢氧化钙的溶液.
故答案为:a;b;c;a.
【点评】此题考查了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A (填“A”或“B”)。
(2)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69.1 g。
(3)若要除去硝酸钾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应采用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降温结晶 。
(4)某实验小组用15%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偏大的是  A 。
A.量取15%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
B.向烧杯内加入液体时有液体溅出
C.混匀过程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未干燥的细口瓶
【分析】(1)根据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此题;
(2)根据硝酸钾溶解度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变化趋势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选项内容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根据题目数据可以看出氯化钠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曲线A符合此要求;
故答案为:A。
(2)根据题目数据,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而此时给出的硝酸钾为90g,所以会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所以此时析出的固体=90g﹣20.9g=69.1g;
故答案为:不饱和;69.1。
(3)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通过降温结晶得到硝酸钾固体,氯化钠溶解在溶液去除;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4)A、仰视读数实际量取液体体积增大,溶液质量变大,氯化钠质量增大,所以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增大,选项A符合题意;
B、液体溅出,说明加入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分数减少,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不使用玻璃棒,只是减慢溶解速度,不影响溶液质量分数,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装入未干燥的细口瓶,溶剂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分数减小,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2.t2℃时,向盛有10mL水的A、B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使其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一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t2℃时,试管  A 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t2℃时,将80g乙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10%的溶液,需加水  220 g。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分析。
(2)根据溶解度的含义、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解:(1)t2℃时,由于A试管中有固体,所以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甲溶液饱和溶液;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6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8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30g,含有溶剂的质量是50g,设加入水的质量是x,则:30g=(80g+x)×10% 解得:x=220g。
故答案为:(1)A;(2)220。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3.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在实验室,若要配制150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固体  24 克。
(2)若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6%,可能是哪些错误实验操作导致的?(写出两条即可)
【分析】(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2)配制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的质量偏少或溶剂的质量偏多,如:使用量筒读数时仰视会导致量取的水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等。
【解答】解:(1)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150g×16%=24g;
(2)配制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的质量偏少或溶剂的质量偏多,如:使用量筒读数时仰视会导致量取的水多,称量药品时物码倒置会导致称量的固体偏少,称量好的固体未完全转移到烧杯中,都会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6%,;
答案:
(1)24;
(2)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称量好的固体未完全转移到烧杯中;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配制的有关内容,解答时可以依据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比较基础。
24.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洗涤,若在水中加入洗涤剂,也会有很好的洗涤效果.请你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用汽油洗涤油污,是汽油溶解油污,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涤油污,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 .
【分析】根据油污在水和汽油中溶解性不同、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用汽油洗涤油污,是汽油溶解油污,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涤油污,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
故答案为:用汽油洗涤油污,是汽油溶解油污,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涤油污,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25.欲配制18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铵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100mL (选填“50mL”、“100mL”或“200mL”)量筒。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酸铵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B (选填序号)。
A.增加适量硝酸铵固体 B.减少适量硝酸铵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硝酸铵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加速溶解 。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④①③⑤② 。
(5)在做⑤操作时,烧杯的温度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
【分析】(1)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来进行解答;
(3)硝酸铵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够加速硝酸铵的溶解,可以据此解答;
(4)根据溶液配制的过程和步骤进行解答;
(5)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要吸收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1)欲配制18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铵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180g×(1﹣50%)=90g,而水的密度为1g/mL,所以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90mL,故应该选择100mL的量筒;
(2)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物体放在左盘,而砝码放在右盘,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硝酸铵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取的硝酸铵固体过多,所以应该减少适量硝酸铵固体,故选B;
(3)硝酸铵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够加速硝酸铵的溶解;
(4)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取固体→量去液体→溶解,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为:④①③⑤②;
(5)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要吸收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1)100 mL;
(2)B;
(3)加速溶解;
(4)④①③⑤②;
(5)降低。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质、溶剂质量的计算方法,用天平称量时的注意事项,掌握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2/9 16:17:30;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