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0 10:1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第7课
课程
标准
素养
聚焦
1.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
2.认识移民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1.了解美洲族群的变化、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和鸦片战争后华工赴美洲、大洋洲,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识记近代殖民活动导致的人口跨地域转移。
2.了解近代殖民活动导致的美洲、大洋洲的人口置换,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人口迁徙造成的美洲和大洋洲地区的文化重构。
内容索引
知识导学 基础落实
重点探究 素养提升
达标检测 随堂巩固
知识网络 必备术语
知识导学 基础落实
知识点一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美洲族群的变化
(1)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美洲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_____、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2)非洲黑人数量激增
①原因:为了弥补_______的不足。
②概况: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③影响: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
发展。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_______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屠杀
劳动力
种植园
(3)欧洲人数量激增
很多欧洲人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_____数量大大增加。
2.族群变化的结果和影响
(1)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_________,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2)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_________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3.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
(1)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_______,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白人
混血后代
欧洲文化
保留地
【知识拓展】
西进运动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
(2)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3)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_________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混血人种
葡、西、拉丁美洲殖民地的三大族群
【知识拓展】
(1)宗主国派到殖民地来的高级官员、军官、僧侣和大商人,他们是原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一部分,被称作“半岛人”(意即来自伊比利亚半岛)。
(2)欧洲殖民者或移民的后裔,为拉美土生白人,被称作“克利奥尔人”,他们已不是原来族群的组成部分,而具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和心理素质。
(3)黑人奴隶、印第安人、亚裔人和各种混血种人,这个居民层人数最多。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1.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对美洲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提示 原因: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美洲没有过的传染病的大流行。
影响:美洲族群开始改变;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新疾病肆虐;种植园经济出现。
问题思考
2.材料 伯恩斯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由于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了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
大量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的原因是什么?对美洲的人口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原因:印第安人因殖民入侵数量锐减;殖民地采矿业、种植园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印第安人富有反抗精神,不能满足需要。
影响:使美洲出现了新的族群,新出现的混血后代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之一,黑人在西印度群岛国家成为多数人口。
知识点二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殖民活动
(1)开始: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随着_________的开展,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
2.大洋洲人口结构改变
(1)原住民: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_________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白人:19世纪中叶,_____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澳大利亚
白人
【思维点拨】
澳洲人口变化与英国殖民关系密切:随着英国本土的工业化不断强化,对于海外殖民地的各种需求越来越强烈。英国也开始改变对澳大利亚的统治政策——英国将这块新大陆众多的土地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自由移民,自由移民的数量逐渐超过了流放者的数量。大量的英国人移民到了澳洲,英国对于澳洲的统治也不断强化。同时,原本的土著居民被大量屠杀驱逐,不断消亡。
材料 英国殖民者如愿夺走生存空间后并没有对幸存的塔斯马尼亚人网开一面,他们将对方的藏身处团团包围,对反抗者展开了残酷的灭绝。塔斯马尼亚人本身靠海吃海,远离海洋就相当于自断生路,他们在丛林中忍受了长时间饥饿与疾病的折磨,整个族群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
根据材料分析,澳洲土著居民减少的原因。
问题思考
提示 殖民者的灭绝、屠杀政策;疾病;生活环境的破坏和改变。
知识点三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背景
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_________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___________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2.华工与美洲的开发
(1)苦力贸易:华工被运往_____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殖民者迫使华工_________,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工资支付运输费用。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2)贡献:华工是___________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奴隶贸易
19世纪中叶
美洲
签署契约
加利福尼亚
【概念阐释】
苦力贸易是16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殖民者掠夺、贩卖中国人口为奴隶的罪恶活动。16世纪西方殖民者来到中国沿海后,开始掠卖华工的活动。19世纪初至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商人掠夺、偷运华工出口的活动猖獗。苦力贸易是非洲奴隶贸易在亚洲的继续和翻版。
3.华工与大洋洲开发
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_________,促进了大洋洲的开发。
4.影响
(1)形成: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_______。
(2)影响: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开采金矿
唐人街
华侨对近代中国的贡献
【知识拓展】
(1)华侨一方面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宗教信仰带入欧美及东南亚诸国;另一方面华侨也将所在国的先进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带回中国,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起到传播者,甚至领导者的作用。
(2)华侨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传播近代先进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材料 郑观应指出:苦力贸易“名为招工,实与贩奴无异”。国外学者杜冯·克拉夫·科比特也承认,“在中国招募苦力和在非洲买卖黑人除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完全相同。这一点就是苦力多一道在契约上签字的手续。”
从材料分析,苦力贸易有什么特点?
问题思考
提示 苦力贸易性质等同于奴隶贸易;形式上有契约签订,有合法性的外衣伪装。
2.观察下图——“帮助开通第一条横跨北美铁路线的华工”
提示 华工承担了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也为开发加勒比群岛、秘鲁和古巴等地作出了卓越贡献。
返 回
华工为美洲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重点探究 素养提升
1.原因
(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兴起,殖民者对美洲当地居民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当地土著居民锐减,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殖民者通过黑奴贸易,从非洲贩卖大量黑奴到美洲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
(2)工业化时代,工厂制需要吸纳大量劳动力,这就带动了劳动力的迁移。
(3)西方列强侵华时期,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获取华工输出的特权。
(4)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为国际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主题一
近代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特点
(1)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资本主义的兴起及交通工具的进步,世界人口迁移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并使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
(2)由人口密集地区迁移到人口稀疏地区。近代人口的迁移主要体现出由人口较密集的欧亚地区向人口较稀疏的美洲、大洋洲输入。
(3)由发达国家主导。近代的人口迁移主要是随着欧洲发达国家的殖民扩张进行的。
(4)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相结合。自愿移民主要是指欧洲殖民国家的殖民者、探险者;强迫移民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奴隶贸易。
3.影响
(1)带有明显的侵略色彩(掠夺亚非劳动力),加剧亚非地区的落后。
(2)开发美洲,推动美国迅速发展和强大。
(3)改变美洲的人口构成,美国因此成为移民社会。
(4)心理认同,形成新的民族文化。
史料实证
史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已占领美洲大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移民总数达
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猎捕,后来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
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轫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包括志愿移民和强迫移民,深刻地改变了美洲、澳洲、北亚、南非的人种、民族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客观上推进了全世界的物质和人文大交流,导致了新的民族和文化融合。
——整理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设问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到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
提示 特点: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迁移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人口密集地区迁移到人口稀疏地区;由发达国家主导;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相结合。
影响: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人文交流,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融。
19世纪以前的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
时空观念
中国苦力贸易与非洲黑奴贸易的异同
主题二
中国苦力贸易与非洲黑奴贸易异同比较
苦力贸易 黑奴贸易
不同点 阶段 萌芽:16世纪初 兴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 猖獗期:19世纪三四十年代 萌芽:16世纪初
开始走向衰落:18世纪末19世纪初
废除黑人奴隶制: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形式 签订契约,具有合法性 走私、掠夺
规模 损失1 000万劳动力 损失了2.1亿人口
不同点 影响 苦力贸易并未造成中国劳动力不足,没有给中国人口造成太大的影响 在劳动力损失方面,黑奴贸易与苦力贸易差别较大,黑奴贸易给非洲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相同点 (1)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掠夺,是其重要的殖民活动之一。(2)都被拐骗,被强迫出洋。(3)都在贩运途中受尽苦难。(4)都在目的地受奴役。(5)都用汗水与生命换来了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两者都给无数的家庭造成不幸,使得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7)苦力贸易与黑奴贸易一样,殖民者在其中都获取了高额利润。(8)历史悠久,持续时间接近
史料实证
史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移民美国的华人明显增多。1870年,美国有63 000名华侨,90%集中在西岸。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绝大部分是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
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安德鲁·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作为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的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据许国林《近代美国人移民的职业变化》等整理
设问(1)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提示 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
认识:受工业化潮流的影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美文化交流;促进了美国交通、经济的发展;与殖民扩张相关联。
史料二 1939年出版的《加州志》在提到中国人开发萨克拉门托三角洲地区时说:今天位于南部的肥沃三角洲地区……在未开垦前,1850年,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此地,种植糊口。及1870年,中国工人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逐渐全部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被开拓了。
——刘伯骥《美国华侨史》
设问(2)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工对美国开发做出的贡献。
提示 低廉的华工加速美国资本的积累;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
华工对美国开发作出的贡献
(1)在铁路兴修方面,大约1.5万名华工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在农业方面,华工把自己家乡的传统经验带到美国西部并传授给那里的农民,使加州的粮食、水果、花卉等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华工们还在制造业、酿酒业、捕鱼业、工业等行业方面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4)华工还从事商业和服务业等。
唯物史观
“唐人街”地域文化现象
移民的来源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形态,或者极大地改变着土著文化。基于对本族文化的特殊感情,迁移民族人口一般会尽可能地去保存本族文化,但也会随着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以至形成新的民族文化。
近代以来,随着华民出国数量增加以及相同文化、生活习俗的影响,华工在国外往往聚居生活,形成众多的“唐人街”。“唐人街”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体现出移民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家国情怀
返 回
知识网络 必备术语
必备术语
1.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在美国历史上发挥了复杂的作用。保留地制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对美国西部的开发起过推动作用;作为种族压迫的工具,它给印第安人造成了灵与肉两方面的巨大不幸。
2.参与掠夺、瓜分大洋洲的列强之多冠于各洲,殖民统治时间也很长,因此,大洋洲的种族繁多,民族成分复杂。
3.黑奴贸易的废除以及国外劳动力的缺乏,使得贩卖华工成为弥补国外劳动力缺乏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晚清华工大量出洋。
返 回
达标检测 随堂巩固
1.据美国2009年人口普查统计:白人占79.96%,拉美裔占15.1%,黑人占12.85%,亚裔占4.43%,印第安人及阿拉斯加人占0.97%,夏威夷人及其他太平洋岛人占0.18%,华人占0.9%。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原住民的减少 B.种族之间通婚
C.欧洲的殖民扩张 D.大量战争移民

1
2
3
4
5
6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原属于欧洲人的殖民地,因此聚集了大量的白人和黑人,C符合题意。
原住民减少也是由殖民扩张导致的,排除A。
种族之间通婚并不会导致白人和黑人大量增加,排除B。
美国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排除D。
1
2
3
4
5
6
2.《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就定居新领土的人口来说,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就是从非洲向美洲运送黑奴。自中世纪以来,这种奴隶制就从未完全消失。自17世纪末以来,很多国家还为此颁发特许状。这说明
A.自由贸易遭到了逆转
B.殖民扩张引发了劳动力问题
C.非洲经济出现了转型
D.奴隶制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

1
2
3
4
5
6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在对美洲的殖民过程中屠杀了大量印第安人,造成了美洲劳动力不足,因而出现了黑奴贸易,B正确;
此时欧洲盛行的是重商主义,不是自由主义,A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非洲经济出现了转型,也不符合史实,C错误;
奴隶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D错误。
1
2
3
4
5
6
3.1822年,英国接受来自澳洲的优质羊毛6.8万公斤,1830年达到136万公斤以上,成为英国毛纺业最大的供应商。此现象直接导致
A.澳大利亚发生了工业革命
B.白人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居民
C.英国加速向澳大利亚流放罪犯
D.澳大利亚土著的土地不断被剥夺

1
2
3
4
5
6
解析 材料表明澳洲向英国大量出口羊毛,而养羊需要大量土地,这导致澳大利亚土著的土地不断被剥夺,故选D项。
澳大利亚主要是农业殖民地,故排除A项;
白人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居民不是直接影响,故排除B项;
英国加速向澳大利亚流放罪犯与羊毛大量生产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
1
2
3
4
5
6
4.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洲淘金华工
A.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
B.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
C.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自守政策
D.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

1
2
3
4
5
6
解析  据材料“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可知,澳洲淘金华工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促进了中西文化融合,A项正确。
5.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时英国人可以轻易地雇到中国劳工为侵华战争工作;但到1884年中法战争时,香港的苦力却拒绝帮法国人的船只装货。下列哪一选项最能解释这种现象
A.1860年中国劳工为英军工作,印证“工人无祖国”的说法
B.1884年中国劳工生活已大为改善,无须再替外人卖命
C.西方列强一连串侵略中国的行径,激发中国劳工的民族情感
D.中法战争波及香港,影响生计,故当地劳工不愿为敌效力

1
2
3
4
5
6
解析 1860年中国劳工为英军工作,是因为中国劳工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并非“工人无祖国”,排除A。
近代中国工人的生活境遇一直非常悲惨,B与史实不符,排除。
中法战争并没有波及香港,D与史实不符,排除。
香港的苦力拒绝帮法国人的船只装货是因为深重的民族灾难激发了中国劳工的民族感情,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C正确。
1
2
3
4
5
6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1
2
3
4
5
6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 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1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 1 200-3 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答案 基本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1
2
3
4
5
6
返 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