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
A.液溴 B.干冰 C.蔗糖 D.硫酸钡
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0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1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1,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3.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白铁(镀锌)表面有划伤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的保护层
D.在空气中,金属银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4.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溶液相比,前者的pH较大,则下列有关同温、同体积和同浓度的HCN和HClO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酸性:HCN>HClO B.pH:HClO>HCN
C.浓度:c(CN-)<c(ClO-)
D.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HClO>HCN
5.在常温下,下列各组溶液的c(H+)一定等于1×10-7mol/L的是( )
A.pH=2和pH=12的两种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B.0.10mol/L H2SO4与0.10mol/L 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C.将pH=5的CH3COOH溶液稀释100倍
D.pH=1的H2SO4与0.10mol/L 的Ba(OH)2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的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B.AgCl的Ksp=1.8×10-10 mol2·L-2,在任何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c(Ag+)=c(Cl-)且Ag+与Cl-浓度的乘积等于1.8×10-10 mol2·L-2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sp值时,此溶液为 AgCl的饱和溶液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值变大
7.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NH4Cl溶液因水解而显酸性,故NH4Cl是弱电解质
B.纯碱溶液显碱性,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H2CO3+2OH-
C.可乐因含碳酸而显酸性,电离方程式为H2CO32H++CO
D.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FeCl3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8.反应 H2(g) + I2(g)2HI(g)的平衡常数K1;
反应 HI(g)1/2H2(g)+1/2I2(g)的平衡常数K2 ,则K1、K2的关系为(平衡常数为同温度下的测定值)
A.K1=2K2 B.K1=K22 C.K1=1 /K22 D.K1=1/2K2
9.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ΔH为正值,ΔS为负值。设ΔH和ΔS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B.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C.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Na2S溶液和Al2(SO4)3溶液反应制取Al2S3固体
B.蒸干并灼烧AlCl3溶液可获得Al(OH)3固体
C.用Na2S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制取CuS固体
D.蒸发MgCl2溶液制取MgCl2固体
11.在相同温度下,100mL 0.1mol·L-1的醋酸与10mL 1mol·L-1的醋酸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中和反应时所需NaOH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的电离程度小于后者
C.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D.溶液中CH3COOH的物质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12.在-50℃时,液氨的电离跟水的电离相似,存在平衡,2NH3(l)NH+NH,NH的平衡浓度为1×10-15 mol·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液氨中加入NaNH2,可使液氨的离子积变大
B.在液氨中加入NH4Cl,液氨的离子积不变
C.此温度下液氨的离子积K为1×10-30
D.在液氨中加入金属钠可能有NaNH2生成
13.将0.1 mol/L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少量CH3COONa晶体,都会引起( )
A.溶液的pH增加 B.CH3COOH电离程度变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溶液中c(OH-)减小
14.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1∶2∶3
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的
15.如下图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若电解过程中共有0.02mol电子通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A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g
B.甲烧杯中B极上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
C.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极附近先变红
D.烧杯中C极上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
16.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C.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17.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18.已知同浓度的HF的酸性比H2SO3的酸性弱,判断在等浓度的NaF、NaHSO3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HF)+c(F-)=c(HSO3-)+c(H2SO3)
B.c(Na+)+c(H+)=c(HSO3-)+c(F-)+c(OH-)
C.c(HSO3-)>c(F-)>c(OH-)
D.c(F-)>c(HSO3-)>c(H+)
19.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下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的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20. 已知一定温度下,2X(g)+Y(g)mZ(g) ΔH=-a kJ/mol(a>0),现有甲、乙两容积相等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在保持该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X和1 mol Y,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b kJ,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1 mol X和0.5 mol Y,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c kJ,且b>2c,则a、b、m的值或关系正确的是( )
A.m = 4 B.a = b C.a < D.m < 3
二、填空题(共60分)
21. (18分)(1)某温度下,纯水的c(H+)=2×10-7 mol·L-1,则此时c(OH-)为_____;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4 mol·L-1则溶液中c(OH-)为______,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____,此时温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5℃)
(2)已知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
②H2(g)+O2(g)===H2O(g) ΔH2=-242.0 kJ/mol
③CO(g)+O2(g)===CO2(g) ΔH3=-283. 0 kJ/mol
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 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4)常温下,0.l mol·L-1 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 c(CO32-)(填“>”、“=”或“<”)。
(5)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完成后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a ________0.01 mol·L(1(填“>”、“=”或“<”)。
22.(15分)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经测定NaOH的质量分数约为82.0%,为了验证其纯度,用浓度为0.2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试回答下列问题:
(1)托盘天平称量5.00g固体试剂,用蒸馏水溶解于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立即用玻璃棒引流转入 500mL容量瓶中,并洗涤烧杯,将液体也转入容量瓶中,恰好至刻度线;振荡配成待测液备用。请改正以上叙述出现的3处错误 : 、 、 。
(2)将标准盐酸装在25.00mL 滴定管中,调节液面,并记下初始刻度。
(3)取20.00mL待测液,所用仪器有 ,取后待用。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滴定到溶液颜色由 刚好至 色时为止。
(4)滴定达终点后,记下盐酸用去20.00mL,计算NaOH的质量分数为 。
(5)试分析结果偏低可能由下列哪些实验操作引起的 。
A.转移待测液至容量瓶时,未洗涤烧杯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装盐酸
C.滴定时,反应容器摇动太激烈,有少量液体溅出
D.滴定到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悬有液滴
E.读酸式滴定管开始时仰视,读终点时俯视
23.(9分)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g)+2B(g)C(g)+D(g),在不同温度下,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700℃时,0~5min内,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2)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A)不变
C.v正(B)=2v逆(D) D.c(A)=c(C)
(3)若最初加入1.0 mol A和2.2 mol B,利用图中数据计算800℃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 800℃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物质的量浓度如下:c(A)=0.06 mol/L,
c(B)=0.50 mol/L,c(C)=0.20 mol/L,c(D)=0.018 mol/L,则此时该反应__________(填“向正方向进行”、“向逆方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24.(18分)如图,p、q为直流电源两极,A由+2价金属单质X制成,B、C、D为铂电极,接通电源,金属X沉积于B极,同时C、D产生气泡。试回答:
(1)p为______极,A极发生了_________(填反应类型)反应。
(2)C为_____极,试管里收集到______;D为____极,试管里收集到_______。
(3)C极的电极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电路中通过0.004 mol电子时,B电极上沉积金属X的质量为0.128 g,则此金属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A、B电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题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共60分)
21. (18分)(1)
(2)
(3)
(4)
(5)
22.(1)
(2)
(3)
(4)
(5)
23.(9分) (1)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4)
24.(18分)(1)
(2)
(3)
(4)
(5)
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C
D
C
D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D
C
B
B
C
A
D
二、填空题(共60分)
21.(21分)(1)2×10-7mol·L-1;8×10-11mol·L-1;8×10-11mol·L-1;高于(每空2分)
(2)C(s)+H2O(g)==CO(g)+H2(g) ΔH=+131.5 kJ/mol(3分)
(3)Cu(OH)2 (2分) Cu2+ + 2NH3·H2O = Cu(OH)2 ↓+2NH4+(2分)
(4) > (2分) (5)中(2分) >(2分)
22.(12分)(1)天平精确度、 没有冷却就转移液体、 定容没有使用胶头滴管(每空1分)
(2)酸式滴定管(1分)
(3)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和锥形瓶(2分)、黄色(1分)、橙色(1分)
(4)80% (2分) (5)ACE (2分)
23.(9分) (1)0.18 mol/(L·min) (2分)
(2)ABC(2分) (3)0.9(2分) 吸热(1分)
(4)向正方向进行(2分)
24.(18分,每空2分)(1)正 氧化 (2)阳 氧气 阴 氢气
(3)4OH--4e-=== 2H2O+O2↑ (4)64 g/mol (5)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