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峥嵘(róng) 窒息(zhì) 浪遏飞舟(gě) 叱咤风云(zhà)
B.斑斓 (lán) 忸怩(ní ) 不假思索(jiǎ) 婆娑起舞(suō)
C.翌年 (yì ) 荆棘(jì ) 涕泗横流(sì) 大汗淋漓(lí )
D.蓟北 (Jì ) 租赁(lìn) 步履蹒跚(shān ) 遒劲有力(jìn)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踌躇 飘泊 睡眼惺松 阴谋鬼计
B. 寥廓 彷徨 黯然失色 感人肺腹
C. 胆怯 款待 桀骜不驯 心智健全
D. 精悍 惆怅 陨身不恤 星辉斑斓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披肝沥胆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B. 她性格温柔,态度和蔼,见人总是亲切地打招呼,真是不瘟不火,平易近人,人们很喜欢和她共事。
C.一旦手机出现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容易就付诸东流,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D.尽管我们的方案这次没有获准,但只要其设计科学可行,论证无懈可击,就能引起上级的重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重要形式,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B. 今年大蒜价格是去年同期的4倍多,业内人士认为,大蒜价格高涨的原因是“大蒜减产、流感暴发、游资炒作”三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C.为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状态,未来三年里,不仅国家将投资修路以方便农民外出就医,同时还将修建两千个县级医院。
D.我市今年将扩大浐灞的建设力度,把它建设成一个集办公、旅游、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区。
5、填在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⑥④①⑤ C. ③①⑤②④⑥ D. ③④②①⑥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德,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①厩刍:草料。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休复执论 执:持有某种主张
B. 休直方不务进趋 务:致力
C. 帝不能夺 夺:使之改变
D. 吾用休,社稷计耳 计:计策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①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①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②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 ①已而疏辄至 ②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D. ①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②既已,无可奈何
8、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號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②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
台 城
韦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4分)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是说法?为什么?(5分)
【注】①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②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雨巷》)
③ 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④惨象, ;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⑤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再别康桥》)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丢失的香柚
“大串联”①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在气象学校。那一年我才17岁,头一次独自离家远行,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
我第二天病倒了。接连多日,和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发高烧。
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她正俯视我。我知道,她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
我说:“谢谢你,大姐。”看上去她比我大二三岁。
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
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
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
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个字。我失望到顶点,哭了。
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乐山正武斗,乱极了!”
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
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需要带点钱啊!”
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5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黑五类’②。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9元生活费,就剩这5元钱了,你收下吧!”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
我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路上带着,顶一壶水。”
空气里弥漫着柚香。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址吧!”
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
我说:“会的!”
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像寄给我,好吗?”
我默默点了一下头。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
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
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相。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
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没给她写信……
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张像,彩色的。按照那页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信中夹着照片。
信退回来了。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
她哪里去了?
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十年动乱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
【注】①“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②“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人、反革命、坏蛋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黑五类”。
12、文中“大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13、“大姐”为什么希望“我”在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前照相送给她?这一情节暗示了什么?(3分)
14、文章以“丢失的香柚”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5、最后一段中的“消失”除了指同龄人肉体的消失,还有哪两层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
四、语言运用(7分)
16、仿照下面这段话的句式,选择一个具体对象,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生活的思考(4分)
示例:梅,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剥落了生命,你招来了燕语和莺啼。
1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提取三条主要信息,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语文课改的焦点不应集中在鲁迅作品的多寡上。前一阵子,关于鲁迅作品是否“撤出”中学语文课本的问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鲁迅无疑代表着现代文学的巅峰,迄今无人能超越。在中国的中学语文课本和大学的中文教育中,鲁迅的作品不能缺席,也不应缺席。但在哪个年级段的课本中,选择鲁迅的哪些作品、选择多少,则大有讲究。其选择编排的标准,应该服从改进语文教学的需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政治思想教化作用,偏离了语文教学本应体现的核心功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羊城晚报》)
①
②
③
五、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窗子不仅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内充溢着春天的气息,也让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彩虹,让美丽的春天在人们的心田久久驻足。
请以“窗”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 选好角度,自拟标题;2. 运用细节描写,做到夹叙夹议;3. 不少于800字;4.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答题纸
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②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
(1)
(2)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 ②??????????
③??????????
④?????????? ??????????
⑤??????????
现代文阅读(14分)
12、(3分)
13、(3分)
14、(4分)
15、(4分)
语言运用(7分)
16、(4分)
17、(3分)
①
②
③
写作(50分)
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试题答案
1、(3分)【答案】B
A项“遏”读音:è;C项“棘”读音:jí;D项“劲”读音:jìng
2、(3分)【答案】C
A项“睡眼惺松”改为“睡眼惺忪” “阴谋鬼计”改为“阴谋诡计”
B项“感人肺腹”改为“感人肺腑”
D项“陨身不恤”改为“殒身不恤”
3、(3分)【答案】D
披肝沥胆:指以诚相见,可换为“撕肝裂肺”。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可以改为“不急不躁”。
付诸东流:指希望落空或前功尽弃。此处是说什么都没有了,可以用“化为乌有”
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
4、(3分)【答案】A
B.句式杂糅,“原因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种句式混合在一起,舍去“原因”
或“的结果”。
C.语序不当,“国家”放在“不仅之前。
D.搭配不当,“扩大”和“力度”不搭配,应把“扩大”改为“加大”。
5、(3分)【答案】B
横线前面给出的内容谈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与之衔接最紧密的是②句,这样排除了C、D两项;其余五句从两个方面来谈各个国家的不同做法,③句是第一种做法,⑥句中的“征服”紧承③句的“征服自然”。 ④句和文段最后一句话“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呼应,紧承⑥句进行转折。①句是第二种做法,⑤句与最后一句紧密相联。
6、(3分)【答案解析】D项中的“计”的意思是“谋划”,此处“计”是名词或用为动词.
7、(3分)【答案解析】A“以”,连词,表因果;B项中第一个“之”,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代词。C项第一个“而”与“已”搭配,是表时间的副词,可译为“不久”“一会儿”;第二个“而”表修饰。D第一个“何”是“为什么”;第二个“奈”与“何”搭配,议为“如何、怎样”。
8、(3分)【答案解析】二人关系不和谐,韩休敢于当面指责萧嵩,宋璟认为韩休的这种做法是仁者的勇敢。
9、(10分)
①【答案】译文:(我作为)刺史倘若了解百姓的疾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也是心甘情愿的。【解析】本句翻译不是很难,最容易出错的词是“幸”,在这句中作副词,是“本、正”的意思,觉得标准答案中的“倘若”,不如“本来”准确。“倘若”表示的是假设关系,从上下文看,不是假设,是事实。“虽”根据语境译为“即使”,“得罪”不是“得罪了别人”,而是“(自己)获罪”。
②【答案】译文: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解析】“巨猾”与“罪细”结构不同,译为“特别奸猾狡诈的人”也可以,“乃”是“竟、竟然”的意思。“不问”不是“不过问”,应改是“不问罪”。“出”是“驱逐、放逐”的意思。“敢”是个表谦的词。
10、(9分)【答案】(1)因为虽然刘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总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4分)
(2)同意。因为诗人深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节,表述流畅连贯即可)(5分)
(三)11、略(6分)
四、12、(3分)解析:此题要抓住人物语言与动作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善良、乐于助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一种坚毅的品格。
13、(3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考虑“天鹅”本身的含义,天鹅象征着纯洁、美好、和平;其次要联系相关情节和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天鹅是美的化身,“大姐”如此喜欢天鹅,表明她身处困境仍不忘追求美。这一情节暗示了“大姐”心灵像天鹅一般美好纯洁。
14、(4分)【答案示例】“香柚”象征着“大姐”美好的心灵,无私的爱心。“丢失的香柚”既写“大姐”给“我”的香柚在转车时被偷,又另有深意:“文革”使许多像“大姐”这样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的人遭到迫害,使他们在社会上“丢失”,揭露了“文革”的弊端。
15、(4分)【答案示例】(1)宝贵青春的消失;(2)美好心灵的消失。
16、(4分)【答案示例】
书,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和良知。
路,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尘封了历史,你迷蒙着今日和未来。
17、(3分)鲁迅作品 课改 选择
18、(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