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巿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常德巿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9 23: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常德巿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分子力F、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EP=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线为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
B.乙图线为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
C.在r0处分子力最小,分子势能也最小
D.两分子从无穷远处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E.两分子从无穷远处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2.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虽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它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C.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发生,也能在固体中发生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
E.液体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在如图所示的远距离输电电路图中,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线的电阻均不变,随着发电厂输出功率的增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
B.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
C.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增大
D.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增大
二、单选题
4.α粒子在竖直面上运动部分轨迹如图所示,已知α粒子从M运动到N,图中显示α粒子在水平磁场中曲率半径发生了明显、连续变化,引发这一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
A.α粒子本身荷质比变大
B.α粒子所经位置磁场逐渐变弱
C.α粒子受重力作用的影响
D.一路电离空气分子过程中α粒子本身能量减少
5.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应
A.改用红光照射
B.增大绿光的强度
C.延长绿光的照射时间
D.改用紫光照射
6.下列物理学史符合史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C.汤姆孙发现了质子
D.普朗克提出来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k,输出端接有一交流电动机,此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当原线圈两端接有正弦交变电流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P0,电动机恰好能带动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匀速上升,此时理想交流电流表A的示数为I.若不计电动机的机械能损耗,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为P0
B.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mgv
C.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
D.整个装置的效率为
8.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的实质反映了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C.对气体加热,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
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
9.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1匝的矩形线圈,线圈中心上方某处有一竖立的条形磁体,此时线圈内的磁通量为0.04Wb.在0.5s内将条形磁体放到线圈内的桌面上,此时线圈内的磁通量为0.12Wb,则在这个过程中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为( )
A.0.16V B.0.24V C.1.6V D.2.4V
10.如图所示电路中,L是一个不计直流电阻的电感线圈,直流电源1的电压值与交流电源2电压有效值相等,S是单刀双掷开关,C是电容器,A、B是完全相同的小灯泡,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开关S与2接通后,灯B发光,而灯A不发光
B.开关S与1接通后,灯B的亮度比开关与2接通稳定后灯B的亮度低
C.开关S与1接通时,灯A亮一下后熄灭,而灯B逐渐变亮
D.若将电源2换成一个既含有高频信号又含有低频信号的信号源,则当开关与2接通时,通过B灯的主要是高频信号
11.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单色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后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则(  )
A.光的频率比光的低
B.、两种单色光的颜色可能分别是红色和蓝色
C.两光照射在同一金属板上,如果光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光也一定能
D.若两光均是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至基态发出的,则产生光的激发态能级更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牛顿运动的规律
B.电阻定律是指
C.+→n+Y,Y的原子序数为16
D.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是
三、实验题
13.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我们通过宏观量的测量间接计算微观量。
(1)本实验利用了油酸分子易在水面上形成___________(选填“单层”或“多层”)分子油膜的特性。若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这滴溶液中含有纯油酸体积为V,形成面积为S的油酸薄膜,则由此可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_。
(2)某同学实验中先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测量并计算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后,接着又进行了下列操作:
A.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在水面上自由地扩展为形状稳定的油酸薄膜
B.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油酸薄膜的面积
C.将玻璃板盖到浅水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
D.向浅盘中倒入约2cm深的水,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该同学做完实验后,发现自己所测的分子直径d明显偏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将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作为油酸体积进行计算
B.油酸酒精溶液长时间放置,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发生了变化
C.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太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
D.计算油膜面积时,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
(4)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l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面积是0.16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14.如图所示,带有刻度的注射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下部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S=5×10-5m2,活塞及框架的总质量m0=5×10-2kg,大气压强p0=1.0×105Pa.当水温为t0=13℃时,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为5.5mL.(g=10m/s2)
(1)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稳定后测得t1=65℃时,气体的体积为多大?
(2)保持水温t1=65℃不变,为使气体的体积恢复到5.5mL,则要在框架上挂质量多大的钩码?
15.用中子轰击锂核()发生核反应,产生氚和粒子并放出的能量。
(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2)求上述反应中放出的能量对应的质量(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若中子与锂核是以等大反向的动量相碰,则粒子和氚的动能之比是多少?
16.如图是演示用的手摇发电机模型,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 T,线圈匝数N=50匝,每匝线圈面积为0.48 m2,转速150 r/min,在匀速转动过程中,从图示位置线圈转过90°开始计时.
(1)写出交变感应电动势瞬时值的表达式.
(2)画出e-t图象.
1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再到状态C,最后回到状态A,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B时热力学温度为T0,求:
①气体处在状态A和状态C时的温度;
②气体在A→B→C→A的循环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是多少?
五、填空题
18.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发现了________,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在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此时分子力为零,所以乙图线为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故A错误,BC正确;
DE.由于图乙为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可以看出两分子从无穷远处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E错误。
故选BCD。
2.ACD
【解析】
【详解】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运动,它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液体的蒸发导致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B错误;
C.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发生,也能够在固体中发生,故C正确
D.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是静电相互作用力,所以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减小,故D正确;
E.液体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E错误。
故选ACD。
3.C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由于发电厂的输出电压不变,升压变压器的匝数不变,所以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故A错误.
B、由于发电厂的输出功率增大,则升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大,又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2不变,根据P=UI可输电线上的电流I线增大,导线上的电压损失变大,则降压变压器的初级电压减小,则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减小,故B错误.根据P损=I线2R,又输电线上的电流增大,电阻不变,所以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增大,故C正确.根据,则有:;发电厂的输出电压不变,输电线上的电阻不变,所以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随着发电厂输出功率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故选CD.
考点:远距离输电
4.D
【解析】
【详解】
A.运动过程中α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不会发生变化,荷质比不变,选项A错误。
B.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如果磁场逐渐变弱,则半径逐渐变大,而图中α粒子从M运动到N的过程中半径逐渐变小,选项B错误。
C.与磁场力相比,α粒子所受重力可以忽略不计,选项C错误。
D.在运动过程中,α粒子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其本身的能量逐渐减小,运动速度逐渐减小,根据根据,运动半径逐渐减小,符合图中从M到N半径逐渐减小的情况,选项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详解】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km=hv-W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与入射光的强度以及加速电压无关.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知道最大初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6.B
【解析】
【详解】
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A错误;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B正确;汤姆孙发现了电子,选项C错误;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故选B.
7.D
【解析】
【详解】
A、电动机的输出的功率全部对物体做功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所以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为,所以A错误;
B、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入的功率相等,所以输出的功率大小为,所以B错误;
C、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入的功率相等,所以,所以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所以C错误;
D、输出的总功率为,输入的总功率为,所以整个装置的效率为,所以D正确.
点睛: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电动机对物体做功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即为电动机的输出的功率.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一定越大,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气体加热,气体可能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分子间的距离从r0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解析】
【详解】
由题,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量为△Φ=Φ2-Φ1=0.12Wb-0.04Wb=0.08Wb.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故A正确.
10.C
【解析】
【详解】
A.电容器的特点为隔直流通交流,当开关S与2接通时灯A灯发光,A错误;
B.开关S与2接通后,电感线圈始终会阻碍电流的变化,这种阻碍一直存在,所以接通1时要比接通2时更亮,B错误;
C.开关S与1接通一瞬间,电容器充电,有电流通过,灯泡A亮一下,充满电后,电容器不再有电流,灯泡A熄灭;接通电路时,电流增大,电感线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灯泡B逐渐变亮,C正确;
D.线圈对交流电有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电容器对交流电有通高频阻低频的作用,所以若将电源2换成一个既含有高频信号又含有低频信号的信号源,则当开关与2接通时,电容器作为旁路电容,高频电流通过电容器,同时电感线圈阻碍高频电流,所以通过B灯的主要是低频信号,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对于电容器来说能通交流隔直流,而频率越高越容易通过。对于线圈来讲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率交流阻高频率交流。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条纹间距越大,说明光的波长越大,由题图可知光的波长大于光的波长,由
可知,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故光的频率比光的高,A错误;
B.光的波长大于光的波长,若光为红光,则光不可能是蓝光,B错误;
C.因光的频率比光的高,若光照在某金属上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可知光照在该金属上不一定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C错误;
D.因光的频率大,若两光均是由氢原子跃迁至基态产生的,则产生光的能级差大,产生光的激发态能级高,故D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
【详解】
A.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大规律,行星A错误;
B.电阻定律是指,选项B错误;
C.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反应+→n+Y,粒子的原子序数为2,中子n的原子序数为0,则Y的原子序数为2+13-0=15,选项C错误;
D.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是,选项D正确。
故选D。
13. 单层 DACB AC 6×10-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本实验利用了油酸分子易在水面上形成单层分子油膜的特性。若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这滴溶液中含有纯油酸体积为V,形成面积为S的油酸薄膜,则由此可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2)[3]实验中先在浅盘中倒入约2cm深的水,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然后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在水面上自由地扩展为形状稳定的油酸薄膜;将玻璃板盖到浅水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油酸薄膜的面积。则合理的顺序是:DACB。
(3)[4]该同学做完实验后,发现自己所测的分子直径d明显偏大。根据可知:
A.将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作为油酸体积进行计算,则V偏大,测得的分子直径d偏大,选项A正确;
B.油酸酒精溶液长时间放置,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变大,则油膜的面积偏大,则测得的分子直径偏小,选项B错误;
C.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太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则S的测量值偏小,分子直径测量值偏大,选项C正确;
D.计算油膜面积时,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则S测量值偏大,则分子直径测量值偏小,选项D错误。
故选AC。
(4)[5]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的体积为
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14.(1)6.5mL (2)0.1kg
【解析】
【分析】
(1)加入热水后,温度升高,但气体压强不变,故气体发生等压变化,则由盖-吕萨克定律可求得气体的体积;
(2)加上物体使气体做等温变化,则由玻意耳定律可求得变化后的压强,从而由压强公式可求得需增加的质量.
【详解】
(1)加入热水,由于压强不变,气体发生等压变化,V1=5.5mL,T1=t0+273=286K;T2=t+273=338K;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解得:V2=V1=6.5mL;
(2)设恢复到V3=5.5mL时,压强为P3
V2=6.5mL,P1=P0+
由玻意耳定律得:P3V3=P1V2
解得:P3==1.3×105Pa;
又因为:P3=P0+
解得:m=0.1kg
15.(1);(2);(3)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核反应方程式
(2)根据
上述反应中放出的能量对应的质量
(3)设、、、分别为氦核、氚核的质量和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氦核、氚核的动能之比
16.(1) (2)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先求出最大电动势,再由瞬时值的表达式即可得出瞬时值的表达式;根据交流电的公式可得出对应的图象.
(1)由题意知:N=50,B=0.5 T,
从线圈平面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瞬时感应电动势

(2)画线时,最大值是正弦图线的峰值,由纵轴上的刻度值标出;周期由时间轴上的刻度值标出,.e-t图象如图所示:
17.①,;②放出的热量为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由状态方程得
解得
气体从状态B等压到状态C,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解得
②在p-V图像中,气体做功即为图像的面积,所以得:
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被压缩,做功为
从状态B到状态C,气体膨胀,做功为
从状态C到状态A,气体体积不变,做功为
所以在这个循环中,气体做的总功为
理想气体从A态出发经循环回到A态,温度不变,故有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解得
负号说明是放热,放热,。
18. 质子, 147N+42He→178O+11H
【解析】
【详解】
[1][2].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发现了质子,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为:147N+42He→178O+11H.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