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27 13: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说明:1: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所需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S:32 Na:23 K:39 Ba:137 Al:27 Ca:40
第Ⅰ卷 客观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C(s)+ O2(g)==CO2(g);△H=+393.5kJ/mol
B、2SO2+O2==2SO3;△H= —196.6kJ/mol
C、H2(g)+1/2O2(g)==H2O(l);△H=—285.8kJ/mol
D、2H2(g)+O2(g)==2H2O(l);△H= —571.6KJ
2、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
2H2S(g)+O2(g)=2S (s)+2H2O(l) △H=Q2 kJ/mol
2H2S(g)+O2(g)=2S (s)+2H2O(g) △H=Q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 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 Q2>Q1>Q3
3、已知:(1)Zn(s)+1/2O2(g) = ZnO(s)?△H =-348.3 kJ/mol
(2)2Ag(s)+1/2O2(g) = Ag2O(s) △H =-31.0 kJ/mol
则Zn(s)+Ag2O(s) = ZnO(s)+2Ag(s)的?△H等于(  )
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4.在2A(g)+B(g) 3C(g)+4D(g)反应中,下列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min) B、v(B)=0.4 mol/(L·min)
C、v(C)=0.9 mol/(L·min) D、v(D)=1.0mol/(L·min)
5、改变以下反应条件能提高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①温度②浓度③压强④催化剂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已知反应A2(g)+2B2(g)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7、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2B(g)??2C(g),反应达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                  
A.40% B.50% C.60% D.70%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3H22NH3,若将平衡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产生的结果是( )
A.平衡不移动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9、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以上全部
10、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11、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a 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a mol/L的是(  )
A.4 mol A+2 mol B
B.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C.3 mol C+1 mol D+1 mol B
D.3 mol C+1 mol 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
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13、相同温度下,100mL 0.01mol/L的HF与10mL 0.1mol/L的HF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c (H+) C.电离程度 D.c (F-)
14、用0.01mol·L-1 NaOH 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
A.盐酸 B.硫酸 C.硝酸 D.醋酸
15、25℃时,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 ).
A.1×10-7mol·L-1 B.1×10-12mol·L-1.
C.1×10-2mol·L-1 D.1×10-14mol·L-1.
16、下列各式中,属于盐的水解的是(  )
A.CH3COOH+H2OCH3COO-+H3O+ B.HS-+H2OH2S+OH-
C.HSO+H2OSO+H3O+ D.NH3·H2O  NH+OH+
17、为了配制CH3COO-与Na+离子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  )
A.适量盐酸 B.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C.适量KOH D.适量NaCl晶体
18、25℃时pH=13的强碱溶液,当温度升高到100℃时pH值等于 ( )
A.pH=13 B、pH=10 C、pH=11 D、无法确定
19、pH=4的醋酸和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关系前者与后者的比较(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20、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再用0.1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等于5mL
第II卷 客观卷(共40分)
21.(20分)
(1)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热后颜色变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若在该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 _ 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说明)。
(2)现有pH=2的HCl溶液100 mL,要使它的pH=3,如果加入蒸馏水,需加水________mL;如果加入pH=4的HCl溶液,需加入此HCl溶液________mL(假定溶液体积有加和性,下同)。
(3)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________。
(4)将0.1 mol/L盐酸和0.06 mol/L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该混合溶液的pH=________。
(5)25℃时,pH=a的10体积的某强酸与pH=b的1体积的某强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a和b满足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分)一定温度下,在5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CO和9 mol H2O,发生如下反应:CO (g) + H2O (g) CO2 (g) + H2 (g), 达平衡时,测得H2O(g)的体积分数为 。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
(2)若起始时加入CO和H2O各2 mol,保持温度不变,则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3、(14分)
(1)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下同),溶液中c(Na+) c(CH3COO-)(填“ >” 或“=”或“<” )。
(2)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 ,
溶液中c(Na+) c(CH3COO-)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浓度相等,则混合后溶液呈 ,醋酸体积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4)将m mol/L的醋酸和n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醋酸溶液中c(H+) 氢氧化钠溶液中c(OH-),m与n的大小关系是m n。
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B
A
B
A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D
B
B
B
C
B
A
高二年级化学答案
21、(每空2分)(1) CO+H2O??HCO+OH-
(2)900 1 000 (3)10.7 (4)12 (5)a+b=1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