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0 10: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以东非、西非、南非为代表的古代非洲文明和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为代表的美洲文明的特点及其社会情况。
学习难点:认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以及其可以在独立的条件下产生,并创造相应的制度。
【时空定位】
【名词解释】
浮动园地:“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然后,农民们再挖去表层的泥土,用于建造新的“浮动园地”,于是,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
【问题引领】
按照教材子目,参考学习聚焦栏目,每个子目提出1-2个基础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能够完成对教材的初步掌握。
阅读课本第二子目,归纳玛雅文明的成就。
阅读课本第二子目,思考印加人如何统治庞大的帝国。
【深入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廷巴克图,位于撒哈拉商路上的“尼日尔河之岸”。14世纪,世界黄金的2/3来自于西非,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巨大利润吸引了众多商人参与“黄金—盐”贸易,经过廷巴克图的驼队动辄成百上千,进城门就要花上一整天时间。14世纪末,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尔大学。该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讲学交流,使这座城市声威远震。“若论社会公共机构的稳固、政治权利、道德纯洁、人身安全、对外邦人的体贴和同情、对学生和学者的谦恭有礼,没有哪里能与廷巴克图相比”。14—16世纪是廷巴图克的“黄金时期”。“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们习惯在夜间漫步于城中,弹奏乐器,载歌载舞”,“这里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教士和其他有学问的人,这种储备是靠国王慷慨地支付种种费用来维持的。在这里,潜水员捞上来的巴巴里的手稿和书籍,能卖出比其他任何商品都高的价钱”。
——摘编自占心磊《跨撒哈拉贸易和廷巴克图的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4—16世纪的廷巴克图在西非文明史上的地位,并分析说明其成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庄园 阿兹特克的“浮动园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世纪西欧与美洲阿兹特克人的农耕方式(相同或不同均可),并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知识框架】
(一)古代非洲文明
区域 国家 存在时间 特征
东非 阿克苏姆 公元前后兴起 4世纪鼎盛 7世纪后衰亡 信奉基督教 地域广大的王国; 对外贸易兴盛
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 10-15世纪 城市国家 对外贸易繁荣
西非 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 8-15世纪 中央集权统治 奴隶制广泛存在 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 文化繁荣 对外贸易发达
南非 津巴布韦 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进入鼎盛期 巨石建筑
(二)古代美洲文明
区域 文明 存在时间 文明成就
中美洲 玛雅文明 15世纪衰落 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 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 用20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
阿兹特克文明 14世纪兴起 16世纪鼎盛期 浮动园地 特诺奇蒂特兰城
南美洲 印加文明 12世纪建立; 15世纪末16世纪初进入鼎盛期 中央集权 土地国有 编制人口调查表 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直通高考】
1.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
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
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
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2.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3.如图是一件发现于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的瓷器,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件文物可以用于说明东非国家(  )
A.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B.手工业生产很发达
C.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D.对外贸易范围广泛
4.下表为古代非洲文明简表。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地区 表述
A 北部非洲 接近亚欧大陆,文明开化较早
B 东部非洲 桑海帝国政治法律制度完备、文化学术繁荣
C 西部非洲 拥有比较发达的对外贸易
D 南部非洲 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5.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  )
①阿克苏姆王国 ②玛雅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晷、采石地点等。该遗址反映了(  )
A.印第安人高超的城市建筑艺术 B.阿兹特克人国家发达的城市化水平
C.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中心 D.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
7.阿克苏姆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公元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的文字。由此可知(  )
A.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
B.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
C.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
D.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
8.在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玛雅文明曾被誉为“美洲的希腊”。这主要因为玛雅文明(  )
A.与希腊文明有相同的内容 B.与希腊文明有相似的历史地位
C.最早被欧洲希腊人发现 D.与希腊文明一样,以商贸见长
9.1995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映了(  )
A.学者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 B.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
C.非洲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 D.非洲文化与发展研究有待继续深化
10.阅读下表内容,据此可知(  )
帝国 秦朝 罗马帝国 印加帝国皇帝制度
统治方式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B.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
C.人类文明进程具有规律性 D.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
二、材料阅读
1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13世纪初期,一个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宏伟石制建筑群出现在今大津巴布韦的尼扬达附近。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它是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庞大王国的都城。15世纪末期是其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石建筑群的周围。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他们组织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15世纪大津巴布韦的社会发展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问题引领】
1.阅读课本第二子目,归纳玛雅文明的成就。
①城市建筑精美,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②制作出精美的陶器。
③发明的独特的文字。
④用复杂的历法纪年。
⑤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
2.阅读课本第二子目,思考印加人如何统治庞大的帝国。
①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②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③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
④为征税和征兵,征服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⑤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⑥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深入探究】
1.【答案】
地位:西非地区(撒哈拉商路上)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3分)
成因:位于尼日尔河岸,农业发展较好;处于撒哈拉商路,贸易兴盛;修建大学,吸引各地学者,扩大了影响力;经济繁荣,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俗。(每点2分,共8分)
【解析】第一小问地位,据材料“廷巴克图,位于撒哈拉商路上的‘尼日尔河之岸’”“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得出西非地区(撒哈拉商路上)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尼日尔河之岸”得出位于尼日尔河岸,农业发展较好;处于撒哈拉商路,贸易兴盛;据材料“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尔大学”得出修建大学,吸引各地学者,扩大了影响力;据材料“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们习惯在夜间漫步于城中,弹奏乐器,载歌载舞”得出经济繁荣,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俗。
2.【答案】
观点: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阿兹特克人的农耕方式有巨大差异。(1分)
评述:西欧封建庄园的农耕方式盛行,而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西欧1分,阿兹特克1分。)中世纪的西欧统治者通过实行层层分封的封土制度,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封建庄园。这些封建庄园大多有耕地、果园、草场、牧场、休耕地等,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征。它是封君封臣制度存在并巩固的经济基础;但由于其独立性为封建割据奠定了基础,采用农奴劳动也制约了生产力和工商业城市的发展。(背景2分,作用两个方面共4分。)中世纪的阿兹特克人为了解决湖岛上日益增多的都城人口的生存问题,发明了“浮动园地”。这种做法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也为其扩张战争提供了经济和人力基础。(背景2分,作用答出2条可得3分。)
【解析】首先根据两幅图片和所学知识确定中世纪和美洲阿兹特克人的农耕方式,即中
世纪的西欧是以封建庄园的农耕方式为主而阿兹特克是以“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为主,由此确定观点为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阿兹特克人的农耕方式有巨大差异;其次对观点进行评述,即说明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庄园形成的原因和意义以及阿兹特克“浮动园地”形成的原因及意义,例如:中世纪的西欧统治者通过实行层层分封的封土制度,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封建庄园,这些封建庄园大多有耕地、果园、草场、牧场、休耕地等,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征,它是封君封臣制度存在并巩固的经济基础,但由于其独立性为封建割据奠定了基础,采用农奴劳动也制约了生产力和工商业城市的发展。中世纪的阿兹特克人为了解决湖岛上日益增多的都城人口的生存问题,发明了“浮动园地”,这种做法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也为其扩张战争提供了经济和人力基础。最后在表述中要论证充分,评述其积极和消极作用。
【直通高考】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本特起初对古津巴布韦文化没信心,后来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来文化创造的,由“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其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倾向,故选C项;材料“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说明本特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有联系,排除A项;材料重在强调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忽视与偏见,没有涉及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种族歧视与偏见使本特的观点带有个人主观判断,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中提到内部交流较少,不是没有交流,排除A项;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由此推理战争的可能性较小,排除B项;根据史实可知印第安文明是因为殖民者入侵导致了衰落,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坦桑尼亚中的陵墓中出土原产于15世纪产自中国的瓷器,说明当时东非国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奴隶劳动问题,排除A项;出土中国的瓷器不能说明东非国家手工业发达,排除B项;仅从出土中国的瓷器来看是无法得出东非国家贸易广泛的结论,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桑海帝国是西部非洲兴起的重要国家,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北部非洲接近亚欧大陆,文明开化较早,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拥有比较发达的对外贸易,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今津巴布韦境内的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阿克苏姆王国是古代非洲文明,故①错误;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文明,故②正确;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阿兹特克文明,故③正确;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印加文明,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晷、采石地点等”可知印第安人具有高超的建筑艺术,故选A项;马丘比丘遗址是印加人所留,并非阿兹特克人,排除B项;安第斯地区的中心是库斯科,排除C项;玛雅文化与印加文化是各自相对独立的印第安人文化,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阿克苏姆文字“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据此可知,阿克苏姆文字受到了印度文、希腊文的影响,即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故选D项;题干之意着重在于论述阿克苏姆文字受到了外来文字的影响,并且该影响还比较大,虽然在题干中述及了阿克苏姆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但这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A项;题干中述及了阿姆哈拉文“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的文字”但是没有述及其是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排除B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阿姆哈拉文受到了印度文、希腊文的影响,不能扩大为其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排除C项。
8.【答案】B
【解析】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重要源泉,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相似,故选B项;玛雅文明属于美洲文明,体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建筑上,希腊文明属于欧洲文明,以城邦政体、哲学见长,两者各具特色,排除A项;1839年,美国探险家史蒂芬斯在中美洲热带雨林中发现玛雅文明的遗迹,排除C项;玛雅文明以农为基,不擅长商贸,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当今学者们对于非洲传统文化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这反映出对非洲文化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化,故选D项;题干仅是述及非洲传统文化的落后性,而不是说学者们研究非洲史观念的落后,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了当今学者们研究非洲传统文化的观点不一致,不是对其研究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排除B项;题干中述及了非洲传统文化“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但这并不是题干的着重之意,排除C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均出现了君主集权统治和地方分区管理,说明不同地域的文明在统治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相似性,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罗马帝国与印加帝国在国家管理方面的同一性,排除A项;集权政治在古代世界政治发展中并不具备普遍性,排除B项;三大古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生产力和历史地理的限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发展的特点,排除D项。
二、材料阅读
11.【答案】
(1)城市建筑水平较高;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6分)
(2)黑格尔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2分)不同意。(2分)
理由:撒哈拉以南非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东非沿海曾出现桑给巴尔等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西非曾兴起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马里城市和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是重要文化中心。南非出现过津巴布韦国家,城市发展,有宏伟的建筑。(4分,答出东非、西非、南非中的两处文明成就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状况,据材料一“一个被称为“大津巴布韦”……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它是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庞大王国的都城”可得大津巴布韦的建筑水平比较高;据材料一“15世纪末期是其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石建筑群的周围”可得大津巴布韦的规模较大,人口较多;据材料一“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他们组织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可得商品经济繁荣而且对外贸易发达。
(2)第一小问看法,由材料二“‘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可得黑格尔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第二小问你是否同意,黑格尔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否定很明显不符合历史史实,所以是不同意。第三小问理由,撒哈拉以南非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东非沿岸曾出现桑给巴尔等国家,西非出现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南非出现过津巴布韦国家,他们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所以不能说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和未开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