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教案: 专题二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教案: 专题二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27 14:0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教案: 专题二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人教版).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要求
名师解读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是每年高考的热点,也是高中化学反应中与离子反应并存的一大支柱。考查内容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计算机综合应用等。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判断的解题思维要点是正确判断各元素(特别是变价元素)的化合价,这既是解题的前提,更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准确找到变价元素,才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正确解题。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解题思维要点是借助变价元素分析物质得失电子情况,紧扣氧化剂得电子与还原剂失电子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整体思维,可快速获得正确结果。
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I
3.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III
基础巩固
一、 用分类思想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1.根据反应中有无________转移或元素____________是否发生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____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____反应。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二、 结合实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实例:在Fe2O3+3CO2Fe+3CO2的反应中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元素被还原;Fe2O3具有氧化性,CO具有还原性;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是还原产物。
1.相关概念
还原剂在反应中表现为所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实质上____电子。还原剂具有________性,反应时本身被__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得到________产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表现为所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实质上______电子。氧化剂具有________性,反应时本身被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得到________产物。
2.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
①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一般被还原为________。
②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如浓硫酸,一般被还原为________。
③过氧化物:如H2O2,一般被还原为________。
(2)常见还原剂
①活泼的金属单质:如Zn,一般被氧化为________。
②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H2,一般被氧化为________。
③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如CO,一般被氧化为________。
(3)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还原产物    中间价态  氧化产物
三、 电子转移表示法及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其中属于歧化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归中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
自我校对:
一、
1.电子 化合价 氧化还原 非氧化还原 有无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2.
二、
Fe2O3 CO C Fe CO2 Fe
1.升高 失 还原 氧化 氧化 氧化 
降低 得 氧化 还原 还原 还原
2.(1)①Cl- ②SO2 ③H2O (2)①Zn2+ ②H2O ③CO2
(3)Fe Fe3+ S SO H2O O2
三、
 (1) 、(5)  (2)  (3)   (3) 、(4)、(5)
实验探究
拓展实验:碘酒五变色
【原理】火柴头里含有硫磺、氯酸钾等,划燃火柴头后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在水溶液中,单质碘跟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无色的氢碘酸,氢碘酸遇双氧水后被氧化而又析出单质碘。单质碘遇淀粉会变蓝。单质碘遇氢氧化钠,会发生歧化反应而生成无色的物质。
I2+SO2+2H2O===H2SO4+2HI
2HI+H2O2===I2+2H2O
3I2+6NaOH====NaIO3+5NaI+3H2O
【准备】称取2g碘、1.5g碘化钾,用75%乙醇溶解、稀释到100mL,得到碘酒溶液(药房购买的医用碘酒溶液也能用)。
【操作】
(1)找一只无色透明的带盖小瓶子(容积约30mL),加入约10mL水,再滴加2~4滴碘酒,无色的水变成啤酒色。
(2)取几根火柴,把火柴头靠在一起,划燃后迅速把这束火柴插入上述小瓶内。等火柴头在瓶内的液面上燃尽后取出火柴杆,盖上盖子,振荡瓶内溶液。片刻后啤酒色变成无色透明。
(3)向上述小瓶内加入少量双氧水,溶液呈现浅棕黄的啤酒色(如果变色不明显,可以滴加几滴稀硫酸)。
(4)在小瓶内再加入少量面包粉或饼干屑或家用淀粉等,略摇晃一下瓶子,溶液变成深蓝色。
(5)向上述瓶内加入几毫升碱溶液(如6mol/L氢氧化钠),略振荡一下,深蓝色褪尽,溶液变成浊白色(溶液的浑浊是由饼干屑等造成的)。
【说明】
上述各步变化的顺序可以自行编排。例如,在水中放入碘酒后,先加淀粉使溶液呈深蓝色,再划火柴使蓝色褪尽。在上述第(5)步得到的浊白色溶液中加些酸,碘会再次析出而使溶液又呈深蓝色。 
练一练:
已知Cl-、I-、Fe2+、SO2、H2O2均具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顺序为:
Cl-<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进行的是( )
A.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4H+
B. I2 + SO2 + 2H2O = 2H2SO4 + 2HI
C.H2O2 + H2SO4 = SO2↑ + O2↑ + 2H2O
D. 2Fe2+ + I2 = 2Fe3+ + 2I-
重点突破
一.直击考点:
考点一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该考点主要是以选择题题型出现。在化学上,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把化学反应分成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类型反应,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前者分类根据化学反应实质,后者分类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的多少和类别,所以从分类的根据上看,前者较后者更深入本质。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关键是看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组成形式上区分的,因此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有交叉的地方。
【例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
Cu2S+O2===2Cu+SO2 
B.3O2===2O3
C.Fe2O3+3CO2Fe+3CO2
D.2Na+2H2O===2NaOH+H2↑
E.CaCO3CaO+CO2↑
F.2H2O2===2H2O+O2↑
G.SO3+H2O===H2SO4
H.2Fe+3Cl22FeCl3
I.H2SO4+2NaOH===Na2SO4+2H2O
【解析】关键是看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
【答案】ACDFH GH EF AD I
【点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化合、分解、复分解反应,其中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有单质参与,必然有化合价的升降,
而化合、分解则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不是。复分解反应由于只是阴阳离子的相互交换,没有化合价的升降,所以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二 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该考点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要求,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弄清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即价升高→失电子→是还原剂→具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产物、价降低→得电子→是氧化剂→具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还原产物。
【例2】氮化铝(AlN)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考点三 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
该考点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一般来说,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
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例3】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F2、K、HCl B.Cl2、Al、H2 C.NO2、Na、Br2 D.O2、SO2、H2O
考点四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该考点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氧化反应是失去电子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化合价升高),还原反应是得到电子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化合价降低) 。
【例4】 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
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可拆写为氧化反应式:Cu-2e
-=Cu2+,还原反应式:2Fe3++2e-= 2Fe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将反应Zn+2H+ = Zn2++H2↑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
氧化反应式: ,还原反应式: 。
⑵将反应3NO2+H2O = 2H++2NO3—+NO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
氧化反应式: ,还原反应式: 。⑶已知某反应的两个“半反应式”:CH4+10 OH--8e-=CO32-+7H2O,O2+2H2O+4e-= 4OH—,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
考点五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该考点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本质是由它们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来决定的,具体判断时可根据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来判断,有时还可根据元素周期表、物质活动性顺序表、外界条件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判断。
【例5】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16H++10Z-+2XO===2X2++5Z2+8H2O;
②2M2++R2===2M3++2R-;
③2R-+Z2===R2+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Z2<R2<M3+
B.还原性强弱顺序为:X2+<Z-<R-<M2+
C.Z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
常温下可发生反应2M2++Z2===2M3++2Z-
考点六 电子转移总数及表示
该考点主要是以选择题出现。单线桥法的线桥从还原剂开始,指向氧化剂,线桥上只标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的总数目,不标得或失;它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即箭头的方向就是电子转移的方向。双线桥法,还原剂和氧化产物对应,标失去的电子数目,氧化剂和还原产物对应,标得到的电子数。它表示得失电子的结果,即还原剂失去电子结果转化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结果转化为还原产物。
【例6】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考点七 氧化还原法反应的配平
该考点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而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或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必然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配平的步骤:
标好价:正确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列变化: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
求总数:求元素化合价升高数和降低数的总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配系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细检查:利用“守恒”三原则(即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逐项检查配平的方程式是否正确。
【例7】把图3-1(b)的碎纸片补充到图(a)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离子方程式。对该离子方程
1.全变从左边配: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
2.自变从右边配: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一般从右边着手配平。
3.缺项配平法:先使得失电子数配平,再观察两边电荷。若反应物这边缺正电荷,一般加?H+,生成物一边加水;若反应物这边缺负电荷,一般加OH-,生成物一边加水。然后进行两边电荷数配平。
考点八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该考点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历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初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例8】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二、走出误区:
误区一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弄反
氧化剂是氧化还原剂的,而自身被还原,同理还原剂也是这样,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例1】 在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为( )
A. 2:1 B. 1:2 C. 3:1 D. 1:3
错解:A
原因:在答题时将氧化剂与还原剂的量弄反了。
正解:B
原因:本题涉及的反应为歧化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NO2。其中2NO2→2HNO3的变化为还原剂发生的反应,NO2→NO的变化为氧化剂发生的反应。
误区二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关系不熟练
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同理还原剂亦然。
【例2】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 )
A. KClO3→KCl B. KCl→AgCl C. H+→H2 D. C→CO2
误区三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不清
概念是解题的依据和根本,只有准确理解概念,才可能正确解题。如果对概念的本质把握不准或理解不深刻、混淆相近概念、对概念不熟悉或认识有疏漏(如对一些特殊性问题把握不准),都会造成解题出错。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比较多,要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而不是孤立的记忆某一个概念。
【例3】 往一定量的KClO3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和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A.1∶6 B.6∶1 C.1∶5 D.5∶1
误区四 思维不严密
严密思维是正确解题的保证。在解题过程中,对反应变化的不确定性、问题的开放性、隐含条件或知识的挖掘不力等,都会造成解题时思维不严,导致答案出现失误。
【例4】向NaBr、NaI和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已知Br2易挥发,I2易升华),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A.NaCl、Na2SO4 B.NaCl、NaBr、Na2SO4 C.NaCl、Na2SO4、I2 D.NaCl、NaI、Na2SO4错解:D
原因:主要是忽略了三种阴离子Br-、I-、SO32-与Cl2反应的先后顺序。
正解:A、B
原因:本题中,阴离子Br-、I-、SO3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Br-误区五 审题不细致
仔细审题是准确解题的重要前提。在某个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分析中,常常同时出现多个限制性条件,概念辨析中常出现“错误”、“正确”、“不一定”等词。
【例5】在下列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
A. 2Na+2H2O==2NaOH+H2↑ B. C+H2O(g)==CO+H2
C. CaO+H2O==Ca(OH)2 D. Cl2+H2O==HCl+HClO
错解:C
原因:C项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正解:D
原因:本题有两个限制性条件:一是“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排除A、B项;二是“氧化还原反应”,排除C项。故答案为D项。
误区六 方法不当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氧化还原反应有关问题分析中,用守恒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如电子得失守恒、质量守恒(主要是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适用于有离子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更多的时候要联合应用上述守恒方法。
【例6】若锌与稀硝酸反应时,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Zn+10HNO3==aZn(NO3)2+bM+cH2O,则a、b、c、M可能分别为( )
A. 4、1、5、N2O B. 4、2、4、NO2
C. 4、1、3、NH4NO3 D. 4、3、5、NO
错解:只选A项或A、B项。
原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前后氮原子的个数相等,得结论。
正解:A、C
原因:本题直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解,但繁琐易错,可将质量守恒与电子得失守恒结合求解。本题分两种情况讨论:
(1)M中N全部被还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a=4(Zn守恒),故被还原的氮的原子数为10-8=2(个)。设M中N的化合价为+n,由电子得失守恒有:2×(5-n)=8,解得n=1,即M为N2O。
(2)M中N部分被还原(如NH4NO3)。a=4(Zn守恒),此时被还原的氮原子只有1个,且还原后其化合价为-3。反应中Zn失电子情况为4×2=8,N得电子情况为(+5-(-3))=8,二者相等,故NH4NO3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C项。
巩固复习
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是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下列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①CO+CuOCO2+Cu
②2Al+Fe2O3Al2O3+2Fe
③2O33O2
④Cl2+2FeCl2===2FeCl3
A.①②  B.②③   C.①    D.③④
2.【答案】C 
【解析】 ②属于置换反应,③反应前后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④属于化合反应。
3.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
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
C.在H2O2分解过程中, 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
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答案】CD
【解析】由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可知,氧化性是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还原性是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由方程一可知,氧化剂H2O2氧化性比氧化产物Fe3+强,由方程二可知,还原剂H2O2还原性比还原产物Fe2+强,所以A错误;方程一和方程二相加,即H2O2分解生成H2O和O2,H2O2呈弱酸性,所以随着反应进行,pH升高,B错误;H2O2分解Fe3+或Fe2+作催化剂,所以总量不变,C正确;因为Fe2+可导致H2O2分解,所以H2O2生产过程要避免混入Fe2+,D正确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B.在反应4HCl(浓)+MnO2===MnCl2+Cl2↑+2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
C.KMnO4、O2、H2O2、H2SO4(稀)、H2O、K2SO4、MnSO4存在于同一化学反应中,配平后硫酸的化学计量数为5
D.3Fe3O4+28HNO3===9Fe(NO3)3+NO↑+14H2O反应中每还原0.2 mol氧化剂,就有0.6 mol电子转移
5.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16H++10Z-+2XO===2X2++5Z2+8H2O;
②2M2++R2===2M3++2R-;
③2R-+Z2===R2+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Z2<R2<M3+
B.还原性强弱顺序为:X2+<Z-<R-<M2+
C.Z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
D.常温下可发生反应2M2++Z2===2M3++2Z-
温下可发生反应2M2++Z2===2M3++2Z-,D项正确。
6.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广阔,一种制备Na2FeO4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对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O2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B.O2是氧化产物
C.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2 mol FeSO4发生反应时,共有10 mol电子转移
7.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ClO2)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OH+NaClO3+H2SO4===ClO2↑+CO2↑+Na2SO4+H2O(未配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是氧化剂
B.通过反应可判断NaClO3的氧化性强于Na2SO4
C.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生成1 mol C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
8.在11.2 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X,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21.4 g沉淀,则下列表示X组成的选项中合理的是(  )
A.0.3 mol NO2   B.0.3 mol NO、0.1 mol NO2
C.0.6 mol NO D.0.3 mol NO2、0.1 mol NO
8.D 【解析】 加入足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生成金属阳离子,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金属阳离子完全沉淀,则固体质量增加的部分为金属阳离子结合的氢氧根离子,而金属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正好等于金属结合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0.6 mol,硝酸共得了0.6 mol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知D正确。
9. 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10. 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 +12H2O====7Cu2S+5FeSO4 +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电子转移
C. 产物中SO42-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 FeS2只作还原剂
10.【答案】C
【解析】分析反应
11. 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 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12. 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08889 B.0.08000 C.0.1200 D.0.2400
12.【答案】B
13. 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SO2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合理的是 (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浓硫酸吸收
(3)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S2O82-+2I-=2SO42-+I2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的催化过程。 、 (不必配平)。
(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I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 。
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N溶液 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
所选试剂为 。证明炉渣中含有的实验现象为 。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 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4)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
提高训练
15. 2 g 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用400 mL 0.075 mol·L-1 KMnO4溶液处理,发生反应如下:
8+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
6+5CuS+28H+===5Cu2++5SO2+6Mn2++14H2O
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SO2,剩余的KMnO4恰好与350 mL 0.1 mol·L-1(NH4)2Fe(SO4)2溶液完全反应。
(1)配平KMnO4与(NH4)2Fe(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H+Mn2++Fe3++H2O
(2)KMnO4溶液与混合物反应后,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3)欲配制500 mL 0.1 mol·L-1 Fe2+溶液,需称取(NH4)2Fe(SO4)2·6H2O(M=392 g·mol-1)的质量为_________ g。
(4)混合物中Cu2S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答案】(1)1 5 8 1 5 4 (2)0.007 (3)19.6 (4)40%
【解析】根据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KMnO4—5(NH4)2Fe(SO4)2,则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0.07 mol。
需称量固体的质量为:0.5 L×0.1 mol·L-1×392 g·mol-1=19.6 g
假设混合物中Cu2S的物质的量为x,CuS的物质的量为y,结合以上数据列出方程组:
,解得结果,
则混合物中Cu2S的质量分数为:×100%=40%。
16.某厂废水中含5.0×10-3 mol·L-1的Cr2O,其毒性较大。某研究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中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重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__。
(4)欲使1 L该废水中Cr2O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g FeSO4·7H2O。
17.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用途的高效安全消毒剂。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消毒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的有机氯化物。
(1)在ClO2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方法二: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
用方法二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ClO2处理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中ClO的含量不超过0.2 mg/L。饮用水中ClO2、ClO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ClO2被I-还原为ClO、Cl-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3-4所示。
当pH≤2.0时,ClO也能被I-还原为Cl-。反应生成的I2用标准溶液滴定:
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请写出pH≤2.0时,ClO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V 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步骤2:调节水样的pH为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入少量淀粉溶液,用c mol/L Na2S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O3溶液V1 mL。
步骤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6:再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 mL。
③根据上述数据,测得该饮用水样中ClO的浓度为________mol/L(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④若饮用水中ClO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Fe2+将ClO的还原成Cl-,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
18.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3(1)已知铁酸盐(MFe2O4)被H2高温还原时,发生反应的MFe2O4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还原产物MFe2Ox中x=________,MFe2Ox中+2价铁与+3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在酸性溶液中,Fe2O易转化为Fe2+:
Fe2O+2e-+8H+―→2Fe2++4H2O
有K2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3.5 1∶1
(2)Fe2O+Cu2O+10H+===2Fe2++2Cu2++5H2O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