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19.1最快的信使考点讲义(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物理下册19.1最快的信使考点讲义(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9 20:2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1 最快的“信使”
知识点一 认识电磁波
1.信息的记录与传递方式多种多样,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深入发展。
(1)信息的含义和形式:信息就是指有用的消息。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语言信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等。
(2)信息的传递方式和特点
①古代:用烽火、信鸽和驿马等方式。烽火传递信息虽然速度快,但具体的信息内容难以获得,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信鸽和驿马传递信息,虽然信息内容具体,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好,但是传递速度慢。
②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用各种交通工具运输邮件和使用有线电话。虽然信息内容具体,准确性与可靠性较好,但速度相对现代来说较慢。
③现代:已较普遍地使用手机、可视电话和电子邮件。实现了“快速、准确和可靠”三大目标。
例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信息必须通过传播才有实际意义。下列工具中不属于信息传递工具的是(  )
A.烽火台     B.微波炉
C.手机 D.电报机
解析:古时候遇到战事或紧急事件时,在烽火台上点燃烟火作为信号来报警的,故A选项不合题意;微波炉是一种家用电器,是利用电磁波加热食物的一种设备,不能用来传递信息,故B选项符合题意;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是一种通信工具,故C选项不合题意;电报机是通过发送电码来传递信息的,是一种通信工具,故D选项不合题意。
答案:B
2.实验探究:电磁波的产生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分析
取一台中波收音机,转动调谐旋钮,将指针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且将音量调到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先将导线的一端跟电池的一个极相接,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个极断断续续地接触 在电路通、断的瞬间,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 收音机发出声音,表明接收到了电磁波,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
探究归纳:变化的电流能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
3.认识电磁波
(1)概念: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就会向四周发射一种波。在物理学中,把这种“波”叫做电磁波。
(2)电磁波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电磁波是一种波,具有波的特征。
定义 单位 决定因素 关系
波速(c) 1s内波传播的距离 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传播介质 在真空(或空气)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频率(f) 电磁波每秒向前传播的波长数 赫兹(Hz),常用的还有kHz、MHz,其换算关系:1kHz=103Hz,1MHz=103kHz=106Hz 振源的振动快慢
波长(λ) 两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如图) 米(m) 由波的频率和波的传播速度决定,即由振源和传播的介质决定
(4)电磁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例2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是电磁波
B.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C.手机不能接收电磁波
D.红外线是电磁波
解析:超声波属于声波的一种,不是电磁波,故A选项错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选项错误;手机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能接收电磁波,故C选项错误;红外线属于电磁波,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知识点二 电磁波的应用 精练版P42
1.电磁波谱: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它们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人眼可看到的电磁波的波长大约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称为可见光。
2.电磁波的用途: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特点不同,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
(1)在医学上:医生用射线做脑外科手术;用X射线判断身体某部位是否出现异常。
(2)在通信上:利用微波及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无线电波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移动通信、雷达、导航等方面;正是有了电磁波我们才能在汪洋大海中、在太空中建立广泛的联系。
(3)在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空调、电视机等的遥控器用的是红外线,我们看书靠的是可见光,微波炉加热食品用的是微波。
例3 下列设备的运行与电磁波无关的是(  )
A.“嫦娥四号”接收地面指挥中心的运行指令实现变轨而奔向月球
B.汽车上安装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确定行驶路线和距离
C.医院里,医生利用B超可观察到母体内的婴儿情况
D.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利用手机进行通讯联系
解析:地面指挥中心通过发射电磁波来实现对“嫦娥四号”的控制,故A不合题意;GP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用以确定行驶路线和距离,也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故B不合题意;医院里,医生利用B超可观察到母体内的婴儿情况,B超是超声波,故C符合题意;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不合题意。
答案:C
易错点 电磁波产生的条件
有的同学误认为导体中有电流就会产生电磁波。实际上只有当导体中的电流迅速发生变化时,导体才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例4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方向、大小变化很快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B.在房间内不开收音机、电视机时,房间内不存在电磁波
C.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由电台传到用户,变化的电流也由电台传到用户
解析:由电磁波产生的原因可知A选项正确;电磁波由电台、电视台不断地向外传播,人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即使房间内不开收音机、电视机,电磁波也存在,故B选项错误;声波和电磁波虽然都是波,但它们的传播特点却不相同,声波的传播必须有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选项错误;电磁波传播的只是变化电流的形式和能量,并不是将电流本身向外辐射,故D选项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