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10 10:3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第95~96页)
编写意图
(1)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作准备,教材编排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例11教学不进位、不退位的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借助现实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整千数的加法口算,并呈现了两种算法:一是利用数的组成及数的意义得到结果;一是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到结果。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整千数的减法则自学,给学生的探究留出了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
(3)例12教学进位、退位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它们都可以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以加减法对比的方式呈现两组算式,方便学生掌握算法。在算法上则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与类推自己解决问题——归结为20以内的加减法。这里不进行计算法则的表述和记忆,重在让学生经历计算过程、理解计算方法。
(4)“做一做”第1题以加减法对照的方式呈现,方便学生掌握算法。
教学建议
(1)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算法多样化。
教学例11时,在由情境引入加法或减法问题后,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计算的方法,并充分地进行表达和交流。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算出结果。如: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类推;想小棒或计数器等。教师应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想法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突出利用数的组成去思考,同时渗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运用旧知自主迁移,并进行适当概括。
由于学生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方法,并且能熟练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因此,例12的教学教师应在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习得的方法迁移到这里。最后要注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像例12这样的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转化为20以内加减法。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编写意图
(1)例13是解决问题的内容,教学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之所以将估算教学的起点安排在这里,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是学生在这之前学习了近似数,有了进行估算的知识基础;二是学生现在接触的数都比较大,现实中有估算的必要;三是学生还未学过万以内数的计算,不会出现先精确计算再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四是将估算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体现其现实意义。
(2)教材创设了“用500元买两件商品够不够”的问题情境,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其中“怎样解答?”环节以两个学生的对话形式呈现了两种策略:一种是列式后不会精确计算;一种是直接用估算解决问题。后者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重在让学生理解应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所谓“合适的方法”即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想一想”的问题用于巩固。虽然取近似数时的具体方法不同,但突出了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进行估算的原则。
教学建议
(1)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估算的教学教师存在着很多困惑,尤其是怎样估合适或者正确,教师缺少判断的标准,学生也体会不到估算的作用。而将估算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利于学生估算意识及其数感的培养。因此,教学时教师应紧紧抓住估算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点,反思时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估算是否解决了问题,以此为调整估算方法的标准。
(2)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实际需要找一个数的近似数是估算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也可以通过“这个数接近几千?几百?”等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对于学生取近似数时出现的不同结果,如378看作380、400、350等,也应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相应的判断。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