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训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湖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训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0 21: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讲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2021·福建)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士族衰落
●民族交融
●北强南弱
●渴望和平
●杨坚建国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2.(2019·孝感)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3.(2021·荆门)“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诗人皮日休对大运河的经济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大运河开凿于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4.(2021·聊城)“迹其性本强悍,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史学家范祖禹在这段话中称颂的是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2018·孝感)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6.(2021·黄孝咸三市联合)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7.(2021·鄂州)下列图片所示工具,属于唐朝时期发明的是
,A.石器      ,B.骨耜
,C.铁农具   ,D.曲辕犁
8.(2021·荆州)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骞 D.李清照
9.(2020·咸宁)唐玄宗年间,一高僧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该高僧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马可·波罗
10.(2021·江西)“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
11.(2021·临沂)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
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隋朝
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
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
12.(2021·江西)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如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
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13.(2021·镇江)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在位期间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14.(2020·孝感)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15.(2021·益阳)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16.隋朝是短暂的,但它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直到宋元时期都受用无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科举制以自由报考为特点,这是其与历代选官制的本质区别;科举制以考试优劣作为决定取舍的主要依据,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从选人的标准来看,科举是一种以具体的、严格的,且可以明确把握的某种划一的、规范化的文化知识作为标准的公开招考选拔人才的制度,有标准化的衡量与录取人才的尺度,择优录用。
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
材料二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作出了开通南北大运河的决策。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黄河流域,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了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隋开运河还有政治方面的动机,南方一些世家大族自恃实力强大,企图抗衡中央。隋统治者要对南方实行有效统治,开通运河势在必行。同时,驻扎北部边境的大量军队需要江淮和中原供应粮饷,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开挖大运河是隋这个短命的王朝最大的成就,后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运河体系。两宋以后,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也是这条运河延伸的结果。隋唐大运河很容易湮塞,到元朝忽必烈下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开凿了元朝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实行文人统治,增加科举取士人数的根本目的。(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代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并概括大运河对北京的作用。(4分)
17.(2019·黄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4分)
答案:表现: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1分)
(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2分)
答案
第四讲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2021·福建)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C)
●士族衰落
●民族交融
●北强南弱
●渴望和平
●杨坚建国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2.(2019·孝感)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C)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3.(2021·荆门)“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诗人皮日休对大运河的经济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大运河开凿于(A)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4.(2021·聊城)“迹其性本强悍,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史学家范祖禹在这段话中称颂的是(C)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2018·孝感)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D)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6.(2021·黄孝咸三市联合)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C)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7.(2021·鄂州)下列图片所示工具,属于唐朝时期发明的是(D)
,A.石器      ,B.骨耜
,C.铁农具   ,D.曲辕犁
8.(2021·荆州)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A)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骞 D.李清照
9.(2020·咸宁)唐玄宗年间,一高僧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该高僧是(C)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马可·波罗
10.(2021·江西)“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C)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
11.(2021·临沂)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D)
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隋朝
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
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
12.(2021·江西)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如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D)
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13.(2021·镇江)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在位期间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C)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14.(2020·孝感)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D)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15.(2021·益阳)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D)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16.隋朝是短暂的,但它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直到宋元时期都受用无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科举制以自由报考为特点,这是其与历代选官制的本质区别;科举制以考试优劣作为决定取舍的主要依据,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从选人的标准来看,科举是一种以具体的、严格的,且可以明确把握的某种划一的、规范化的文化知识作为标准的公开招考选拔人才的制度,有标准化的衡量与录取人才的尺度,择优录用。
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
材料二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作出了开通南北大运河的决策。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黄河流域,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了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隋开运河还有政治方面的动机,南方一些世家大族自恃实力强大,企图抗衡中央。隋统治者要对南方实行有效统治,开通运河势在必行。同时,驻扎北部边境的大量军队需要江淮和中原供应粮饷,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开挖大运河是隋这个短命的王朝最大的成就,后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运河体系。两宋以后,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也是这条运河延伸的结果。隋唐大运河很容易湮塞,到元朝忽必烈下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开凿了元朝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实行文人统治,增加科举取士人数的根本目的。(5分)
答案:特点:自由报考;择优录用;选人标准严格、划一、规范。(3分,每点1分)根本目的:维护统治。(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代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并概括大运河对北京的作用。(4分)
答案:原因: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经济发展需要南北加强经济联系;压制南方世家大族势力,维护中央统治的需要;运输粮饷物资的需要。(任答三点即可,3分)作用:大运河延伸推动北京逐渐成为政治中心。(1分)
17.(2019·黄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4分)
答案:表现: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1分)
答案:从“胡风盛行”、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中任举出一个即可。(1分)
(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2分)
答案: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盛唐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如: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