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中考历史总复习训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湖北中考历史总复习训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0 21: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主父偃在《谏伐匈奴书》中写道:“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材料中的“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的是( )
A.统一全国
B.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统一度量衡
D.修筑灵渠
2.(2021·潍坊)观察下面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3.(2019·孝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专制主义集权达到顶峰
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 )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杂
C.刑法残酷 D.兵役繁重
5.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下列选项中与油画主人公有关联的是( )
《大泽乡起义》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2021·贺州)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当时( )
A.加紧了对农民的控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C.实施了严刑苛法
D.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7.(2021·衢州)《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 B.建立刺史制度
C.发兵北击匈奴 D.颁布“推恩令”
8.“105年,和帝崩。皇后邓氏迎立清河王的儿子,是为安帝。邓太后临朝,凡十五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豪强地主横行 B.宦官专权
C.官僚机构庞大 D.外戚专权
9.(2021·眉山)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汉朝与西域( )
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文化相同
10.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使者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因以白马载抵洛阳,遂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是为中国有佛僧、佛寺、佛教之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佛教的诞生 B.佛教的传播路线
C.佛教的传入 D.佛教的兴盛
11.近代史学家翦伯赞说过,中国的历史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他的依据是( )
A.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出现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
D.《牡丹亭》批判封建礼教
12.(2021·东营)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 )
A.改进造纸术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发明“麻沸散” D.撰写《齐民要术》
13.(2021·丽水)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医圣”张仲景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以下信息与张仲景相符的是( )
A.西汉——《黄帝内经》——人体解剖知识
B.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C.东汉——《医学集成》——外科手术和针灸
D.明朝——《本草纲目》——比较完善的药物学
14.(2020·孝感)如图能反映出( )
春秋时期形势图
战国时期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15.(2021·湖州)如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雄”。这两种钱币最早铸造于( )
A.秦国 西汉 B.秦国 东汉
C.秦朝 西汉 D.秦朝 东汉
16.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古西域国之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五铢”,背面铸龟兹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文物可用于说明( )
,
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
 ,
龟兹五铢钱
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
B.中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
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
17.(2021·广东)《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 )
A.《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出土文献更可信
C.《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
D.秦始皇刚愎自用
18.(2021·德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私权,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贾谊,汉初儒生,
官至太中大夫)
材料二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生活于唐
中后期藩镇割据时代)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评价不同的主要因素。(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秦始皇。(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吕思勉《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措施起到的作用。(3分)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
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不同时代都有不同时代的丝绸之路。汉唐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是:陆路从长安出发,海路则从东南沿海出发,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地中海,乃至北非东岸。只要丝路是活跃的,沿线的国家和城镇也会随之活跃,丝绸之路随着不同时代的政治、宗教等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如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
图1 印度佛塔  
,
图2 少林寺塔林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两幅图片之间的传承关系,并谈谈你对文化传承关系的认识。(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该著作成书于西汉时期,主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其中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事迹;表是春秋以来历代帝王和侯国的大事记;书记述天文、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记述各种重要人物的事迹。
材料二 该著作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间零碎散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在整理历史材料时,作者“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材料,尽可能的进行选择和考订。该著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成为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判断指出该著作的名称及作者。该著作记述了哪一时期的历史?(4分)
(2)根据材料一,判断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事迹应该记录在哪种体裁之中。(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著作的历史贡献。(3分)
答案
第二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主父偃在《谏伐匈奴书》中写道:“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材料中的“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的是(A)
A.统一全国
B.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统一度量衡
D.修筑灵渠
2.(2021·潍坊)观察下面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C)
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3.(2019·孝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D)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专制主义集权达到顶峰
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C)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杂
C.刑法残酷 D.兵役繁重
5.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下列选项中与油画主人公有关联的是(C)
《大泽乡起义》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2021·贺州)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当时(D)
A.加紧了对农民的控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C.实施了严刑苛法
D.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7.(2021·衢州)《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D)
A.统一铸造货币 B.建立刺史制度
C.发兵北击匈奴 D.颁布“推恩令”
8.“105年,和帝崩。皇后邓氏迎立清河王的儿子,是为安帝。邓太后临朝,凡十五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D)
A.豪强地主横行 B.宦官专权
C.官僚机构庞大 D.外戚专权
9.(2021·眉山)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汉朝与西域(B)
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文化相同
10.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使者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因以白马载抵洛阳,遂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是为中国有佛僧、佛寺、佛教之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C)
A.佛教的诞生 B.佛教的传播路线
C.佛教的传入 D.佛教的兴盛
11.近代史学家翦伯赞说过,中国的历史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他的依据是(A)
A.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出现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
D.《牡丹亭》批判封建礼教
12.(2021·东营)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A)
A.改进造纸术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发明“麻沸散” D.撰写《齐民要术》
13.(2021·丽水)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医圣”张仲景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以下信息与张仲景相符的是(B)
A.西汉——《黄帝内经》——人体解剖知识
B.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C.东汉——《医学集成》——外科手术和针灸
D.明朝——《本草纲目》——比较完善的药物学
14.(2020·孝感)如图能反映出(B)
春秋时期形势图
战国时期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15.(2021·湖州)如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雄”。这两种钱币最早铸造于(A)
A.秦国 西汉 B.秦国 东汉
C.秦朝 西汉 D.秦朝 东汉
16.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古西域国之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五铢”,背面铸龟兹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文物可用于说明(C)
,
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
 ,
龟兹五铢钱
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
B.中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
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
17.(2021·广东)《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C)
A.《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出土文献更可信
C.《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
D.秦始皇刚愎自用
18.(2021·德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私权,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贾谊,汉初儒生,
官至太中大夫)
材料二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生活于唐
中后期藩镇割据时代)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评价不同的主要因素。(4分)
答案:不同之处:贾谊否定了秦始皇,柳宗元肯定了秦始皇(或贾谊从儒学的角度进行评价,柳宗元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评价)。(2分)因素:社会环境(或生活的时代);立场;学识;等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秦始皇。(4分)
答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建立全国道路网、开凿灵渠,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修筑长城,有利于防止匈奴南下,稳定边疆秩序。但秦始皇厉行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4分)
答案:不同:分封制的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郡县制的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2分,每点1分)原因:吸取周朝实行分封制导致分裂与动乱的教训。(2分)
材料二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吕思勉《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措施起到的作用。(3分)
答案:措施:实施“推恩令”。(1分)作用: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分)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
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2分)
答案:秦汉是我国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中华民族。(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不同时代都有不同时代的丝绸之路。汉唐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是:陆路从长安出发,海路则从东南沿海出发,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地中海,乃至北非东岸。只要丝路是活跃的,沿线的国家和城镇也会随之活跃,丝绸之路随着不同时代的政治、宗教等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如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
图1 印度佛塔  
,
图2 少林寺塔林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4分)
答案:是一条文化之路,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思想文化交流;是一条商业之路,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商业贸易交流,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条和平交往之路,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两幅图片之间的传承关系,并谈谈你对文化传承关系的认识。(4分)
答案:传承关系:佛教源自印度,少林寺塔林承载了佛教文化,但建筑风格已经中国化。(2分)认识:这是文明交流的魅力,文明互鉴的成果,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2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该著作成书于西汉时期,主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其中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事迹;表是春秋以来历代帝王和侯国的大事记;书记述天文、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记述各种重要人物的事迹。
材料二 该著作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间零碎散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在整理历史材料时,作者“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材料,尽可能的进行选择和考订。该著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成为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判断指出该著作的名称及作者。该著作记述了哪一时期的历史?(4分)
答案:著作:《史记》。作者:司马迁。(2分)时期: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2分)
(2)根据材料一,判断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事迹应该记录在哪种体裁之中。(2分)
答案:书。(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著作的历史贡献。(3分)
答案: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开创了纪传体史书体例;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3分,每点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