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劝 学
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因此他提出“性恶论”,强调发挥教育和礼法的作用,认为“今之人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认为人和物都可以改变,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
。
返回上页
劝,勉励。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解题
劝学
劝勉
学习
学不可以已
写出下列红色的字词的拼音
1.木 直 中 绳
2.金就砺则利( )
3.须 臾 之 所 学 ( )
4.而闻者彰 ( )
5.假 舟 楫 者 ( )
6.君子生非异也 ( )
7.故不积跬步 ( )
8.骐 骥 一 跃 ( )
9.驽马十驾 ( )
检查预习
zhòng
lì
yú
zhāng
jí
xìng
kuǐ
qí jì
nú
11.功在不舍 12.锲而舍之
13.金石可镂 14.用心躁也
15.假舆马者 16.登而望矣
17.虽有槁暴 18.蟹六跪而二螯
日参省乎已 20. 以为轮
21.靛青蓼蓝
shě
qiè
lòu
zào
Jia yú
dēng
gǎo pù
áo
cānxǐng
róu
diàn liǎo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留、删、补、换、调、变
积累文言知识:
1、实词:120个。
2、虚词:18个(而 何 乎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则 者 之 与)。
3、通假字。4、古今异义。5、一词多义。6、词类活用。
7、特殊句式:固定句式、被动句式、省略句、疑问句、判断句、倒装句(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主谓倒装)
重点词
思考题
自学提示
1、中心论点是什么?怎么理解?
2、分了那几个论点论述?
3、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找出相关句子
退
规范的议论文:
是什么: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片言居要)
为什么: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怎么做: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积累 坚持 专心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提出中心论点
第一段
找出第二段论述的事物及其特点
取之 为之
青 蓝 冰 水
青于 寒于
木直 轮 木 直
金 利
輮
砺
绳
学习的意义在于 改变自己
学习的意义在于 提高自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木、金
人
变化
提高
变化
不可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
比喻论证句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要靠后天学习
见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分论点
比喻论证句
学习的
作用:
弥补不足。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学习
空想
闻
水
陆
借助学习弥补不足
13
学习方法和态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正面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反面设喻
积累
(对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坚持
(对比)
专一
(对比)
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
正面设喻 正反设喻反复设喻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道理隐于比喻
先设喻,后引出道理
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再设喻
比喻论证:
设喻的基本原则:“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
把抽象的道理借助20个比喻句,说得明白、具体、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近,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使读者容易接受。
对比论证:
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通假字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暴”通“曝”。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②金就砺则利
③蟹六跪而二鳌
④蚓无爪牙之利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⑥輮以为轮
⑦假舆马者
古今异义(古/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学习/学识渊博)
2、金就砺则利(金属/金子)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地下水/阴间)
4、 蚓无爪牙之利 (爪子和牙齿/帮凶,走狗)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青,取之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
无以至千里
判断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
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
輮以(之)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省略句式
四、特殊句式
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而寒于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常用虚词:
于 之 而
常用实词:
绝 强 假 望 闻 疾
出自本课沿用至今的成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锲而不舍
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连词 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吾尝终日而思矣
递进连词 而且
顺承连词 就
转折连词 却
修饰连词 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假设连词 如果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善假于物也
从
比
对
外欺于张仪,内惑于郑袖
被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寡人之于也尽心焉耳矣
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以为妙绝
4、佛印绝类弥勒
5、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望:1、吾尝跂而望矣
2、日夜望将军至
3.先达德隆望尊
4、适冬之望日前后
焉:1、兼词 于此 2、语助词,无义 3、语助词,无义绝:1、停止 2、隔绝 3、到了极点 4、非常 5、横渡
望:1、眺望 2、盼望 3、名望 4、农历每月十五
翻译句子: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形成美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全句泽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吾尝终日而思矣
递进连词
顺承连词
转折连词
修饰关系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