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马嵬》(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马嵬》(共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9 15:3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李商隐诗两首
——《马嵬(其二)》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读懂诗句的大意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梳理文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牛郎织女。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鉴赏诗歌
马  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思考:
1.这首诗写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2.作者对此的态度是什么?
3.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主旨?
招魂之举
出逃剧变
马嵬兵变
七夕盟誓
马  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1、对招魂之举,诗人认为可信吗?从哪个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来?
荒唐之举,讽刺
马  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2、颔联写安史之乱,君王逃难,写出了君王怎样的处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此的态度?
今昔对比,咎由自取
马  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3、“六军”为什么“同驻马”?
“七夕”“牵牛”让你想到了什么?
谁在“笑”?为什么要“笑”?
诗人对此有怎样的态度?
对比暗讽,何必当初
马  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4、对于此联中的“如何”,你的答案是什么?诗人的答案是什么?
反问,批判荒淫误国
马  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反问,批判荒淫误国
荒唐之举,讽刺
今昔对比,咎由自取
对比暗讽,何必当初
马嵬(其二)
玄宗之悲
马嵬之变
义山之叹
首联
颔联
颈联
荒淫误国
无尽感叹
尾联
马嵬之变
诗人之叹
玄宗之悲
历史发展顺序:
诗歌布局:
玄宗之悲
诗人之叹
马嵬之变
倒叙。
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荒唐招魂
剧变出逃
可笑无奈
诘责讽刺
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寻仙为妄
死别是实
(此日)
(当时)
军中逃难
宫里为乐
马嵬坡赐死
长生殿盟誓
天子不保
百姓可安
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寻仙为妄
死别是实
(此日)
(当时)
军中逃难
宫里为乐
马嵬坡赐死
长生殿盟誓
天子不保
百姓可安
讽刺:荒淫误国
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表现手法
甘露之变
公元835(大和九年)11月21日,27岁的唐文宗在大明官紫宸殿和李训等人,试图诛灭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
随以观露为名,将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行刺,后与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发生了激烈冲突,结果李训、王涯、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株连甚众。史称“甘露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