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模拟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封狼居胥”的雄心,也难免“赢得仓皇北顾”。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有两种,教授童子的老师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而篇首韩愈对老师的定义是“(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星宿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颇具浪漫色彩的瑰宝,在古代文人的名篇中不乏涉及星宿的句子,例如《赤壁赋》中的“徘徊于斗牛之间”和《蜀道难》中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苏轼的《赤壁赋》中,“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
(3)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落日”来表情达意,如王维《使至塞上》中“长河落日圆”和范仲淹《渔家傲》中“长烟落日孤城闭”。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白居易《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的是琵琶女在演奏正式开始之前调弦试音的准备过程。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 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苏轼在《赤壁赋》用“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表明无穷无尽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并从中得到乐趣。
(2)《荀子 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在《赤壁赋》中,针对同游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为喻,提出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观点。
(4)《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1)曹操《短歌行》中仿用《管子 形势解》中的话,表明贤才多多益善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苏轼《赤壁赋》中客人运用比喻,感慨人生短促,个体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在梦中登上天姥山,感受到日出的雄伟壮阔的句子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4)荀子在《劝学》中,举染料、冰水、木料和金属的例子,以论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杜甫在《登高》中道出自己积郁心中的自身之苦与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6.根据要求,写出诗句。
①《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佩带来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②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③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
(2)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诗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洗练、言辞精到的两句是:“其文约,其辞微。”
(4)《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句子是:“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5)《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如果能做到“慎终如始”,就不易失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苏轼《赤壁赋》中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之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静女》一诗中描写男子找不到女子时焦急神态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 劝学》中,荀子以设喻引出“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论断,进而推出人只有博学自省,才能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观点。
(2)《赤壁赋》中描绘秋风的爽朗和秋江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苏轼《赤壁赋》中用“舳舻千里”写出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战船首尾相接的盛况,用“横槊赋诗”写出曹操的文韬武略。
(4)《荀子 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5)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像蚯蚓一样,描写蚯蚓形象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直接描写蜀道曲折盘绕的两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2)荀子《劝学》中从反面论证了学习不能浮躁的两句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后天下之人迅速积极地响应、跟随的两句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2)《荀子 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观点是相同的。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概括了作者辉煌的抗金岁月,同时与报国无门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2)李商隐在《锦瑟》中借用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又失落的内心的两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排比手法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求贤若渴,其《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以山海为喻,表现了他对待人才的博大胸襟。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充满神奇想象,其中“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两句,描写了洞天世界人兽和乐的景象。
(3)韩愈在《师说》中表明了自己的师道观,他认为从师学习不应该讲究贵贱长少,而应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白居易《昆琶行》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一句表达凄凉之意,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表达思念之情。
(2)“江水”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借以抒情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离愁,抒发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之情。
(3)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两句,从香气、姿态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莲清逸超群的品格。
1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2)韩愈《师说》中认为在“我”之前出生的人,因为“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所以“我”跟随他学习;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因为“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所以“我”也跟随他学习。
(3)苏轼《赤壁赋》中,诗人感叹自己人生很短暂而世界万物却永恒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中的名句来说,可谓“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在《登泰山记》中,“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木叶”就是树叶,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给人以落实之感,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如杜甫就在《登高》中写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荀子 劝学》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接着连用比喻形象地阐释学习的意义。如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引出结论,强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
(3)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修辞手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琵琶行》第一段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也是如此。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黑沉沉的似要下雨,水波荡漾生起烟雾的景象的诗句是“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2)《荀子 劝学》善于设喻说理,如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能取直,刀斧在磨刀石上磨过就会锋利,引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道理。
(3)苏轼《赤壁赋》中,表达愿与神仙同游,与明月共存的美好幻想的两句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两句,呼吁知识分子应肩负理想,培养坚毅品格,坚持长期奋斗
(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表达思妇想要借助鱼雁传情,但未能如愿,饱受相思之苦的句子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对庄宗的“盛衰之迹”做总结,强调兴亡之本源在于“人事”的句子是“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意思与“不食嗟来之食”的乞人故事是类似的。
(2)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话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的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三峡》中表现作者对“春夏之时”的三峡的整体印象的语句时:“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岳阳楼记》中,简练而又生动地概述洞庭湖阴晴变化的语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一句与“臣之妻私臣”意义相照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一句与“臣之妾畏臣”意义相对应。
(8)《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援引古人古迹自慰自勉,趣味横生,意味深长。
(10)《小石潭记》中,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
(11)《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语句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水中藻、荇交横”却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强同学做导数题时用分离参数苦苦做不出答案,绝望时发现用构造函数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这不禁令人想到《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情形的语句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除了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从声、色两方面写滔滔江流的两句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
(2)苏轼《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
(3)《涉江采芙蓉》中,“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写游子从眼前想到此后身涯,想到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游子的心情更加黯然销魂。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句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在不同琴弦上产生的不同听觉效果。
(2)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赤壁赋》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明智之人,他深知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很轻易地实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的句子是“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 里仁》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两句表明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明月映照江边原野风光的句子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贾谊《过秦论》中总结强秦灭亡原因的一句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两句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达的意思一样。
25.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学说看似矛盾对立,但思想不乏相通之处。儒家经典《尚书》中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而我们学的《<老子>四章》里就有“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的相似观点。
(2)《过秦论》中,描写东方诸国起义攻秦及其结果的句子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春江花月夜》中,“月照花林皆似霰”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遍花儿的树林闪烁着雪珠般的光芒;而《燕歌行》则用“大漠穷秋塞草腓”写出了边塞秋天衰败凄清的景象。
26.请用古诗文补全下面的文段。
《琵琶行并序》中,“轻拢慢捻抹复挑”一句诗人运用多个动词写出弹奏琵琶的手法,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唯见江心秋月白”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赤壁赋》中,苏轼写夜游赤壁时,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好像凌空驾风而行,畅游之乐从笔下泉涌而出。《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