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孙 犁
荷 花 淀
水面笼起一层
薄薄透明的雾,
风吹过来,
带着新鲜的
荷叶荷花香。
……
一、检查预习
孙犁(1913-2002):原名 ,
河北安平县人,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风云
初纪》,中篇小说《铁木前
传》,短篇小说 、 、
等。
作品特点:小说语言清新柔美,朴素明丽,被称为 。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被成为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
的完美统一。
作家作品
孙树勋
《荷花淀》
《白洋淀纪事》
“诗体小说
“荷花淀派”
《白洋淀》
《荷花淀》创作于1945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冀中地区的广大军民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纷纷投入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小说即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
孙犁离乡八年,在延安的窑洞中,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出这篇文章。文章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写作背景
荷花淀( ) 吸吮( )
凫( )水 围剿( )
蛮横( ) 打点( )
泅( )水 投奔( )
撅( )嘴 摇橹( )
diàn
shǔn
jiǎo
fú
hènɡ
dǎ dian
qiú
bèn
juē
l
锭子(dìng)
绽开(zhàn)
校准字音
二、整体把握
快速浏览全文,理清小说的结构
请将小说分为三部分,并从水生嫂的角度给各部分拟定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丈夫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①月夜编席 ②夫妻话别 ③水生参军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 (发展)
①探望丈夫 ②扑空归来 ③淀上遇险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快速成长 (高潮、结尾)
①伏击歼敌 ②意外相遇 ③组织起来
淡化的情节
三、鉴赏探究
从景物描写中感悟诗意美。
朗读1~3段,思考: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些景物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景物: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
作用:
1、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样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2、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3、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
试分析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1、巧妙运用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像“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像“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也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
2、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3、暗示白洋淀的青年妇女即将成长为保家卫国的战士,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像铜墙铁壁一样坚固。
从对话描写中感悟人情美。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思考这些对话刻画出人物当时什么样的心理动态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他们几个为什么
还不回来呢?”
“怎么了,你?”
──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接着问。
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
“你总是很积极的 。”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 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感情,本来“你总是”多用于责怪,这里却更多是对丈夫的称赞。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
──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有多重!这是她的顾虑。
──水生嫂认识到丈夫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前头,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找出写“几个女人商议去探望丈夫”的对话,试分析其体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乖巧伶俐。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
(直率爽朗。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不一样,说有要紧的话想与丈夫说,毫不掩饰对丈夫的思念。 )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稳重谨慎。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
(冒失性急。探夫心切,不顾一切,心存侥幸。)
(腼腆羞涩。这位大嫂羞羞答答,推说婆婆要她去,“犹抱琵琶半遮面”,“有什么看头”的假话里寓有真情。)
从细节描写中感悟生活美。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嘴里吮了一下。 ”
“震动”表现她对丈夫要离开感到突然和震惊,刻画性格中的“柔”的一面。 “吮”是为了掩饰失态,控制情绪,不让丈夫看出自己心里的震动,表现了她的性格中“刚”的一面。
课文里三次出现“一捞一丢”的细节,请在书上划出这三处细节描写,并体会这三处细节描写的作用与含义。
(1)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
划船的水声节奏舒缓,表现她们想开后轻松悠闲的心情;“顺手捞起”、“顺手一丢”写出女人们悠闲的神态,传神地写出了内心深处的伤心、失望和无奈;用不经意的动作写出了她们对美丽富饶的家乡的热爱。
(2)第二、三处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
先是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是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丢”给他们。
这一“捞”一“丢”不仅仅只是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的乐观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在这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可谓一“捞”一“丢”,字字关情。
四、归纳小结
1、主题:小说描述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由普通的劳动妇女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孙犁笔下的战争,没有离奇的曲折故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洋溢着战士们英勇、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展示着“诗意美”“人情美”,是抗日文学的新境界。
五、课后练习
1、比较水生嫂和祥林嫂的命运,结合时代变迁,谈谈你的感想。
2、完成下一节新课的《导学案》。
1、祥林嫂的悲剧表明,那个时代及社会没有给普通的,处于弱势的底层劳动妇女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和保障;
2、水生嫂的时代和社会,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全民抗战思想为指导,为妇女抗战和解放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条件,这也即妇女命运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3、从祥林嫂到水生嫂命运的不同,显示了中国妇女命运的一次伟大转变。全民抗战离不开妇女的参与,也锻炼了妇女,妇女也用自己的行动来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变和提高,离不开妇女个人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时代和社会给妇女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条件和空间。
比较水生嫂和祥林嫂的命运,结合时代变迁,谈谈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