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1、出示“粽子”图片
谁知道这是什么?(师生共同板书“粽子”)在什么节日吃的?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农历五月初五)
你们还知道中国的哪些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九日重阳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2、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呀!那有没有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做什么呀?
3、课件出示端午节习俗图片
二、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1、出示字词
先来考考同学们,已经学过的字词
加拼音认读 去掉拼音认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标段序 (注意读好长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每年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从“盼着”这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家有没有人会包粽子?课文中谁会包粽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数数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1)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
请大家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包粽子的句子。学生回答,师板书: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2)外婆包的粽子味道如何?
学生回答 ,师板书:一股清香 有黏又甜
2、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小结
(师: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粽子是怎样做的?用了哪些材料?粽子是什么味道?那么第三自然段又讲了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提问: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
(2)学生回答,师板书:花样多
(3)出示第三句话 齐读
(4)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带回家分给邻居吃,从中你感受到外婆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屈原图片 提问:你们认识这个人物吗?
2、出示资料,老师讲解屈原沉汨罗讲的故事
3、指名学生读第4 自然段 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回顾拓展
1、出示图片 你知道这些美食在什么节日吃的吗?
2、回顾总结
师: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爱国诗人纪念屈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
2、 作 业 设 计 你喜欢过哪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 。
板 书 设 计
10.端午粽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粽子 一股清香 又黏又甜
各式各样 花样多
端午粽
【学习目标】
1.会认“端、粽”等13个生字、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学习重难点】
1.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给下列词语编标注拼音。
端午:_____ 粽子:_____ 节日:_____ 大米:_____
2.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3.课文中,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4.人民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
5.粽子是用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枣。
二、达标检测
1.我会注音。
肉_____ 据_____ 念_____ 知_____ 带_____
2.我会填。
十分好吃 十分_____ 十分_____
3.比一比,组词
(1)午:_____ 牛:_____
(2)米:_____ 木:_____
(3)真:_____ 直:_____
(4)叶:_____ 业:_____
4.填量词。
(1)一_____清香
(2)一_____粽子
(3)一_____小鸟
(4)一_____红枣
5.阅读,回答问题。
过端午
端午节,艳阳照,
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
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舟,
纪念屈原永记牢。
(1)请写出人们过端午节都有那些习俗呢?
(2)吃粽子,划龙舟,纪念_____永记牢。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