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二单元5《雷雨》(课件4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二单元5《雷雨》(课件4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0 09: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雷雨》
阅读提要
1.考纲要求: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
阅读提要
2.方法技巧:
要弄懂人物关系,同时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入把握作品以“雷雨”为题的意义。在阅读中通过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品味人物富有特点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要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对戏剧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阅读提要
3.注意事项:
阅读时要学会做记号,写随记。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阅读《雷雨》的过程中,要适当做一些批注或读书笔记,对一时弄不懂的地方要做好标记,以便随时回头查找进行核对,扫除阅读中的障碍。
阅读提要
4.整体把握:
作者在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
作者介绍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作者介绍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原野》。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且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成功地改编了话剧《家》。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为历史剧《胆剑篇》和《王昭君》。
导读梳理
创作意图: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作者在谈到协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导读梳理
内容概览: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
导读梳理
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
导读梳理
二十年代初。天津大矿业主周朴园年轻貌美的续弦夫人繁漪,长期被禁锢在豪华的巨宅中,过着枯寂的生活。 大少爷周萍系周朴园前妻所生。周萍同情、爱慕繁漪,两人产生恋情,周萍慑于父亲的威严,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繁漪逐渐疏远,并移情于侍女四凤。繁漪不甘忍受周家两代人的欺凌,决心报复,她解雇四凤并让其母鲁妈接走。在外省帮佣的鲁妈,得悉女儿被周家雇用继而又遭解雇,心急如焚地赶到周家,在客厅与周朴园不期而遇。交谈之中,周朴园得知鲁妈 竟是三十年前遭自己抛弃而自杀的梅 侍萍,不禁愕然,惶恐不安。他给鲁妈一张支票以赎前愆。
导读梳理
鲁妈将支票就着烛火点燃后,拖着四凤回家。她要 四凤发誓“再也不见周家人,否则就遭雷电劈死”。当夜,周萍翻窗潜入四凤房内,被鲁妈发现。四凤跪着禀告母亲,自己已怀身孕。鲁妈顿觉天 旋地转,最后她同意周萍带四凤远走 高飞,永不回来。四凤尾随着周萍到周家,正欲出走,为繁漪所阻。繁漪 唤出周朴园和二少爷周冲等人,当面 揭露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并指着匆匆赶来的鲁妈和鲁大海,叫周萍认母、 认弟。周朴园无奈,当场承认鲁妈确是周萍的生母。此时,周萍、四凤方知他们竟是兄妹。四凤哭着冲出客厅 ,室外雷雨如注,花园里四凤和赶来救援的周冲相继触电身亡。屋里传来 一声枪响,周萍倒在血泊之中。
导读梳理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主题概括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的展开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的内幕做了深刻而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历史地位
《雷雨》——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聚集着许多的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的悲剧。远看《红楼梦》,近看《雷雨》。《雷雨》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 ,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人物形象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自私残忍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虚伪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周朴园
人物形象
周朴园是一个有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甚至到了一个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周朴园
人物形象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
鲁侍萍
人物形象
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鲁侍萍
人物形象
繁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繁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繁 漪
人物形象
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作为工人代表,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禺毕竟对工人不熟悉,所以,鲁大海的形象与别人相比,还是显得单薄。
鲁大海
人物形象
鲁贵是《雷雨》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曹禺用精妙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趋炎附势、惟利是图的标准小人形象。他至死都没有忘记过物质享受,而且是在自己所追求的享乐中死亡。面对这样一个心灵被金钱严重扭曲了的人,难怪作者称之为“淤水塘边的癞蛤蟆”,鲁贵的人生值得我们深思。
鲁贵
人物形象
在这被烦躁而闷热夏天所覆盖的周公馆内是一片阴暗,然而在这份阴暗中仍有一个若隐若现的亮点。他的挣扎,但最终仍然被毁灭了,他就是周冲。
周冲
人物形象
当然,年轻的周冲似乎天真、幼稚,纯朴而善良,也有软弱。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悲剧命运。
周冲
人物形象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怀着对爱情的期许,抱着对母亲的敬爱,努力、小心、谨慎的生活,这样本没有什么大碍。如果说爱情是一种奢侈的话,那么这个年轻健康的少女,为了它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沉重。四凤是一朵尚未绽放就匆匆凋谢的梅花,她始终小心却难逃劫数,时时谨慎却终陷其中。
四 凤
人物形象
周家大少爷。为周朴园与丫鬟梅侍萍的私生子。因其特殊的身世,素来不为周朴园所喜,故年幼时就被寄送乡下,在既无父爱又无母爱的环境中孤独地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周萍
人物形象
周朴园每当面对他,就如同面对自己过往的罪恶,故年幼时就被寄送乡下,在既无父爱又无母爱的环境中孤独地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直到25岁那年才从乡下回到周朴园身边。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他的身体逐渐成长起来,但他精神却没有成长起来。
周萍
经典情节
周繁漪追求妇女解放、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种种表现,与其所处的封建家庭大家长周朴园所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因此周朴园一直视周繁漪为疯子、神经不正常,找大夫为她看病,逼她喝药。
喝药
经典情节
在这一片段中,周朴园先是命令侍女四凤倒药,由建议、间接命令转为直接命令周繁漪喝药,再到指责周繁漪。除此之外,周朴园又分别借两个儿子周冲与周萍向周繁漪侧面施压,从而逼迫周繁漪喝药。周繁漪由顺忍、拖延、反抗、拒绝喝药直至最后万般无奈含泪妥协喝下药。
喝药
经典情节
一上场,侍萍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从周朴园那些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的语言以及当他怀念起侍萍时的“沉吟”“苦痛”的表情中,不难看出他是个地位高、权势大的“尊者”,而且似乎是个多情的人物。在侍萍的话里,也可以发现,她虽然看透了周朴园,却因为本性的正直善良,仍希望周朴园能认出她。
周鲁相认
经典情节
然而,周朴园的情感毕竟是虚伪的。当他发现侍萍还活着,很可能会影响他的名誉、地位时,他马上厉声斥问侍萍“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继而用巨额支票收买侍萍,企图以他认为是万能的金钱打动侍萍,周朴园虚伪、冷酷的面貌至此暴露无遗。可是,侍萍是有骨气的。她看也没看,就将支票撕得粉碎,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明示周朴园:金钱弥补不了罪过!表现出对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蔑视。
周鲁相认
经典情节
斗争
经典情节
鲁大海站在周朴园面前,父子不相认。因为,鲁大海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而且不能有父子之情了,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欺诈行不通后,只好撕下伪善的面具,恶狠狠地训斥鲁大海。
斗争
经典情节
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人物短短的对话,就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
经典情节
雷雨前
《雷雨》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与结尾,矛盾冲突尖锐。而选段部分又是矛盾冲突最尖锐的时刻,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既推动了剧情向纵深发展,又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最后定格的任务。
矛盾冲突复杂尖锐。周萍本想扔下四凤一个人一走了之,由于“事情”暴露,只好勉强同意带四凤一起离开周家。“成了周萍的人”的四凤,哀求妈妈让她跟周萍走。侍萍开始坚决不同意,因为她有无法告人的苦楚:作为一个母亲,她怎能让自己的亲生儿女结为夫妻?面对
经典情节
雷雨前
女儿怀孕的残酷现实,她又只能把这一切归咎于命运的安排,无奈地接受上天对自己的惩罚,违心同意四凤跟周萍出走。这时繁漪出现了,这个脆弱的女人一旦失去了其唯一的希望之后,她便开始了疯狂的报复:她毫无顾忌地当众宣布自己和周萍的隐情;她不让他们出走,将大门锁了;她喊来了周朴园。真相大白后,矛盾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可悲剧也就发生了。这个悲惨的结局是周朴园的罪孽所必然产生的恶果。
名家点评
“当年海上惊雷雨。” ——茅盾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每次读他的剧本,总有一种亲切而新鲜的感受,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的语言,常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 ——钱谷融
综合检测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
综合检测
答:怀念是真实的。要点:①两次婚姻都不如意,难免怀念起过去与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②急于了解当年的情况,想为侍萍修墓。怀念又是虚伪的。要点:①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想把好永远打发走;②维护家庭地位,保护“好父亲”的嘴脸。
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已经投河死去的侍萍,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的侍萍。当侍萍“死而复生”,出现在自己面前,并可能对自己及家庭、事业带来巨大威胁时,他审时度势,看出利害关系,毫不犹豫地想与侍萍一刀两断,露出了资本家的狰狞面目。
综合检测
阅读剧本中周鲁重逢的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周鲁重逢时,周朴园向鲁侍萍打听无锡“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时,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⑵鲁侍萍在听到周朴园上述话后的反应是什么?有什么目的?
⑶当周朴园得知姓“梅”的小姐(即鲁侍萍)还活着时,一脸“惊愕”,这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综合检测
(1)答:这是周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惠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这是周虚伪、圆滑的表现。
(2)答:鲁侍萍立即详述了“梅小姐”(自己)在三十前的一个年三十夜里怀抱着刚生的孩子投河自尽的悲惨遭遇,目的是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3)答:侍萍还活着,是他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对他构成威胁,影响他的名誉和地位。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