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练习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蒸干20克NaCl溶液得到1.6克NaCl,计算原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A.8.7% B.8% C.7.4% D.无法确定
2.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固体纯净物(都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以后,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形成了饱和溶液,乙得到不饱和溶液
B.分析现象可知,三种物质中只有乙属于易溶物质
C.上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D.若升高温度,甲、丙杯下方的固体会变少
3.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是
A.300g B.400g C.500g D.600g
4.欲使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氨气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方法是
A.减少压强,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C.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升高温度
5.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CuCl2 B.FeCl3 C.FeSO4 D.MgSO4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 水溶解20 g 食盐,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B.100 g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 17 g 硫酸铜,若再往其中加入 1 g 无水硫酸铜,并使其完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18%
C.从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的 100 g 碳酸钠溶液中取出 10 g 溶液,则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
D.向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20 mL 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25%
7.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蔗糖 C.食盐 D.味精
8.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可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碘酒 D.生理盐水
9.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花生油 C.硝酸铵 D.黄泥土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水能作为溶剂 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中溶剂质量大于溶质质量
11.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收录了井盐的生产过程:“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的描述。该制盐过程涉及的操作是
A.蒸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12.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用于去除油污
C.汽油能够洗去衣服上的油漆,是因为汽油具有乳化作用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3.下列厨房里的调料或食材能与水混合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淀粉 C.蛋清 D.豆油
1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是
A.牛奶 B.面粉 C.植物油 D.葡萄糖
15.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③把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完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下表
试管编号 溶剂 加入物质 实验现象(填“溶解”“几乎不溶解”或“不溶解”)
1 10 mL水 一滴植物油 ______
2 10 mL汽油 一滴植物油 ______
3 10 mL水 几小粒碘 ______
4 10 mL 酒精 几小粒碘 ______
(2)上述实验说明同一物质在______的溶剂中溶解性______。
(3)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是否相同______?为什么?______。
17.分别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乙醇的水溶液:溶质______;溶剂______。
(2)蔗糖溶液:溶质______;溶剂______。
(3)碘酒:溶质______;溶剂______。
18.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葡萄糖由___种元素组成,其中葡萄糖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要把10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1%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g。
19.下图是某同学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1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时应选择______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2)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3℃时,乙的溶解度为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溶解到50g水中可得到此温度时的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3℃时,将丙的饱和溶液降温,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提纯。
21.水是生命的源泉。
(1)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等,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能起到过滤和___________的作用。
(2)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或减少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多选);
①农业和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②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④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如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t2 ℃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___乙(填“>”、“<”或“=”)。
②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要提纯乙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
22.在实验课上,老师要同学们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量取水的体积时应选取______的量筒。
(2)甲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不正确的操作步骤有______和______(填字母序号)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乙同学在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时,不小心有一部分氯化钠固体撒出,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15%相比______(填“偏低”、“偏高”、或“相等”)。
23.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操作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4)取10g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需加水______g。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20gNaCl溶液溶解了1.6gNaCl固体,所以原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
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A、甲、丙有晶体未溶解,则形成了饱和溶液,乙中固体全部溶解,无法判断是不饱和溶液,还是恰好饱和,选项A错误;
B、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由现象可知,三种物质中只有乙属于易溶物质,选项B正确;
C、溶剂的质量相同,甲溶解较少,乙全部溶解,丙溶解较多,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甲,选项C错误;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未知,无法判断升高温度后,甲、丙杯下方的固体变化情况,选项D错误。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100g×20%=(100g+x)×5%,解得x=300g。
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使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氨气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A、氯化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B、氯化铁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黄色,故选项错误;
C、硫酸亚铁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浅绿色,故选项错误;
D、硫酸镁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能形成无色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D
【解析】
【详解】
A、100 g 水溶解20 g 食盐,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6.7%<20%,选项错误;
B、100 g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 17 g 硫酸铜,若再往其中加入 1 g 无水硫酸铜,并使其完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100%≈17.8%<18%,选项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从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的 100 g 碳酸钠溶液中取出 10 g 溶液,则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选项错误;
D、20mL水的质量=20mL×1g/mL=20g,向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20 mL 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5%,选项正确,故选D。
7.A
【解析】
【详解】
A、花生油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后形成乳浊液,不能形成溶液;
B、蔗糖能够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食盐能够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D、味精能够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A。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矿泉水中含有可溶性矿物质离子,属于溶液;
B、冰水混合物只由水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C、碘酒中的溶质为单质碘,溶剂为酒精,属于溶液;
D、生理盐水,为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溶液;
故选B。
【点睛】
9.C
【解析】
【详解】
A.面粉难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
B.花生油难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乳浊液。
C.硝酸铵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溶液。
D.黄泥土难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
故选:C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不是只有水才能作为溶剂,其他溶液也可以,如酒精,错误;
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但饱和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因此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D.液体和液体相溶时,溶剂的质量也有可能小于溶质的质量,错误;
故选C。
【点睛】
11.D
【解析】
【详解】
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指的是蒸发水分,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结晶析出氯化钠晶体;
故选D。
12.C
【解析】
【详解】
A、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A正确;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将油污乳化成小油滴而分散悬浮于水中,随水冲走,可用于去除油污,故B正确;
C、汽油能够洗去衣服上的油漆,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故C不正确;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D正确;
故选C。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符合题意;
B、淀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C、蛋清不溶于水,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豆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牛奶含大量蛋白质及脂类,均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主要成分是淀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植物油是脂类,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葡萄糖能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15.D
【解析】
【详解】
①溶液都是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说法正确;
②由于没有指明温度,所以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说法不正确;
③改变温度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6.(1) 不溶解 溶解 几乎不溶解 溶解
(2) 不同 不同
(3) 不相同 用汽油洗涤利用了溶解作用,用洗涤剂洗涤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解析】
(1)
植物油不溶于水,可以溶于汽油,故水中加入植物油后不溶解,汽油中加入植物油后溶解;碘在水中能溶解,但溶解度很小,微溶于水,碘易溶于汽油、酒精等溶剂,故将碘加入水中碘几乎不溶解,而将碘加入酒精中,碘会溶解在酒精中。
(2)
对比试管1和2:试管1中溶剂为水、试管2中溶剂为汽油,把植物油加入水中不能溶解,但加入汽油中可以溶解,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试管3和4:试管3中溶剂为水、试管4中溶剂为酒精,把碘加入水中几乎不能溶解,但加入酒精中可以溶解,也说明了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3)
洗涤剂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油污,而不聚集,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而汽油可以将衣服上的油污溶解,从而除去。故: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二者原理不同,因为用汽油洗涤利用了溶解作用,用洗涤剂洗涤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17.(1) 乙醇 水
(2) 蔗糖 水
(3) 碘 酒精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1)
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对于液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如果有水,水一定是溶剂。乙醇的水溶液是由乙醇和水形成的溶液,故溶质为乙醇,溶剂为水;
(2)
对于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蔗糖溶液是蔗糖与水形成的溶液,故溶质为蔗糖,溶剂为水;
(3)
对于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故溶质为碘,溶剂为酒精。
【点睛】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断方法:(1)对于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2)对于液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如果有水,水一定是溶剂。
18. 3##三 6∶1 400
【解析】
【详解】
由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可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则说明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葡萄糖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根据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要把10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1%的溶液,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故填:3(或三);6:1;400。
19.(1)100
(2)④②①⑤③
【解析】
(1)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1溶液需要水的质量=100g×(1 12%)=88g,其体积=88g÷1g/mL=88mL,量取88mL的水,需要量程为100mL的量筒。
(2)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1溶液的实验步骤是:从试剂瓶中取氯化钠,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然后将称量好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放有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即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⑤③。
20.(1)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60g(不带单位不给分)
(3)饱和
(4)不变
(5)降温结晶
【解析】
(1)
由图可知,P点是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则P点的含义是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
由图可知,t3℃时,乙的溶解度为60g。
(3)
由图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则t1℃时将20g甲物质溶解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15g溶解,可得到此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4)
由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t3℃时,将丙的饱和溶液降温,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5)
由图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则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填降温结晶。
21.(1)吸附
(2)①③
(3) = 蒸发结晶
【解析】
(1)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能起到过滤和吸附的作用,故填:吸附;
(2)
①农业和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有利于节约水资源,说法正确;
②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会造成水体污染,说法错误;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有利于减少水体污染,说法正确;
④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说法错误;
故选①③;
(3)
①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故填:=;
②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要提纯乙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22. 7.5 50mL A B 搅拌,加速溶解 偏低
【解析】
【详解】
(1)50g 15%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该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50g-7.5g=42.5g,水的体积为42.5g÷1g/mL=42.5mL,故选取50mL的量筒。
(2)错误的操作步骤有 :A、没有按照左物右码的规定称量药品;B、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配制溶液过程中,溶质损失,导致溶质质量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23. 烧杯 ②①⑤③④ 加速溶解 20
【解析】
【详解】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4)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1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质量为,10g×3%÷1%=30g,故需加水30g-10g=20g。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