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数学好玩--分扣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数学好玩--分扣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10 11:1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好玩—分扣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分扣子》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 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纸质扣子,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
看谁反应快?迅速说出图形的形状。
2、看谁反应快?迅速说出图形的颜色。
找不同。
(1)
(2)
(3)
(4)
(5)
师:还想玩吗?看这是什么?有一个谜语说的就是它:兄弟四五人,各走各的门,要是谁错了,出门笑死人。(扣子)
看一看
(出示课件:扣子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这些扣子有什么不同了吗?(扣子形状不一样、扣眼数量不一样)
   2、想一想
   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么多的纽扣,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的找到自己想要用的那枚妞扣?(预设:把同样的放在一起;把纽扣分一分…)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我们把这些扣子按照各自的特点去分一分,就能很容易的找到我们想要的扣子了,那么怎么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扣子》。(板书:分扣子)
  (设计意图:课前我用生活中的情境“零乱的扣子,需要整理”自然引入分扣子这一活动。通过学生观察纽扣的摆放情况,激发学生主动分类的内在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二、合作交流,经历探究过程
1、活动一:按不同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
(1)议一议。
师:想好了吗?先自己想一想,分一分,再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得到怎样的结果?
(2)汇报结果。
(预设:按形状分,圆形的一类,方形的一类;按扣眼个数分,四个扣眼的一类,两个扣眼的一类。)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不同的分类标准。(板书:形状、扣眼个数)
师:同学说得可真清楚,分法这么多,真是善于动脑的孩子!掌声鼓励一下自己。那么,这里的分法不同,也就是说分类标准不同。(板书:标准)一种分类的标准是形状,一种分类的标准是扣眼的个数,现在你再来观察分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板书:结果 不同)
2、活动二:体会分法不同,结果可能相同。
(1)观察结果,每种结果中的扣子都一样吗?还能继续往下分吗?如果能再分下去,可以怎样分?(预设:能继续分下去。学生开始跃跃欲试。)
(2)学生小组内动手分一分。
(3)小组汇报。
要求:
组长负责给组员分工。
注意分工合理,有人负责演示,有人负责讲解。
教师记录分扣子的过程,适时给予点评并引导学生对学生的点评。
  (板书:形状→扣眼的个数 扣眼的个数→形状)
3、想一想:比较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师:观察这两种分类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预设:结果是相同的,因为都是用两个分类标准,只是顺序不同。板书:相同)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说的真好!再来观察用一种标准分类的结果和用两种标准分类的结果,你觉得哪种结果更容易更快速的能找到我们想要的那个扣子?
(预设:喜欢用两种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因为这种法法更容易找到想要用的扣子,结果更清晰。)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想一想、分一分,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分类标准不同带来的分类结果的不同。第二次分一分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可以按两个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得到的结果相同。体会分的次数越多,结果越精细、清晰。)
三、加深体验,灵活运用。
师:还想再玩吗?这回老师要提高点难度!敢挑战吗?
说一说。
(出示课件)师:瞧,老师把谁带来了?仔细观察这些图,看出来它们哪里不同了吗?(同桌交流:头饰的形状,颜色,数量不同)
猜一猜。
(1)还想分吗?想分还是想说?(想分、想说)都不要,刚才我们已经动手分过了,也动嘴说过了,现在我们来点有难度的,高级一点的动脑想一想,你来猜一猜老师是怎么分的?看看谁最善于动脑思考!请看大屏幕。
(2)你看懂了什么?(可能是按形状,颜色,数量分成两类)再给提示:一个圈里出现数字5,另一个圈里出现数字7,你再来猜猜我是怎么分的?(颜色)为什么?(因为只有按颜色分,才符合给出的数字要求。)
(3)还能再分吗?这回是怎么分的呢?(数量)为什么?(因为每个圆圈的数量相同,而形状是不同的。)
(4)还能再分吗?这回还用不用猜是怎么分的了?(不用,确定是用形状分的,因为只剩下这一个标准了。)
感受改变分类标准的顺序,分得的结果相同。
师:不按这种顺序分可以吗?(可以)好,看大屏幕,我来看看这种分法,分得的结果与刚才的分法是否一样?你们猜猜结果会不会一样?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只是分类标准的顺序不同。)
师:同学们,你现在学会分类了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预设:整理房间、超市的商品)
小结: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根据自己需求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会让生活更有秩序,更便捷。
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知识你学会了吗?老师这里还有一道有趣的数学题,你想试试吗?你知道这是怎么分的吗?
(
1

3

7

8
2

4

6
5

9
1

2

3

4

5

6

7

8

9
)
(根据每个数字的汉语读音的音调来分的。)这道题有趣吗?你想到这个答案了吗?其实数学不仅有趣而且好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数学真好玩》这本书,书中还有很多更好玩的事情等待你去发现!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寻找数学的探索欲望,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四、自我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你在这节课中表现的怎么样?哪方面表现的让自己满意,哪方面还有待改进?边填写“自我评价单”,边想一想,想好了,和大家交流一下!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今天的学习对你今后的生活有所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未来社会需要不仅是会欣赏自己的人,还要学会欣赏他人,正确的认识自己,重要的是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的本领,改进自己的不足。)
五、板书设计:
分扣子
标准:形状 → 扣眼的个数
    扣眼的个数 → 形状
结果:不同 相同
7